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X县级市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背景及研究方向

【摘要】: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基础教育的根本,根据2008年12月22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山东教师绩效工资,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此项制度的制定为中小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其具体的实施也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对师资力量管理改革,以及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实地研究个案的模式,通过反映“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一个我国湖南省X县级市的执行过程,用理论文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国家这项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绩效工资三大主体,政府,学校,教师在实施绩效工资之后凸显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评估走向,对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成效做出评价,并针对其不足之处做出合理化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跟方法,并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综述跟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另外针对本文中增加的创新点以及局限性作自省式论述。第二部分介绍我国教师工资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对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政策实施背景以及其内涵、功能做出历史性梳理。核心研究方向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在当前推行的总体概况及部分地区实施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对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中绩效考核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以及这项制度带来的影响。本章将从义务教育阶段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绩效考核的原则、目的、以及其功能,详细剖析绩效考核目前的成效以及现阶段产生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实访与问卷调查,阐述湖南省X县级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情况。首先研究湖南省X县级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模式及特点,然后针对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考虑政策实施的内外部因素的前提下,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对学校管理及教师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五部分从绩效工资改革的三大主体,政府山东教师绩效工资,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入手,界定目前绩效工资改革出现的一些弊端,针对前面绩效考核方面的问题以及绩效工资政策本身产生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