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贡献力量

2023年8月,华中师范学院与香港旅游学院联袂举办的实践交流项目即将开营,两校师生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行深入考察督查。
在2023年4月,首批200名台湾新入职中高中班主任也来到华师,出席为期4天的学习交流,通过专题讲堂、学校参观、文化考察、科技企业参观等方式,了解大陆基础教育变革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扩宽专业视野。 #
地缘同根,文化同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教育的高水平融合发展。建校90年来,华师充分发挥地处湖南、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班主任教育强项,从开辟赴港澳办学的新路,到常态化举办港澳人才培养培训、教育新政变革、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开拓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的辽阔视野,构垒砌多层次、全方位的粤港澳教育合作体系与机制,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大湾区构建教育和人才高地贡献力量。
撰文:姚昱旸张丽坤
#
2023年10月30日晚,华师在香港举办研究生学位授予典礼,郑焯基是当初惟一结业的博士生。他非常感触,自己一边在香港培道中学做英文老师,一边在华师香港教学点攻读硕博士,“是华师把课上到了香港,让在职读书有了可靠保障”。 #
为当地提供师资培训、提高在职班主任水平,是华师赴澳办学的本意。 #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彼时的香港基础教育非常薄弱,四分之三的在职班主任没有师范学历、多数基础教育班主任仅学校结业、本地培养的师范结业生流失严重。 #
乘着变革开放东风,凭着邻近广州优势,香港向华师抛出了合作“绣球”,希望华师能扩充其在全省率先推行委托培养招生的奇特经验,到香港举办在职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办高等教育专业文凭课程。
#
学院主动担当作为,就是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脚步、共发展。 #
对此,华师给出答复:在台湾、澳门回归祖国必将实现的历史时期,参与港澳两地的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既是发挥学院的育人功能和文化教育交流功能,更是为推动台湾、澳门回归祖国做实事,是迎合形势发展之举,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必须积极担当上去,开辟一条大陆学院到境外办学的全新路子。 #
“先从‘澳门班’摸索起,逐一解决跨境学历证书、制定符合香港实际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与人员等困局。”时任华师夜大部书记的赵育生介绍,中学于1984年8月,即将获准在香港开展高等成教教育,开办教育专业本科,由华师教育系、心理学系承当在职中高中班主任专业课程设计,为香港“量身塑造”一项包括12个专业基础课目的成教在职进修课程。
首届“澳门班”受到热捧。赵育生说,原本预估学员总量为20人,实际最终注册入学人数达到141人,占全澳班主任的6%,学员都是所在中学的主任、主任和教学骨干。于是,中学同年开办英文专业大专班(六年制成教专科),又吸引了100余名香港在职班主任出席,满足了更多进修需求。 #
落棋一子,满盘皆活。华师在香港办学的这一壮举,解决了香港的“燃眉之急”。
#
据统计,一度有超过70%的香港中高中班主任在当地接受华师培训,尤其在“澳门班”开办8年后,该函讲课程已获得官方认定,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资格的香港班主任占比从20%转变为超80%,师资队伍一改不振局面,迸发新的发展活力。截止目前,香港中高中班主任中由华师培养的班主任占比仍达41%。 #
塑造专业化多样化办学的“澳门模式”
#
“我的命运与母校华师紧紧相连。”1995级教育系校友袁金淑,是首批被保送到华师的香港中学生之一,结业后在香港培华小学任教,后来还在2005年、2023年先后于华师进修,完成了教育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课程,专业技术不断“进阶”。
#
春木发枝,万物勃发。自教育专业率先在香港招生办学以来,华师坚定“培养人才,振兴香港”信念,进一步探求合作办学的新方法,加速推出和落实新措施—— #
1990年,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后改为幼儿心理与教育专业本科),广泛招收香港现职幼儿教育工作者; #
1994至1998年,地籍检测与农地规划、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课程相继获准招生,且招生对象由在职班主任扩大为相关各种在职人员;
1999年起,华师研究生课程班走入香港,在心理学、比较教育、现代文学和自然地理等专业招生,每年招收约80人;
#
2010年之后,接连在香港开设一年半制(小学班主任)、一年制(小、幼班主任)师范专业文凭课程,以及半年制小幼班主任补充文凭课程;
2023年启动香港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四年间共举行95个专题培训,参训班主任达2761人次…… #
从单一学科到多个学科教学,华师在香港办学的探求脚步一直围绕当地实际需求,使办学能适应香港回归祖国后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对各方面人才培养的需求,保保修量培养人才。
