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考研参考书一览

学院代码及名称:
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是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 已有45年办学历史,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7个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微电子材料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新材料系)能源科学与工程)、1个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先进装备与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及实验中心和学院党政办公室。 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教授34人,副教授50人; 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8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4人。 人,占95.7%。 共有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国家“十万”人才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杰出青年”4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工程”培养人选7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创新团队1个,材料制备与加工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1个。 2023年以来,已引进校级青少年70名。 学院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70%,其中65%有海外留学经历。 #
学院拥有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盘峰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热能工程)。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评审权。 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 1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1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程硕士专业 2 个(材料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方向、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方向)。 #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其中,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省级建设点。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广东省名牌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开设“材料创新班”、“国家杰出工程师班”和“3+1”校企联合培养班。 现有博士生77人,硕士生630人,本科生3000余人。
学院拥有现代化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额约1.5亿元,实验室面积13515平方米。 建有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改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湾区微控技术与应用国际合作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与储能器件实验室。 实验室、广东省先进金属材料及成型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分子绿色制造与功能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化学储能电池与太阳能转换与存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专业实验室。 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疲劳试验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实验线、微型激光共焦拉曼光谱仪、电池性能与寿命测试平台,以及高性能超级计算机。 集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测试系统、模块化流变仪工作站、高真空有机/金属镀膜设备、原位分析X射线衍射仪、激光共焦全内发射荧光显微镜、惠纳装置综合测试系统等数十台高终端仪器设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学院秉承“与广东崛起共同成长,为广东经济贡献力量”的办学理念。 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在低维材料物理与化学、能源材料器件与系统、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应用、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2023年以来,共主持纵向项目350个,其中国家基金项目110个; 已承办265个横向项目; 学校经费总额19775万元。 发表SCI II以上论文518篇; 首次以第一单位在《》、《》等高端期刊发表论文; 2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申请发明专利614件,授权238件,PCT专利11件。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州工业大学分数线,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学院与珠三角地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被企业广泛应用。
学院坚持培养立德树人,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素质创新型、综合性人才。 高度重视本科生大众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着,获得省级以上表彰200余项。 2023年,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23年,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 2023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比赛金牌实现了我校本次赛事的新突破。 2023年,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2023年,学院荣获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一等奖。
#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 多年来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近年来,学院多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十余项,选派教师数十人出国留学。 #
向下滚动查看
#
02
#
专业方向及学术体系 #
学院代码及名称: #
(002)材料与能源学院 #
专业代码及名称:
#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
02.新能源材料、器件与系统
#
03.先进高分子功能材料
04.金属材料及新型表面技术 #
05.先进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
#
06.医用新材料及新技术 #
0807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01. 强化传热传质方法和技术 #
02. 储能材料与储能技术 #
