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论坛(2023)”在广州隆重召开,创新驱动,质量引领

8月11-13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指导下,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中心,由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院主办,人民健康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CCMTV临床频道协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3)”在广州隆重举行。 #
大会以“新医学新策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汇聚了来自300余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近2000名专家、学者、师生,共享一场学术盛宴。 林惠清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论坛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论坛主席詹启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论坛医学系主任乔杰董事长、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新宇、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范伟、高等教育司农林医学司教育部科技教育司司长高斌,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必良,王晨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沉红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总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范先群; 董尔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张雪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 顾东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南方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岭,国家体检中心副主任何燊、胡荣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金安宁,主编杜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中华医学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李文凯以及60余所高校的校长、书记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
医学教育论坛网站
#
李孟峰校长致欢迎辞。 他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发展,医学教育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前瞻性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与提升,构建学科、教学、科技、师资、附属医院五大医学教育教育体系。 致力于培养顶尖创新医学人才,为国家高等医学教育和健康事业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贡献。 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论坛汇聚智慧和力量,聚焦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
李孟峰致欢迎辞
#
詹启民院士对论坛寄予厚望,希望“医学教育论坛”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聚集医学教育有识之士,加强高质量实践成果的共享,成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的重要因素。 动机的来源。
#
詹启民致欢迎辞
李必良副主任介绍了广东推进医学新学科建设和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成果。 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从会议中汲取专家智慧,积极探讨医学教育发展实践和现实问题。
#
李必良致欢迎辞 #
高斌指出,要超越医学看医学教育,立足大局看医学教育,着眼长远看医学教育,在新医学科学引领下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加强医教协作,构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医学教育发展。 就教育数字化建设、完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稳步推进医学教育“走出去”等方面提出六点期望。 希望医学院校共同发展,加快医学教育强国建设。
#
高斌致辞 #
陈新宇回顾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质量建设四个方面对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殷切期望。 、结构完善、体制机制、财政投入。 她强调,今天的医学教育就是明天的医疗质量。 医学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动落实。
#
陈新宇发言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林惠清指出医学教育网论坛,历经百年沧桑,我国医学教育已初步形成形成了中国特色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但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依然存在。 仍存在体大结构差、强度弱等问题。 我们要以医学教育强国为目标,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补齐医学教育结构性短板,多维度深化医学。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改革,推动医学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加强医学教育重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医学教育体系。 希望广大医学教育学者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凝聚广泛共识,努力奋斗,攻坚克难,为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健康中国。 #
林惠清致辞 #
开幕式由论坛执行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为民主持。 #
王为民主持开幕式 #
主题报告 #
乔杰院士做了题为“医学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回顾和总结了全球医学教育创新的发展历程和全球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北大医学自主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情况。面向未来的医学。 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和培养成果强调医学教育网论坛,医学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制度支持。 建立医学创新人才多元发展路径平台,强化医学创新人才长效培养和评价机制。 #
乔杰院士做主题报告
#
王辰院士基于对《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当今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和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联盟经验”并指出医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问题是建立清晰的理念和学科学术体系,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面对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差距,我们需要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新模式、新路径。 #
王辰院士做主题报告
#
圆桌讨论环节由詹启民院士主持,邀请乔杰院士、王晨院士、沉红兵院士、范先群院士、董尔丹院士就新医学背景下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交流。实践经验。 #
圆桌讨论 #
范伟作题为《加快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专题报告,指出要紧密结合时代需要,确定是否要能否用来服务学校的发展,能否用来服务学校的发展,学校评价是否有教育获得感,要作为评价工作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在学院和大学。 以此为基础,建立“小中心、大外围”的评价工作体系,不断推进评价体系创新。 她希望高校重视分类评估、数据分析,强化高校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着力培育质量文化。
范伟作主题报告 #
何伟结合当前国家体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医师资格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对考试改革的重要性、预期目标、发展历程和探索模式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我们坚持能力导向,不断优化考试设计; 在考试技术改革方面,我们通过建设国家实用技能考试基地、全面实现考试信息化等措施,不断优化考试技术。 她强调,要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对医疗队伍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考试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创新人才。 #
为什么害怕做主题报告?
圆桌讨论环节由肖海鹏教授主持。 王卫平教授、孙宝志教授、张院士、顾东风院士、王松岭院士围绕“医学教育质量领先”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圆桌讨论 #
王为民以《清正廉洁、基业长青——建设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为题,介绍了国家医学教育中心成立五年来的发展改革情况。 在质量保障、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数据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建设实践。 #
王为民作主旨报告
李孟峰以“推进六大融合,加快南方医学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为题进行分享,提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要注重对标国际标准、借鉴共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累经验。 详细介绍了如何主动追求深化德育与智育融合的目标,坚持学科专业统一,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衔接,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衔接,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转型加快“南医”融合发展。 #
李孟峰作主题报告 #
8月11日,论坛开设了20场前置研讨会。 来自14所院校的近30名医学教育专家带领同学们围绕医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模式、教师教学能力与领导力提升、医学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实践。 研究等课题将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化教学设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和医学教育研究能力。
#
8月13日,组织分论坛讨论,围绕“跨学科综合人才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医学教师发展与组织变革》《临床实践教学主阵地建设》《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和学科建设》《医学检验研究与探索》《传统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了“高质量发展”、“医学模拟教育-创新”、“融合发展”12个主题。 #
“医学教育论坛”是由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相关医学院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医学教育会议。 将于2023年首次举办。本次会议由学校教务处主办,校长室、团委等相关单位参加。 全校50名教师和80名学生志愿者参加了会议工作。 各学院教师积极参与会前研讨会、会议论坛、分论坛。 学校军乐队、民乐团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
学校军乐队现场表演
#
学校民谣乐队现场表演 #
来源 | 教务处
#
图片|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编辑| 魏秋华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