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医学网整理2018执业西药师药事管理法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图

白领一族每天长时间坐着工作,没空锻炼,不妨在在座位上做些小锻炼,同样能强身健体。
1.闭目转眼球。先顺时针转6次,再逆时针转6次。然后睁开眼睛向窗外远眺2分钟~3分钟。这样有保护眼睛、调节视力的作用。
2.腹式呼吸。吸气时放松腹肌,呼气时收缩腹肌,如此反复做3分钟,可起到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减肥美体的作用。
3.放松颈肩部。坐在椅子上,缓慢地用力挺胸,使双肩向后张开,恢复原状后,再反复做10次~12次。然后做耸肩动作,左、右肩各做12次,能起到增加肺活量,防治颈椎病、肩周炎的作用。
4.放松手指。双手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上用力握拳,然后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依次伸开手指。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左、右手指各做12次,可缓解手部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5.放松腿部。坐在椅子上,抬起脚尖,同时用力收缩小腿及大腿肌肉,然后用力抬起脚跟,小腿及大腿肌肉保持收缩15秒,然后放松。如此反复做5分钟,可以改善腿及脚部的血液循环状况。
以上方式较为简单易于掌握,随时随地可以锻炼,大家不妨试一试!
自发病起发热可分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
(1)前驱期:根据发热病因的不同,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表现各异,多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四肢酸痛和食欲缺乏等。
(2)体温上升期:有骤升和渐升之别,体温骤升者常伴有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疟疾等;渐升者则开始先呈低热,数天内上升到高热,见于伤寒等。
(3)高热期:指发热的最高阶段,可见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跳加速等。其持续时间随病因不同而异,如疟疾仅数小时,肺炎球菌肺炎为数天,而伤寒可达数周。其体温曲线即热型亦因病因不同而异,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热型,但由于抗生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解热药的应用及个体的差异等原因,有时热型可不典型。常见的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如下:①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伤寒等。②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而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除见于败血症外,还可见于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③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④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交替发作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⑤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发作。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⑥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4)体温下降期:此期常表现多汗和皮肤潮湿。有骤降和渐降两种方式。体温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为骤降,如间歇热型和回归热型,常见于疟疾、肺炎球菌肺炎和输血反应等;体温在数天内降至正常为渐降,如波状热型,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