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82.4%企业享受到“先照后证”办理方式不足500元

青海省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生存发展调查
●82.4%的企业享受到了“先照后证”的代办形式 #
●部分新筹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营运欠佳
●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催生新问题 #
●企业生存发展有“四盼” #
为了解广东省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支队在十地市随机抽选150家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专项督查。 #
青海省82.4%的企业享受到了“先照后证”的代办形式 #
其中六成企业从申请到拿营业执照不到10个工作日七成多耗费不足500元 #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支队发布一项督查显示,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在四川省逐步加快,企业普遍对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施行疗效比较满意,创业热情有效迸发。但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筹建企业和个体户经营状况欠佳。企业期许推动推动配套制度变革,加强对小微企业新政扶植力度。
为了解广东省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广东调查支队在十地市随机抽选150家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专项督查。被调查企业中,82.4%的新筹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表示在工商注册登记中享受到了“先照后证”的代办形式。其中,88.8%的企业觉得变革后企业申请便利多了;60.0%的企业表示从提交注册申请至领到营业执照用时不到10个工作日,企业设立时间减短;71.2%的企业表示从提交注册申请至领到营业执照耗费不足500元,节省了企业创业成本。
#
同时,多数企业启动营运。调查显示,八成以上新注册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就能及时开张营运,其中,76.0%的企业处于“开始营业、正在逐渐回收成本”状态;7.2%的企业处于“开始营业、已经有所赢利”状态;有16.8%的企业处于“正在设立、尚未开始营业”状态。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未及时开张的诱因一是经营门类多、业务范围大,须要代办相关生产经营许可证;二是启动资金筹集困难;三是急聘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四是经营场地无法落实。 #
另外,在被调查的150家企业中,84%的企业觉得“宽进严管”有利于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在早已开张营运的企业中,54.4%的企业表示已感遭到“严管”的约束力。据悉,2014年10月1日,国务院出台施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细则》,推行了30多年的企业“年检制”正式被“年报制”取代,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成为“年报”时代的一面“镜子”。调查显示陕西工商年检网上申报,81.6%的被调查企业赞同将企业验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觉得给企业节省了成本。据汉中市工商局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截止2014年11月末,西安市在工商信息公示系统上申报2013年企业经营中报的企业共有20145户,中报公示信息涉及行政许可、股东出资、股权变更、知识产权出质等相关内容,极大地便利了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也简化了企业年检内容和手续。目前该系统已接受公众查询上万次。
发展资金不足核心人才缺少经营场所有限
全国部份新筹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营运欠佳 #
受发展资金不足、核心人才缺少、经营场所有限等诱因困惑,再加上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偏冷,新筹建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压力较大,致使广东省部份新筹建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营运欠佳。
据调查,因为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大多处于前期初创阶段,企业资金投入有限,资金周转较慢,部份企业靠原始资金艰辛维持。随着经营的持续和业务的拓展,资金匮乏和融资难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但因为营运时间短,自身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无法得到金融、担保机构按揭的支持。再加上民间融资成本高总数少,使用时间无法保证,企业因害怕经营负担加重而不愿借贷。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资金来源大多以本人筹措或向亲朋好友欠款为主,且32.4%的企业表示营运资金不足。 #
另外,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用人方面压力不大,但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一才难求”。随着经营逐渐迈向正轨,生产规模的扩大势必降低对人员非常是技术人员的需求,但受人工成本降低、企业自身经营环境不理想、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等诱因影响,小微企业很难招到业务能力较强的满意职工。据调查,38.4%的企业表示下一年度会有人才需求和急聘计划。
据悉,变革后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其实简化了登记手续,放宽了对(经营场所)环境要求,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快速步入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但从企业发展来看,良好的生产场地和经营环境是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调查中,据部份新筹建小微企业反映,其经营场所仅有一个店面房或则是在民宅、仓库办公,经营场所十分狭小,影响企业后续发展。但若果想迁往条件建立的工业园区又须要收取高昂的租用费,企业无法承受。 #
登记注册随便性减小市场交易风险降低监管机制不完善“宽进”之后“严管”不够 #
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催生新问题
