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失利考生,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温度

■视点
开导、鼓励落败考生高校留言安慰高考失利考生,展现了一所中学的体温。 #
每年中考成绩发布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其实也不例外。 #
近期,上海考生小邓(化名)因会考落败心痛,给她的梦中大学——西南学院写下一段留言,却意外地收到了校方暖心回复,这一来一往的“小习作”也感动了这些人。
#
小邓在留言中,对东北中学抒发了无限的渴望,同时也表示对考试的落败富有了遗憾、失落和“意难平”。却说,“我无数次幻想着上面会不会有我的一份”“好像一切都搞砸了,我是谁,要去哪,如何去,是不是没有未来了”,情绪颇为沮丧。 #
没想起,在留言只是两个小时以后,小邓就收到了西北中学的回复,“人生的路有好多条,每一条都有它奇特的景色”“换一个视角,不如向死而生,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生长出新的人生”。 #
收到东北中学回复的小邓,遭到了很大的振奋,她坚定地表示,“我不会舍弃的,复读也好,专升本也罢,我们有每天会真正碰面的”。 #
此外,小邓是一名音乐生,作为她引路人的历史、政治、钢琴同学都结业于东北学院,也让她对这所学院富有了憧憬,饱含了很深的情感。会考落败于她而言,应当是一次不小的严打。而东南中学的及时回复和暖心鼓励,仿似一剂定心丸,帮助她重燃士气,重新对人生和未来富有了憧憬。 #
可以想见,考生面对会考落败,或许也会收到来自家长、亲朋、师友的鼓励,但“解铃还须系铃人”,心里理想中学的回复和鼓励,无疑对考生走出情绪雾霭、重拾信心有着莫大的帮助。 #
目前的社交媒体环境,给了更多考生和大学互动的便利,假如大学才能积极主动地与考生进行良性互动,无论对考生还是对大学而言,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一个才能为落败考生给出暖心“小习作”的大学信息平台,无疑更能提高“考生黏度”,提高大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不啻一份温暖的“招生广告”。
#
眼下,正值考生补报志愿阶段,只是大学和考生互动经常的时期,大学不妨运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和便利,多与考生展开良性互动。
#
相比于中学官方公布信息,这种富有人情味和同理心的单向交流,更能抒发对中学生的关怀与关爱,也生动展现出一所大学的人文情结和文化韵味。 #
高中承载人们的期盼,更是莘莘师生心憧憬之的犀角塔,但其宽容与担当并不局限于中学校园之内。如同东北中学的这篇“小习作”,不带有任何世俗目的高校留言安慰高考失利考生,在对溃败考生用心关爱、鼓励中释放的真挚和善意,既开导了惨败考生,也俘获了“围观者”,更是真正学院精神的展现。
如东北中学如此与考生富有耐心与义卖的温暖互动,不妨再多一些。 #
□和生(媒体人) #
评论投稿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