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考试动态 >

离开一年了。真的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2023-12-3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妻子离开一年了。妈妈真的走了,再也不回去了。

这天公司一个离职的小女孩,由于和领导有点磨擦,她母亲来了。我就想人家有事,有父亲来。我没有了。 #

淄博这边的房屋要转租,看着先前的协议,想着这是母亲草拟的…… #

看着弟弟原先的相片,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熟悉的人真的不在了…… #

妻子最后在诊所那几天,受苦了……

#

(一) #

七岁之前,父母在我的生活里基本是空白。只记得他有时到爷爷家来,我远远地看着他推着单车进了庭院,晓得是父亲来了,但没有交流,跟陌生人一样。 #

七岁以后,跟母亲搬去一起,一开始觉得如同去了他人家。记得父母给我买了一个小盆,让我洗碗,我干得很自觉很卖力,由于觉得在他人家得好好表现。

#

寒假期都得去外婆家暂住,每次都不愿走,都是哭着离开。由于我的童年岁月都在哪里,有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和其他的男子伴。 #

在舅舅家住,有人管,下班才能喝水。跟了母亲,就成了没人管的儿子,舌头上挂一把锁匙,天天在外边穿行。父亲上班回到家,都是父亲在庭院里喊一声:“小孩——”不管我在那里玩,听到了就晓得叫我了,就跟随回去了。 #

母亲一共打过我两次,都是由于下雨,我过马路去朋友家玩。我家离中学很近,不用过马路。母亲回去找不到我,后来我回到家,他获知我下雨天过马路去朋友家了,就让我趴在床上,打我脖子两下,根本不疼。父母不会打架,更不会打小孩,他就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让我晓得这样做不对。他就是对安全问题非常注重,在我看来有点过头。 #

上高中,我非要骑单车去中学,母亲不让。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记得有一次,还是不让开车,只得坐公汽。我自己在后面走,母亲在前面远远跟随。车来了,我走了,没理睬爸爸。 #

后来父亲拄拐偷偷送考,不住校了,来回开车,母亲半夜都去接我。夏季的清晨,我总是先问,给我炒虾仁了吗?妈妈都是笑笑说炒了。我当时考虑不到丈夫工作三天很累,下午还要开车很远来接我有多辛苦。

#

中考了,有次我说要吃郎记烤肉,第二天妈妈上班就给我买了一个大鸡腿。我当时总觉得父亲对我好,是由于我要学习。直至上了学院,才明白原先父亲对您好,不是由于你要学习,是由于你是她们的女儿。不管你是否达到了她们的期望,她们还是会对您好。 #

中学的时侯,觉得很骄傲。妈妈很聪明,物理题都难不住他。妈妈会世界语,我也跟随学了几句。朋友们都晓得我有个聪明又会说世界语的妈妈。

#

(二)

#

母亲是真聪明。他五岁半上中学二年级,高中考入徐州中学,在年级三十多个班的联考中基本每次都考第一。母亲朋友有写追忆他的文章,说他是标准的“学霸”,说若果不是时代不好,他会是“田三强”“田学森”。(公众号“美食临淄”上有两篇文章都是母亲朋友写的追忆他的文章)母亲中学结业就考不上任何一所中学了,由于父亲成份不好。

#

1937年父亲舍弃学业入伍,加入宋子文成立的税警团,出席过嘉兴保卫战,指挥了丫髻山围歼战并取得重击败利,数十次与日交锋。后任两浙(浙西浙东)盐业管理局一区负责人,负责从上海到南京的缉毒盐业工作。1949年7月9日,父亲在四川兰溪附近率部起义,后编入陈毅第三方面军第二十军。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父亲就屡屡遭到牵扯,后被劳动教养。

#

母亲是家里老大,父亲被劳动教养不在家。家里奶奶小孩都指望妈妈和爸爸。母亲中学结业,十三四岁就开始四处打零工。早出晚归,不舍得吃饭,养成了包子和菜分着吃的习惯。在外边打工,每次晚上光干啃干粮,白天回去路上才把芥菜吃了。为了多赚点钱,拚命干活,在家庭出身不好的情况下,还常常被评为劳模、标兵。 #

正值长身体的时侯,母亲吃不好,还要下苦力,常年出来,身体过早透支。根据家族遗传角度来看,上一辈的奶奶们都活到80多岁,母亲却在71岁逝世,这与妻子初期辛勤有密切关系。 #

母亲一辈子不吃荤,不饮酒不抽烟,没有不良癖好。不擅交际,喜欢学习,适宜埋首做学问。可惜他生不逢时,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这样,母亲还是捉住了一次机会,报考了本科学历,一年制进修三年。当时全市从企业只报考了六名。 #

母亲没上过小学,他说他自己曾去新华书城,在那儿呆了几天,把小学语文书翻了一遍都会了。后来妈妈总算有了就业的机会,尽管是都不愿干的泥瓦匠,但他也很珍视这难得的工作机会。从小工干起,成了泥瓦匠的好手。后来由于工作安排,又自学会计,工程施工预算,最后评上了工程师职称。 #