#
变革后的工商登记制度除了便捷快捷,但是“零收费”,有效迸发了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壮大了市场经济,但也导致部份企业虚假注册和虚假经营,市场交易风险降低等新端倪出现。因而,亟待关注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变革催生的新问题。 #
调查显示,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变革后,市场出现商登记注册随便性减小问题。据工商部门反映,有的企业短期内三番五次地代办变更,有的企业注册创立数天后注销,之后又以新方式重新注册,甚至还有企业在注册时以他人名义注册法人,以转嫁经营风险。这种随便注册的行为除了加强了注册登记的工作量,并且使注册工作变得极不严肃。
其次,市场交易风险降低。据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变革将注册资本实缴制度改为认缴制度,在注册程序上取消了验资环节,一些投资者觉得注册资本就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为提升企业信誉度,不考虑自身出资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盲目提升注册资本,甚至出现“漫天认缴”行为,完全没有意识到一旦毁约即将承当的法律责任。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为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仍未建立,一旦发生纠纷,交易双方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无法填补的损失。
三是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不完善。据了解,目前全国对新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采取“谁发证,谁监管”的管理模式。其实监管部门权责明确,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条块监管,但因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因而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部门联合监管力度弱,无法达到“严管”需求。尤其在一些新兴行业,由于监管责任部门不明晰,导致监管方面的空白,不利于规范市场行为。 #
四是“宽进”之后,“严管”不够。随着工商登记“宽进”,后续市场监管压力迅速减小。调查显示,44.8%的企业觉得2014年以来政府加大市场主体监管工作得力;43.2%的企业觉得监管工作有所改进,仍需强化;但仍有部份企业仍未感遭到“严管”压力。调查发觉,因为企业注册信息量大,致使注册地址、电话号码容易出错,监管部门在辨识、过滤上形成偏差,无法查找,对施行日常监管导致影响。 #
据悉,调查还显示,企业对信息公示心存成见,信息平台建设尚需建立。问卷调查显示,69.6%的企业对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积极赞成,觉得企业生存须要规范有序的环境,但对公示信息涉及内容有一些疑虑;44.8%的企业觉得企业投资资产和负债、收入、利润、纳税等情况属于商业绝密,不应当对外披露。在问卷调查中,对《企业信息公示暂行细则》规定所涉及的公示内容“愿意全部公示”的仅占21.9%。另外,68.1%的被调查企业了解并浏览过“陕西省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红盾网”等信用信息平台。其中,51.2%的企业希望强化公示系统操作方式培训,降低详尽的使用帮助功能;25.6%的企业希望充实基本公共信息公示内容,推动信息更新速率;22.5%的企业希望提高涉及商业绝密信息和财务核算数据的保密管理,确保企业公示信息合法合理使用。
企业生存发展有“四盼” #
青海省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生存发展有“四盼”。
一盼加强财政金融新政扶植力度。据调查,35%的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希望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大多规模小,经营层次低,资金、人才等生产经营要素欠缺,市场开拓能力弱。企业急需政府推动深化营改增,建立结构性税改新政,同时健全和建立金融服务,引导建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陕西工商年检网上申报,加强资金扶植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中资金不足的困难。 #
二盼推动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变革。新筹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普遍对政府加强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变革比较赞同,同时也希望推动配套制度变革。如一些企业反映,盐务专营证、烟草专卖证、物业管理准营证等审批条件和程序还需进一步简化公开;企业私章定点刻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制作、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申办收费标准仍低于市场价钱;创业补贴资金、银行按揭担保抵押、特殊行业职业资格证等申办一直存在一定难度等。 #
三盼建立信息化公示平台建设。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平台建设给与充分肯定,觉得变革后的工商登记制度以年度报告公示代替验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便捷了市场主体,但这只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尝试。政府应加强信息共享,产生“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联动效应。因而,建议由工商部门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发建设一套统一的市场主体监管体系,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及时上传市场主体资质审批、信用等级、违法事项等相关信息,产生部门联合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
四盼“宽进”与“严管”同时推动。企业注册登记制度变革要取得实效,需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加强严管,要从事前防范转向事中监控和事后追究惩戒。应充分借助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深度整合工商、银行、税务、公安、海关、法院、统计等部门把握的信息资源,把企业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商登记、税收收取、工资支付、社保交费、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等信息列入信用公示范畴,实现登记机关、政府部门、社会需求信息共享,督促企业合法经营,促使市场健康发展。(记者王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