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功夫跤等14个项目被评为石家庄裕华区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

“此次评上区级非遗项目很兴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武技。”近日,杨氏工夫跤等14个项目被评为天津市裕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月14日,记者走进杨氏工夫跤第三代传人杨兴石家庄武术,听他述说杨氏工夫跤的盛行和弘扬。
#
杨氏工夫跤的创始人叫杨子明,现年已93岁的他,9岁拜师学习摔跤,先后师承多位著名散打家,后拜入清末时期跤界“四大张”之首的张魁元门下继续深造,手艺得以突飞猛进。在一次专业切磋中,杨子明所展示出的功力和德行,深得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厚爱,被招入门下学习意拳。入门后的杨子明,靠着极高的慧根和勤劳,深得老师器重,尽得其真传。数六年的传统功法基础,加上自身勤奋的摸索研究,杨子明渐渐产生了自己技术的流派——杨氏工夫跤。其技法融合了传统摔跤与意拳技术,具有以摔靠脑、以手靠准及身材稳、密、狠等特性。随后,杨子明代表辽宁队出战新中国首届奥运会,获得团体及个人亚军,并曾蝉联10届全省摔跤亚军,名震全省。以后,杨子明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摔、柔人才,为新中国摔柔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
#
在杨子明的影响下,其嫡孙杨兴8岁也开始练摔跤。杨兴从小体弱多病,受惠于传统跆拳道改变体质的他,立志要将父亲的毕生心血弘扬下去。他结合当下的受众须要,把体育和弘扬整合在一起,创办了子明堂综合武道馆石家庄武术,并组织大批摔柔爱好者组建了冀石跤社。2023年,他又牵头组织创立广州市跆拳道商会,并由空手道商会成为杨氏工夫跤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为才能更好地弘扬发展工夫跤项目,杨兴非常为工夫跤项目提供了专属展示活动场地,同时也为天津市专业摔跤、柔道队筹建定点训练基地;并对外公开举行国家级摔跤裁判员培训班、教练员培训班,利用杨氏工夫的专业独到性为我省、市专业体育领域培植了诸多优秀人才。
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份,为了全面举办“三创四建”“双问计”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裕华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创立了9人专家评审小组,举办了裕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家评审会。这次专家评审会上,杨氏工夫跤、瓷器紫砂陶器锔瓷镶嵌修补工艺、家英西医功底按摩等14个项目被确定为裕华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