业余时间自学世界语,出席过国际世界语会议,是广东省世界语商会的理事。成立了济南市世界语商会,并连任为副理事长。在外人看来,母亲学习世界语根本就不实用,但母亲还是很执著,始终坚持学,04年在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出席了国际世界语会议,和外宾交流顺畅,实现了妈妈的心愿。妈妈精神上仍然有追求,不被通常人理解。

#

(三) #

母亲喜欢音乐,会乐谱。最爱话剧《江姐》。听说当初《江姐》上映的时侯,母亲去看了好多遍,整个话剧都能唱出来。和儿子谈同学的时侯,也带儿子去看过。妈妈也自诩爱音乐,但我觉得她没有儿子体会饱满。 #

母亲还喜欢粤剧,退职后身体不好,在家常常看京剧的CD。妈妈说他之前有一副好喉咙,可惜在“红土厂”干了一年多,吸入太多烟尘,把喉咙损坏了。虽然何止是喉咙,脑部也遭到严重损伤。在我记忆里,他时常呕吐,有痰。我似乎以前嫌他呕吐太吵,咳痰不卫生,却不知这背后的诱因。 #

母亲早年外出学习,每次回去就会给我带点礼物。小饰物,巧克力蛋糕,有时是从家旁边商店买的茶点,我一直很高兴。他曾借助出去学习的机会,游遍大半个中国,不舍得花钱,住过泡澡堂,高铁站。最后回到家,依照父亲的说法像个乞丐。

#

丈夫仍然很节省,不舍得花钱。后来身体不好了,想开了,也花不了了。

#

母亲年青时爱下围棋,按他的情商,肯定棋类不错。但我未曾见他出去对弈。他说太耽搁时间,应当把时间拿来学习。父亲后来也会下围棋,是父母教的。应当是我出去上学期间,他俩在家切磋棋类,和我没啥关系。 #

(四)

#

母亲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小时候仍然是他爷爷(我叫tabu,不晓得汉字如何写。这是广东话,母亲外婆是四川人。)带他,哪些都替他干了。和妻子离婚后,父亲又是个强势的人,又很能干父亲拄拐偷偷送考,母亲的生活全由父亲包了。

#

丈夫不擅措辞。记得每次儿子想发表意见,他说话慢,还没等说几个字,就被父亲打断,来回几次,最后母亲就不说了。这些情况直至母亲得病后,才有改变。母亲中风以后,说话没受影响,反倒更流利了。他思维敏捷,时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他人都说不过他。在病区里,因为他懂得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往往是病区里的核心人物,你们都乐意听他聊天。妈妈也说不过他了,妈妈总算把握了话语主动权。妈妈说了好多精典的句子,诙谐的恶搞的也好多,可惜我都没记出来。

#

在我看来,妻子思想保守,甚至有点“胆小懦弱”。虽然,母亲只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尽量不找事;而对于他觉得正确的事情该做的事情,他还会积极行动。妈妈的这些思维方法,与他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有关。他为人老实,不够灵活,在那种特殊的年代,因为家庭问题又经历了好多运动,他便在外从不多言。虽然哪些事情他都看得很明白,比通常人看得深看得透,只是不说而已。他仍然在外边隐藏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只和最知已的人有交流。直至得病以后,他才根据自己的看法来抒发,坦然地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

(五) #

母亲对我的教育,我是不认同的。 #

母亲对我仍然用将计就计,可惜我不是那样的儿子,仍然没被威吓出啥疗效。中学三年级三科大赛,我在镇上考了第五名。当时镇上也六七个分校,这么多中学生,能考第五,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可我清楚地记得父母说:“才考第五,应当考第一。”

#

刚上小学,我英文学得好,英文老师特意嘱咐我,让买录音机,英文磁带。我回去说了,妈妈说我不是那块料。其实后来也给我买了,但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这么说。应当还是他觉得的托词吧,但他不晓得他的托词不起作用,反而让我觉得自己不行。 #

丈夫要是正常念书,应当可以报考复旦清华吧。但我没有遗传他的聪明。物理题拐一两个弯,我能够做下来,多了就做不下来了。

#

丈夫仍然重理轻文,总说“学好数理化,踏遍天下都不怕”。父亲其实是高中班主任,但她们真不懂教育,即使我如今也不懂。她们不让我看课外书,光让学课本,背课本。我也是老实小孩,小学的时侯偷偷看《青春之歌》,被父亲发觉,还当着亲人面教训我,说我怎么不应当,影响学习。自此,我就不再看大部头的小说了。如今让我看,我也没心思看,看不进去。虽然父母很早就订了好多刊物,像是先前有名的《十月》《收获》,家里都有,我也偷偷看了一些。但这种阅读只是零星的,并没有让我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后来虽然她们管不着我了,我也很自觉地不看了。虽然这是最大的损失。这其实不能都怪爸妈,自己要负责任更多。 #

