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把“求真育人”放在改革首位

2023学院教育变革创新发展峰会近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召开。图为与会嘉宾留影。 #
中国网消息近些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中国早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的大国。国务院颁授了统筹推动世界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的总体建设方案,实际上这是奏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号角。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该如何样培养创新性的人才?课程、教育模式怎么改变,才才能适应新的时代?6月7日,2023学院教育变革创新发展峰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盛大举行,诸多权威教育专家、知名院校领导聚首一堂,共同阐述学院变革、创新发展的现实、机遇与挑战。
#
邵文杰:高等教育变革需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并进 #
上海市科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先生在贺词中介绍,上海市科委近些年来根据*、教育部、北京地委市政府的布署要求,颁布了若干措施,着重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发展。他觉得,在当前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变革和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的背景下,应该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兼具、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原则,着重理顺好三个关系,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整治体系和教育管理体制由微观、中观到宏观的三个层面推动学院教育的变革创新发展。一是要理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二是要理顺学院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学院现代整治体系变革。三是理顺学院管、办、评的关系,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
顾明远:把“求真育人”放在变革首位
#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先生在会议上一再指出:学院的本质应是求真育人。学院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他觉得学院的变革首先要扭转“重学术轻教学”的文化气氛。既要把育人置于首位,又要营造浓烈的校园学术气氛。他还对当前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溶入到学院文化表示忧虑。
顾明远先生觉得,一切的变革都应构建在社会诚信的基础上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要把突破传统学习局限,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重点。同时要愈发深刻地认识互联网教育,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教育与技术的融合。
#
余胜泉:互联网+院校课程改革须要关注深度学习 #
上海师范学院教育学部副主任、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校长余胜泉先生觉得当前中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获取方法,现今教育应当适应中学生喜欢主动学习并通过网路获取信息的特点与特点。MOOC是互联网革新课程的重要方式,但MOOC虽非大规模的网路访问却无大规模的网路学习发生,存在浅层学习显著、辍学率高、学习保持率低等普遍问题。他觉得互联网转型课程,不仅仅是要关注内容建设,更须要关注促使学习认知投入的学习活动设计,课程开放不仅仅是内容让外部访问,更重要是课程内容的生成与进化,多种教学模式的开放。 #
余胜泉以他讲授的《教育技术新发展》课程进行了互联网推动深度学习案例的分享,向你们展现了未来网路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知识网路和社会网路组成“双螺旋”教学结构,设计“接受小学”“做学校”“联系学校”“重构学校”“同题异解,在比较学校”“反思学校”“交流学校”“情境学校”“教小学”“创造学校”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推动学习者从接受到参与,再到贡献,实现深层次的学习投入。
该课程基于学习元平台(),通过语义技术,实现从资源组织到知识组织,将内容与活动深度结合,推动学习交互,拓展教学的深度;通过线上线下无缝切换、O2O深度融合保持中学生学习动力,通过社会知识网路,来推动认知网路连接与共享。
余院士觉得,未来的网路教学将从内容呈现设计到通过学习活动设计来推动知识建构的方向转变,互联网转型课程的核心是降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投入,而不是花哨的多媒体内容设计或浅层次的行为与反馈。 #
王晓阳:文化弘扬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来源
#
复旦学院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王晓阳先生从教育变革的目标、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文化改革阶段、变革之不易这4方面论述学院教育变革与组织文化变迁。变革目标应从知识、能力、价值三方面全面立德树人。他觉得,文化弘扬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因而我们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弘扬,国际与本土教育的均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相渗透。他还引用马克斯?韦伯的“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植物”,剖析学院组织文化变迁,但是强调真正的改革应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互相结合,不能光靠下层,要靠基层的创造力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完成。
尚俊杰:MOOC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
上海学院教育大学副教授、教育技术系院长尚俊杰先生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他在会上连着进行了2个反诘:在互联网时兼课堂上究竟能够使用笔记本?老师讲得多好才可以抵御笔记本对中学生的诱惑?随即他强调这两个问题都是传统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挑战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而MOOC给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它旨在于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月球最偏僻的角落。因而互联网+的模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增强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时代的变化势必影响教育结构的变化。而MOOC如一缕曙光,给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
庞海芍:强化“通识教育”意识
上海理工学院教育研究院院长、教学推动与班主任发展中心校长庞海芍男士谈到教育应有多彩的概念、丰富的内涵,指出通过通识教育让知识融会贯通,使中学生具备“择其善而识之”的能力。她觉得素养教育以及时代和国家为两大命题是教育变革的方向,要建立“通专”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论,实现通识必修课精品化,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迁。她表示,素养教育就是让教育回归本心,启发心智,让每位中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次峰会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协会承办,是第三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新教学新范式”主题蓝筹股的重要组成部份。 #
本次峰会由清华光华管理大学管理实践院士、创新学堂创始人蔡剑先生主持,参会主要嘉宾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上海市科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上海理工学院教育研究院院长、教学推动与班主任发展中心组长庞海芍,上海语言学院网路教育大学教授李炜,杭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部副主任、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校长余胜泉,上海学院教育大学副校长、教育技术系院长尚俊杰,复旦学院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王晓阳,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监事长刘洋。 #
此外,第三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从2023年6月1日至6月15日持续15天,设有7大主题、11场分峰会以及为期3天的教育产品创新展,推动教育行业人士共同阐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示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化创新产品,推动教育的创新发展,建立“互联网+教育”创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