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2023年5月20日,由成都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北京学院外粤语大学承办、北京学院外粤语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上海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峰会举办。上海学院外粤语大学教授陈明、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科长胡晓阳、外粤语大学副校长王丹、外粤语大学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国外外院校的2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本次峰会。
线下参会人员合照 #
本届峰会共收到来自国外外113所院校500余位研究生的531篇投稿,囊括东方语言文学文化、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五大研究方向。峰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共设置19个分峰会会场。 #
线下闭幕式现场
#
线上部份参会人员合照
#
在峰会闭幕式上,陈明围绕3个关键词致闭幕辞。第一个关键词是“感恩”。陈明代表大学对常年支持峰会工作的深圳学院研究生院、认真参与审稿的诸位老师、筹备峰会的师生团队以及积极参与峰会的朋友致以真诚的歉意。第二个关键词是“守正”。陈明强调,身处新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新技术的挑战,希望英语学科研究生能固守家国情结,固守学术报国、取法乎上、脚塌实地、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陈明强调,研究生峰会是思想交汇、观念碰撞、友谊联络的大平台北京外国语大学bbs,朋友们应当“以英语为基础”,不局限于某种外国语言或文学,兼顾其他学科的素质,在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长时段的语境中,不断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自己成为国际化的有用之才。
陈明致闭幕辞 #
胡晓阳强调,上海学院研究生院从2009年开始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借以为朋友们搭建综合培养的平台,打破中学生、教师、学科、学校以及国外外之间的壁垒,最终产生研究生综合创新的培养体系。上海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峰会也是创新计划支持的峰会之一,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举行15届,产出了大量学术成果,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胡晓阳希望研究生们能借助此次参与峰会的机会,开拓视野,学习交流,用跨学科的思想迸发出更宽广的学术想像空间,最大限度展示自身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胡晓阳致词 #
峰会闭幕式约请了上海学院外粤语大学英语系的章文老师、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的张忞煜老师作主旨发言。章文以“坚定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的信念感”为题,与你们分享了个人治学的若干经验。她强调,信念感就是读好手中的书,做好心中的事,具体可以分为3个方面:作为英语学习者的信念感在于筑牢语言基础,作为学术积累者的信念感在于通读深思,作为人文研究者的信念感在于谨记文化身分。在英语学科的学术研究中,除了须要筑牢语言基础、做到通读深思、学会克服治学过程中的困倦感,还应该树立求新意识,以个人参与推动群体创新。据悉,学术要以服务群体为信念,随时与外界保持互动,只有放开视野,不给自己设限,能够走得更远,开掘更多的可能性。 #
章文作主旨发言 #
张忞煜以“学海无涯,以爱为舟”为题,结合自身经历与朋友们分享了学术研究的心得感悟。他强调,作为学术研究者,既要保持开放的态度直面国际学术界,又要充分意识到现代学术“中心—边缘”体系早已面临挑战,必须拥抱饱含活力的多元世界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知识边疆。据悉,要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开发自己和世界构建上去的新联系,由此迸发学术之爱,克服学术探求中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感。张忞煜鼓励同事们将对不完美的学术研究的热爱汇入对不完美但依旧甜美的世界的热爱,为社会、国家、全人类注入不断往前的力量。 #
张忞煜作主旨发言
#
上海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宇、山东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兹深、北京学院博士研究生廖传琳和上海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志鸿作为中学生代表,依次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她们的汇报题目分别为“中上健次《千年愉乐》中物语与反物语的双重叙事运动”“认知映射视角下空间意象翻译的映射关系处理方式探讨——以《活着》韩译为例”“多模态图文关系研究综述”和“外来诗派与本士资源的调和——论冯至《十四行集》对里尔克物诗的诠释与变异”。
#
中学生代表作论大公报 #
下午的闭幕式和主会场报告结束后,参会朋友分别步入线上、线下的分峰会会场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峰会共分为五大方向,其中东方语言文学文化方向共设5个分会场、西方语言文学文化方向共设8个分会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各设两个分会场。朋友们在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认真聆听了其他同事的报告,并对形成的疑惑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阐释,大会氛围开朗热烈。越南系熊燃老师,西亚系沈一鸣老师,西葡意语族郑楠老师、王渊老师,英文系姜佛山老师,英语系周彤老师和朝(韩)语族宋文志老师兼任分峰会点评嘉宾,诸位老师就朋友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在肯定朋友们研究价值的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
部份分峰会 #
在峰会开幕式环节,7位点评老师进一步就各分峰会的情况进行总结。老师们表示,与会朋友的论文不乏亮点,整体选题广泛多样,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关照现实的意识,论文凸显了朋友们扎实的文本研读和论文写作功力。老师们觉得,朋友们对各自学术方向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掌握,在研究方式上做到了学术弘扬与前沿追踪并重。点评老师还对投稿论文提出了改进建议。
#
老师们作论文点评(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熊燃、沈一鸣、郑楠、姜河源、周彤、宋文志、王渊)
#
在此后的颁奖环节,王丹宣读本届峰会的得奖名单,在场的诸位嘉宾为线下参会的朋友们颁授了得奖证书。在本届峰会收到的531篇论文中,共有21篇论文被评为银奖(硕士生论文14篇、博士生论文7篇),35篇被评为二等奖(硕士生论文22篇、博士生论文13篇),61篇被评为三等奖(硕士生论文37篇、博士生论文24篇),142篇被评为优秀奖(硕士生论文96篇、博士生论文46篇)。
颁奖典礼
#
王丹在开幕致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bbs,将“精进”与“笃行”两个词赠与与会研究生,希望朋友们把追求卓越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形式,把笃行践履作为一种完成自我修养的理智自觉,努力做到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知行合一、学因而用。
#
王丹致开幕辞
上海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峰会自创立以来,一直旨在于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博士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青年学子交流学术经验、结交学术伙伴、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学科前沿提供窗口和路径,借由彼此之间的交流扩宽你们的学术视野,通过师者的推动鼓励朋友们将研究推向纵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