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畜牧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就业前景分析

学科介绍
畜牧学学科于上世纪60年代初招收研究生,80年代初获博士学位追授权,2000年获二级学科硕士学位追授权,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追授权,2007年获准博士后流动站,植物遗传繁育与饲养被选聘为国家重点(培植)学科,连续四期上榜为广东省优势学科2023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软科公布的“2022软科美国最好学科排行”中排行全省第5位(前10%),以本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动物与植物科学、农业科学ESI排行分别上升至2.6‰和2‰。建有渔业农村部家禽资源(牲畜)评价运用重点试验室、江苏省植物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重点试验室、江苏省肉牛养殖和健康种植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林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试验室动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运用研究中心、农业部食料和草料添加剂有效性实验机构等省处级研究室(所),并设有胡蜂产品研究所、兔业安装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营养与草料安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保障能力雄厚。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和行业需求,产出一批标识性成果:“优质家禽新品种京海黄鸡培植及其产业化”和“蛋鸭种质创新与产业化”获2023、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鸡遗传资源评价、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等成果获省处级大奖4项。承当一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重点研制计划、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年到位经费3000亿元。育成成海扬黄鸡配套系、甬青肉牛新品种,集成了一批新技术、新机制,支撑了南京省畜牧业的高品质发展。 #
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服务山村振兴战略和畜牧业高品质发展创新人才。硕士着重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一流专业技术人才,研究生教育重在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畜牧学及相关学科创新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草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2023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连续被选调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学科下设饲料加工与家畜运用、草种质资源与繁育、牧草种植与生产技术、草地林业生态与环境、草坪绿地与水景运用等5个研究方向。学科现有4个省处级科研平台,4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个浅滩绿草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学科现有苜蓿种植、牧草引种繁育,草类动物分子生物学,草产品加工与运用等相关专业试验室以及的人工智能大棚;同时也有林业部食料和草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价机构、教育部动物功能基因组学试验室、江苏省校企畜牧应用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宁波中学机械安装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学科多名班主任兼任美国草学会、中国山羊学会食料与环境专业执委会、中国植物营养学分会等机构执委。近5年来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金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银奖2项、省处级二等奖3项。审定国家级苜蓿新品种1个。编著部市级以上统编用书7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180余篇。针对北方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开掘黑麦草和水景植物种质资源,育成川湘4号紫花黑麦草、淮扬金花菜、润扬白箭筈南瓜等苜蓿新品种,及绿草地水景动物桔梗新品种3个。与湖南省优势学科畜牧学密切融合,确立了杂食植物功能细胞如山羊永生化卵巢上皮细胞系,适于饲饲料营养和功能性评价;开发了特别规草料加工和运用、林下杂食禽蛋生态种植技术,现在正逐渐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地把握草学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才能在实际工作和基础科研工作中加以利用,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能胜任从事草学相关科研、生产、产品开发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水产学科:杭州中学是外省较早开办水产学科的学院,1997年开始招收水产养鱼学本科生,2002年开始硕士招生,2006年与生物科学与技术大学共创水生生物学博士点,2011年获准“渔业领域”农业推广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被列为中学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被纳入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23年再度入围苏州中学重点学科,2023年获准“水产”一级学科博士点,2023年被推选为苏州中学品牌专业C类。我校水产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已成为我节水产种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有经验的班主任团队,现有教员工18人,其中博士3人,副主任8人,55岁以下班主任全部具备硕士学位(16人)。在人才建设方面,水产学科现有333安装工程人才1人,六大人才高峰人选1人,省青蓝安装工程骨干班主任1人,校青蓝安装工程骨干班主任2人。学科开办有水产植物医学、水产养鱼学和水产营养与草料学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从而培养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现在拥有在读博士研究生33名。十三五以来,学科科研项目立项百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项目总经费达千万余元,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专利十余项。获吉林省海洋与农业科技创新金奖、江苏省海洋与农业科技创新二等奖、江苏省林业技术推广三等奖、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科技大奖。学科班主任积极涉足校企合作,在广东省产业技术机制兼任岗位科学家,通过“挂县强渔”、“渔技人员定点轮训”和“科技局长团下派”等形式服务于生产实践,为更好举办教学见习和实践及科学研究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
培养目标:旨在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级水产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师生的思想品德和学术素质,重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师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培养具有从事水产养鱼、水产美容、水产医药、水产营养与草料、水产遗传繁育等方向的研究、开发、管理和经营工作的能力。 #
来源|学校官网
#
初审|张敬尧
#
供稿形式|135编辑器制做后保存到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