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复习资料(三)

三、教育目的
[要求] #
1. 识记教育目的、体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
2. 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3. 明确体育、美育的意义、任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
2.教育目的的意义
#
(1)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
(2) 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的制约 #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
4.教育目的的确立
#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我国的教育方针
#
(1)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3.素质教育
#
(1)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
(2)意义
#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详见德育理论与实践部分)
#
2.智育 #
(1)智育的意义 #
①智育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2)智育的任务 #
①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 #
3.体育 #
(1)体育的概念 #
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
(2)体育的意义 #
①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③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
(3)体育的任务
#
①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③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
(4)体育的内容
(5)体育的组织形式 #
①体育课(基本组织形式);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体育锻炼;④运动队训练;⑤运动竞赛。#p#分页标题#e# #
4.美育 #
(1)美育的概念
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
(2)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
①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②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③美育能促进体育,美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
(3)美育的任务
①使学生具在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
(4)美育的实施途径 #
①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②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③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
5.劳动技术教育 #
(1)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
①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还能促进学生体质增强;②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
(2)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
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②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
①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②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③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
(4)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
①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②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③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