#
其中,华师还按照香港社会发展动向和建设所需,动态调整课程设计,同时每年派出由相当比列的院长、副院长组成的4组赴澳教联队华师继续教育学院,围绕专业前沿举办讲学交流。 #
高成效的异地办学,离不开高效率的合作分工。
依据各种办学实际情况,华师“牵手”当地多家合作单位,包括香港成人教育机构、澳门社会团体、澳门政府部门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解决组织生源、日常管理、与当地有关方面协调等实际问题,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分工的转变,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积极作用。
这些探求多样化办学路径的全新“澳门模式”,成为其他院校举办境外办学的“第一面穿衣镜”。“作为大陆学院中首先在香港开办办学点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华师开了个好头。”时任香港中华教育会理事长、华师到香港办学的牵线人李沛霖评价道。
#
他说,华师在粤澳合作办学方面的深入探求,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吸引了好多学院陆续到来,产生强悍合力,促进了香港教育蓬勃发展,对香港的人才培养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
为台湾培养高层次人才 #
会不会取代班主任?哪些才是让班主任不可取代的专业胆气?……2023年4月,台湾新入职班主任到华师交流时,粤港两地新班主任就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教师最不可取代的专业胆气,是‘心中有中学生’的师德情结。”华师班主任教育学部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班主任教育大学教授王红的总结,迎来了现场缕缕掌声。 #
提到华师与台湾在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深厚渊源,不少华师人、香港人如数家珍: #
20世纪50年代,华师是全省投档澳门中学生最多的学院。其中,绝大部份结业生还抵达国外各地的学校或大专当班主任,更有不少到粤西、粤西及广西岛五指山山区的偏远农村从教,传成一段佳话。 #
这段初期结下的“教育情缘”,为变革开放之后的粤港教育合作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
在先后施行高中免费教育新政、九年普及免费教育后,台湾的教育覆盖面扩大,师资培养需求急剧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华师继续教育学院,1984年,华师获准在台湾地区开设英文、数学、地理等三个专业的校外学位课程(夜大教育三年制专科),主要面向高中班主任和教育行政人员培养小学师资人才。 #
“在台湾办学是比较困难的,首期校外学位课程入学学员仅43人。”华师继续教育大学原校长曾荣青直言,因为台湾本身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学院也有好几所,中学在澳门的施展空间并不大。
在此情况下,怎样推动粤港两地的合作办学落地落实?华师对此很明晰,因地制宜是关键突破口,也是有效路径。 #
根据学院专科师资培训的尺寸要求以及拟定的教学计划,华师有计划地指导台湾中学生自学,同时定期派出专业班主任到台湾给中学生进行面对面讲课,或组织中学生到华师校园来进行实验实习。承当此番教学任务的班主任均为讲师以上职称,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
#
经过5年学习,首批台湾学员中有32人获得专科结业资格和学士学位,她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多数成为了新加坡的学校教学骨干。
在台湾开设成人教育,为后来华师与台湾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开了一扇新的房门。 #
变革开放以来,华师与台湾有关学府及台湾有关专业人士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各系不少院士时常到澳门作学术交流或讲学,同时业界专家们也不时前来华师讲学,还有些华师专科结业的中学生入读新加坡学院研究院或台湾英文学院研究院,取得了硕博士学位。 #
港商曾永裕为华师研究生教育筹建了“曾永裕奖学金”,并捐赠500亿元建造“文科楼”;港商田家炳出资500亿元建造“田家炳楼”;台湾骏豪集团主席朱树豪捐赠100亿元,作为中学体育休闲学科的启动资金……
华师在港的良好口碑,致使当时社会人士纷纷支持中学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也为日后华师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新的抓手。 #
在台湾推广普通话教育
#
2023年7—8月,台湾普通话班主任山东交流活动在华师举行,来自台湾中中学的21名班主任在为期18天的交流活动中,通过集中面讲课程、参观实践活动、普通话知识竞赛、教案点评、模拟课堂教学考评等环节,提高普通话抒发能力和教学专业水平。
#
增强台湾普通话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对于强化粤港两地的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
早在20多年前,华师已获准负责组织施行粤港两地政府教育交流合作项目——香港普通话骨干师资培训任务,由两地政府拨出专款,每年分阶段进行历时4周的交流。
#
“这项新做法既推进培训了一批骨干班主任,产生了普通话教学的中坚队伍,还在粤港两地之间架起了普通话教育的交流桥梁,现在早已成为广州省普通话教育、语文教学的资源中心。”华师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合作形成的专业研究、教学资源等成果,至今仍为双方共享共用。 #