03.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
04.热系统集成设计与优化 #
05.多相流控制与微流控医疗检测技术
#
微电子学和固态电子学
#
01.半导体新材料与器件
02.先进磁电材料与器件
#
03.电子信息陶瓷及器件 #
0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
05.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06.光学医疗诊疗材料与技术
材料工程 #
01.先进功能材料及应用 #
02.新能源材料及应用
03.高分子材料及应用
04.材料表面工程新技术及应用 #
05.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技术 #
06.医用材料技术、设备及应用 #
电力工程 #
01. 强化传热传质及换热器优化新技术 #
02. 储能材料及储能应用技术 #
03.制冷、空调及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
04.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装备
#
05.电池热管理技术及医疗电源系统
教育制度,教育体系:
#
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
03
学费奖学金状况 #
学费、学年及奖学金政策 #
01 #
学费和学制
我校各类研究生的学费及学制可在我校科研招生网站上查到。 #
02
#
奖学金政策 #
1、所有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均可享受奖学金、助学金。 #
2.奖学金制度涵盖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个人奖学金等。
(一)学术奖学金分为三级。 奖励标准一般为:一等奖学金1万元/生·学年; 二等奖学金6000元/生·学年; 三等奖学金2000元/生·学年。 原则上研究生一年级覆盖率100%; 对研究生二、三年级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覆盖率一般在80%。 推荐入读我校的学生,第一年将直接认定为获得一等奖学金。
#
(二)国家奖学金每人2万元。 每年评选一次,覆盖面约5%。 #
(三)入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可按照学校规定获得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并可申请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经费。 #
(四)个人奖学金在研究生二、三年级学生中评定,包括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研究生文体活动精英奖学金、研究生社会实践精英奖学金。
3、助学金制度包括助学金、联合培养基地补贴、导师补贴等。 #
(一)助学金覆盖率100%,标准为每学年6000元/生。
#
(二)联合培养基地补贴和导师资助根据参与基地项目和导师课题的成果确定,包括生活补贴和科研奖励。
(三)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通过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园国家助学贷款”,并担任研究生助理(助教、研究助理)等方式,获得资助完成学业。和研究管理)。
4.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奖助学金进行适当调整。 #
04 #
拟录取名单 #
05
就业介绍 #
01 #
就业前景:
#
毕业生就业形势理想。 每年都有多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考入我校或国内外其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 2023年毕业生升学率达到23.09%,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80%以上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他们的就业分布在企业、高校、公务员等单位,服务于化工、食品、能源、材料、涂料、化妆品等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2023 年 4 月更新)。
#
06 #
国行&复试线 #
07
考试科目简介
#
考试科目简介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
②(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 #
③(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 #
④(835)材料科学基础或(875)热能工程基础
#
或(841)半导体物理 #
初试和复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以教育部公布。 #
201|英语1: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以教育部公布。 #
202|英语2: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以教育部公布。
301|数学1: #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以教育部公布。
#
302|数学2: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以教育部公布。 #
835|材料科学基础:
1. 胡庚祥,蔡勋,荣永华。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875|热能工程基础知识: #
1.杨世明、陶文泉主编。 传热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2.沉伟道,佟俊庚。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3、童俊庚。 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与问题解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41|半导体物理: #
1.刘恩科等主编。 半导体物理(第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23年6月
复试参考科目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工程: #
材料方向、聚合物方向(两者选其一)
#
0807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电力工程: #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所有考试) #
微电子学和固态电子学:
#
电子技术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棒物理(均考试) #
考试准备策略 #
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前期准备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心理准备。 材料材料的准备主要涉及拟录取学校的全部信息,包括所选学校的专业实力、师资队伍、学校环境、专业课程考试难度、历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和分数等。年数、录取人数中推荐名额比例、公自负盈亏情况、研究生毕业去向、历届考研题、所有考试相关笔记、研究生经验分享、所选学校是否歧视国外学校等掌握这些材料将有助于考生确定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并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复习方向。 二是心理准备。 由于考研时间一般较长,考生会出现厌学、无法坚持等各种心理状态。 因此,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非常重要。
#
审核期间准备 #
跟着考研大纲,跟着考研参考书,把参考书读透,熟记知识点。 #
