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时事新闻 > 社会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93.doc》今年7月19日

2023-01-1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恶臭污染排放标准 -9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93.doc(11页珍藏版)》请在新文库网上搜索。 #

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代替GBJ 4-73(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4年1月15日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2 引用标准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

2、 14675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 三甲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4677 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80 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3 名词术语3.1 恶臭污染物 odor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3.2 臭气浓度 odor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 #

3、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3.3 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4 技术内容4.1 标准分级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4.1.1 排入GB 3095中一类区的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单位。4.1.2 排入GB 3095中二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4.1.3 排入GB 3095中三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4.2 标准值4.2.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是对无组织排放源的限值,见表。1994年6月1日起立项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表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序号控制项目单位一级二级三级新扩改建现有新扩

#

4、改建现有1氨mg/m31.01.52.04.05.02三甲胺mg/m30.050.080.150.450.803硫化氢mg/m30.030.060.100.320.604甲硫醇mg/m30.0040.0070.0100.0200.0355甲硫醚mg/m30.030.070.150.551.106二甲二硫mg/m30.030.060.130.420.717二硫化碳mg/m32.03.05.08.0108苯乙烯mg/m33.05.07.臭气浓度无量纲.2.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2。表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序号控制项目排气筒高度,m排放量, kg/h1硫化 #

5、氢0.330.580.901.31.82.35.29.甲硫醇0600.040.080.120.170.240.310.693甲硫醚0600.330.580.901.31.82.35.24二甲二硫醚0600.430.771.21.72.43.17.05二硫化碳1.52.74.26.18.3氨0604.98.7三甲胺0.540

#

6、.971.52.23.03.98.苯乙烯0606.504排气筒高度, m标准值(无量纲)9臭气浓度 标准的实施5.1 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督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5.2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5.3 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 #

7、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6监测6.1 有组织排放源监测6.1.1 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6.1.2 凡在表所列两种高度之间的排气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计算其排气筒的高度。表中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气口的垂直高度。6.1.3 采样点: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采样监测,测得臭气浓度或进行换算求得实际排放量。经过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并应设置永久性标志。6.1.4 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

#

8、低测定值。6.2 无组织排放源监测6.2.1 采样点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下风向侧,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上。6.2.2 采样频率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次,取其最大测定值。6.3 水域监测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沟、渠)的监测,应以岸边为厂界边界线,其采样点设置、采样频率与无组织排放源监测相同。6.4 测定标志中各单项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的测定方法,见表。表3 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测定方法序号控制项目测定方法1氨GB/T 三甲胺GB/T 硫化氢GB/T 甲

#

9、硫醇GB/T 甲硫醚GB/T 二甲二硫醚GB/T 二硫化碳GB/T 苯乙烯GB/T 臭气浓度GB/T 14675附录A 排放浓度、排放量的计算(补充件)A1 排放浓度C=g×106/Vnd (A1)式中:C-恶臭污染物的浓度,mg/m3(干燥的标准状态);g-采样所得的恶臭污染物的重量,g;Vnd-采样体积,L(干燥的标准状态)。G=C·Qsnd×106 (A2)式中:G-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Qsnd-烟囱或排气筒的气体流量,m3(干燥的标准状态)/h。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机电研究所环保技术研究所主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磊、王延吉、李秀荣、姜菊、王鸿志、卫红海。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