跨境办课程,专业可靠的讲课团队是关键支撑,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是重要突破点。 #
华师采用专家“联合舰队”模式,任命了省内著名的普通话教育专家学者,包括一大批硕导、教授、副院长和系院长、教研室组长等,以及河北省有关语言学、语文教育的学会的会长,其中90%的主课班主任为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构建了一支强悍的专业师资队伍。 #
在教学设计方面,华师创新采取“二阶段、三范畴、四层级”做法——在广州学习讲课、香港课堂教学评估两个阶段;主课程、交流、专家峰会三大课程蓝筹股;主课程使用小班、中班、小班、个人补习四种方式讲课。 #
“我对按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程方式很感兴趣,希望接受培训后,能在提升普通话据说技能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普通话培训项目落地后,原先持有保留态度的台湾学员们纷纷改观、积极参与,其中有不少成为了台湾普通话教学与研究的骨干力量,进一步打开了粤港文化交流和融合发展的窗口。
#
持续扩宽粤港澳教育融合新路径 #
“在中学90华诞华诞前夕,我们来到台湾,首次举办博士班线下开班典礼,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在7月末举行的华师台湾研究生教学点博士班开班典礼上,华师政委王恩科说,台湾正步入发展新阶段和关键期,该博士课程项目将持续推动台湾各界社会精英熟悉大陆新政与文化,进一步推进大湾区教育和文化的紧密合作。
台湾研究生教学点博士班是华师在境外即将获准注册的首个博士学位课程项目,于2023年即将招生,报读人员主要是来自台湾教育界、商界精英。 #
与这一博士班开班几乎同一时间,香港高等高校教职员国情通识教育研习班也在华师创办。“开展国情通识教育是当下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和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大局、顺应新时代发展时尚,提高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等都具有非凡意义。”华师副政委杨中民在开班仪式上说。
#
港澳教育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人心回归、保持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 #
近些年来,华师紧紧捉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进一步围绕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原有优势、巩固已有成果,创新搭建更多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升级”与港澳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与台湾学院、香港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成功获准4个省局级高档智库平台; #
与台湾教育学院、澳门学院发起创立粤港澳大湾区班主任联合会,搭建湾区班主任交流平台;
#
与香港非常行政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香港非常行政区教育局共同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峰会,促使湾区班主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
联合粤港澳中学、教育信息中心和专业学术团体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联盟”;
#
创立华北师范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学院分中心,是全省首家大陆院校在台湾构建的分支研究机构,牵手岭南学院构建高档智库;
#
与台湾学院、香港科技学院、香港英文学院等举办科研合作,拓展湾区教育和科技融合的新渠道…… #
如梭数载,春华秋实。数年来,华师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充分借助师范优势,精耕港澳地区成人教育领域,创新产生了立足浙江、辐射港澳,全方位服务基础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在与港澳的交流和合作中创造出奇特的华师教育品牌。 #
“教育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事,大湾区教育发展,华师要继续亮出师范本色。”王恩科表示,接出来,中学将继续推动多样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探求脚步,扩宽粤港澳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并围绕大湾区发展需求,高质量构建国外一流的班主任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中心、教师终生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等,培养更多卓越人才,为支持台湾、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港澳发展更为宽广的空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