小时候,我对女性的接触就是爸爸和爷爷。爸爸和妈妈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父亲在厂里干过车间书记,在村里也很有威信,常常给他人帮忙。父亲动手能力很强,生活也很有情趣。父亲哪些就会,修表,修单车,养花养鸟,甚至会做衣物,在上海休养的时侯还给父亲织过西装。从小和父亲在一起,让我对老头有一种特殊的爱情,以至于在路上见了老头就觉得分外亲切。 #

母亲恰恰相反,生活方面哪些都不会,只是重视钻研业务。我当初希望我的父亲是父亲那样的人,但他不是。他会对正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觉得是没事找事,说是“嗦点”,就是“馊主意”。例如,最基本的打扫卫生,他也会觉得是“嗦点”。

#

(六) #

05年我去成都研究生复试的时侯,母亲要和妻子一起去送我,准备先去南京玩几天,再去重庆。去南京的列车票都买好了,可惜当时丈夫肾脏仍然不好,临别前又得病了,于是只能退款取消行程。 #

07年我还在重庆读研,母亲忽然脑中风,后来肠道又不好,辗转在诊所住了半年。我没有回来,都是父母一个人照料。等我放暑假回去,发觉妻子从一个瘦子弄成了胖子,头型也变了,一下子老了好多,觉得像是从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弄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母亲不只是相貌变了,整个人觉得都变了。自此只讲普通话,甚少讲淄博话。有时表情像个孩子,天真地抒发自己的不满。说话头头是道,纵使你晓得是歪理,也说不过他。

#

随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一开始还锻练着能活动,后来他不愿多动,说是肾脏受不了。活动越来越少,也就越出不了门了。

#

我刚离婚的时侯,母亲能够在父亲的搀扶下,从淄博打车来博山。也能在父母的照料下,去火炬景区玩三天。他以前在火炬景区看到山西人,以为是外国人,可能会世界语,就主动用世界语和人家打招呼,结果人家说听不懂。 #

后来,我有了儿子,父亲帮我看女儿,没有更多精力陪母亲锻练,母亲也发懒,就活动更少了。

#

有时我会想,由于帮我带小孩,我们其实“舍弃”了爸爸。他就是在家自己瞧瞧电视,基本的生活起居,很难出门晒太阳。我每晚忙生活,也甚少和他交流。 #

他耳鸣,常常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我总嫌声音大,对小孩眼睛不好。他总说我们“欺负他一个残障人”。母亲最后那半年,我主动让他看电视,他都不看了,说难过。我才觉得到,原先能看电视还是好的,虽然声音大点,又有哪些关系呢? #

真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虽然不看电视,能吃点饭也是好的。后来连饭也吃不下了。走路拄拐也不行了。晚上总是上去,后来腹胀厉害,喘气困难……

#

我后来给妈妈找了个西医调养了一个来月,每晚我熬草药,给儿子艾灸,也没能救回妻子。医生说母亲后来这么瘦是由于吃的控制血压的药。血压控制了,但制止甜度吸收。人常年没有甜度摄取,身体如何能行。我觉得医生说的有一定道理。 #

妻子最后几天在诊所也没查出哪些病。刚去诊所的时侯,检测还都没大问题。但在诊所三天不如三天,不喝水没力气,几天就说不出话了,有哪些看法就用笔写,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画,我们只能猜。后来开始感冒,昏厥…… #

母亲太矮了,二氧化碳罩在他额头和腮上压出了血印……

#

平日对母亲的照料,我远远不如父母。妈妈似乎强势,总是要求他人按她的要求来做,但她对丈夫的照料无微不至。 #

我给儿子艾灸,须要他起身。他最后腹胀,不愿躺,说会呛死。我却胆怯地不同意,嫌他不起身无法灸。这就跟小时候我非要妈妈给我倒水,母亲若果不倒,我就始终坚持,直至他给我倒了为止,由于我觉得我不能输,我说下来了就得按我说的来。医生也说母亲的担忧是对的,起身一口痰吐不下来真有呛死的危险。我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也不能理解他的痛楚,我对母亲有悔恨。

#

始终都给女儿写文章记录成长,给儿子拍照。却甚少给儿子拍照,更没记录下他说过的精彩话语。平常出去玩,他也无法跟随,这些相片里也没有他的身影。

#

大宝小时候有次去火炬景区溜滑梯很开心,说:“妈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父亲去火炬景区溜滑梯。”回家大宝把心愿告诉了母亲,母亲很开心很满足地呵呵笑着说:“哦,好的,去火炬景区溜滑梯。孩子,父亲溜不动啊?”大宝说:“没事,父亲,我教你。”父亲允诺地点点头,笑容着说:“好,好。”

#

这个心愿始终没有实现……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