第一轮电路复习是通读这本书和书中的例子。 现在先别急着做课后练习,因为有很多。 读一章书,做一章练习,会延长你的复习时间。 有许多。 建议大家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看一遍本书广州工业大学分数线,以理解书中的例子。 如果有课件,你可以按照课件阅读内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二轮,你开始做课后练习。 这时候,你已经第二次读这本书了。 因为你有了第一轮的基础,你看一遍就会快很多,这时候效率就会更高。 然后阅读某一章的内容并做该章的练习。 有些练习题比较难。 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你不会做的题和你计算错误的题。 这对你的第三轮比赛会有很大的帮助。 #
第三轮,你应该把重点放在你做错的课后练习上。 知识点不懂就回去看书。 如果计算错误,请重新计算。 如果你读完答案却毫无头绪。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第四轮是做真题。 做的时候一定要计时。 使用空白A4纸模拟答题纸。 按照考试要求做每套真题。 把每一步都写清楚,从而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走进考场就不会惊慌。
#
08
#
复试流程及准备(2022) #
01
#
复测方法 #
在线远程复试采用双摄像头,以“腾讯会议”软件客户端为主机,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为从机。 #
02 #
复试模拟练习时间 #
2023年3月29日上午10:00开始(考生须于10:00在线等候): #
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动力工程)专业将于2023年3月30日上午8点30分开学(考生须于8点30分到达网上等候) : 材料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方向)专业 #
03
复试安排
(一)资格审查
#
1. 审核材料
#
(一)基本情况 #
请将材料①-⑨按以下编号顺序整理成PDF文件,上传至复试面试系统。 命名规则为“专业代号-姓名-准考证号”。 #
①复试考生资格审查表及复试情况登记表(填写个人信息) #
②思想政治道德表现考核表(加盖有关部门公章)
#
③诚信复查承诺书(个人签名)
审查材料(照片的扫描件或电子副本): #
④身份证原件正反面(如丢失,可提供有效临时身份证) #
⑤准考证(中国科研招聘网下载)
⑥ 学历证明(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核验,往届生须提交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核验,海外毕业生须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核验)
⑦ 学历及学籍核验结果(新生应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核验报告》,往届生应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登记表》,海外毕业生应提交《国外学历证明》)学位认证证书”)
⑧大学成绩单(加盖成绩管理单位公章,往届生可从人事档案复印并加盖档案单位公章) #
⑨ 申请“退役军人”专项计划的候选人,须提供《入伍批准函》和《退役证明》; 各类加分考生须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按教育部文件规定)。 #
(二)证明材料 #
请将以下材料整理成PDF文件,上传至复试面试系统。 命名规则为“专业代号-名称-准考证号码-支持”。 #
反映候选人以往的学术学习、一贯表现、科学研究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证明材料。 #
如因疫情原因无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考生须提前联系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情况。 审核通过后才能参加复试。
#
特别提醒:以“材料与能源学院2023年硕士招生复试(正式)”项目上传的材料为准。
#
特别提醒:考生复试前必须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保证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复试过程的完整性。 拟录取考生录取后,我校将对所有考生进行综合审核。 复试不合格的,取消其学籍; 情节严重的,将移送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
2、审核流程: #
(一)应聘者须于3月28日登录学信网面试系统,并于3月29日前在面试系统中提交资格审核材料
(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须按照系统通知要求提交。
#
(三)材料不合格的,不予安排复审。
(二)在线心理测试
考生(含转学考生)须在复试开始前两天登录/gdut完成在线心理评估。
(三)复审安排 #
1、复试时间
2023年3月31日09:00开始,全天,复试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动力工程方向)()
2023年4月1日09:00开始,全天,复试专业: #
材料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方向)()。 #
2、专业知识考核(30分)
#
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复试组提出专业知识问题和考生亲自答疑的形式进行考核。
#
3.外语考核(20分) #
重点评估考生的专业英语和英语口语水平。 英语口语考核采用现场英语口语交流的形式,专业英语考核采用专业英语翻译的形式,以面对面回答题库中提取的问题的形式进行。 。
#
4、综合素质考核(50分) #
(一)访谈回答。 考核内容侧重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以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 考核方式为考生PPT报告(限时3分钟),复试组根据PPT报告提问。 #
PPT报告内容及顺序:
#
①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毕业院校、研究生专业、个人经历、获奖信息、特长等个人信息; #
②科研能力:包括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反映候选人以往学习情况、一贯表现和科研能力的信息;
#
③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信息。 #
(二)综合材料研判。 通过考生大学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综合考察考生以往学业成绩、一贯表现、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状况等综合素质都会得到加强。 #
5. 同等学历附加考试的安排 #
复试前一天需额外选修两门与所申请专业相关的本科核心课程。 追加考试科目不得与初始考试科目相同。 附加考试方式为笔试。 具体附加测试内容请参见《广东工业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
(四)体检:具体安排稍后通知 #
04
录取原则及录取程序
#
1、录取按照综合成绩排序。 综合分数计算公式:
#
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
2、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
3、申请资格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录取; #
4、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
5、同等学历补充考试未通过者,不予录取; #
6、转学生须及时在转学系统中确认“待录取”。 超过24小时未确认“待录取”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05
其他
#
上述内容与学校复试工作办法不一致的,以学校公告为准; 因工作需要如有变更,以最新通知为准。 请考生随时关注学院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 #
09 #
复试注意事项 #
1、尽早预订机票、机票、酒店房间;
#
2、着装要简洁大方,女生可以化淡妆;
#
3、复试准备期间,控制好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要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
4、面试回答问题时,要表现得自然。 回答问题时不要着急。 您可以在回答之前考虑一段时间。 保持冷静,慷慨和体面,并控制时间合理地回答问题的时间。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