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盒”伍佰郑州开个唱是怎样的体验

顶端新闻记者王峰
1992年,伍佰发行首张专辑。
#
2023年9月15日,伍佰第一次在天津举行演唱会,连续三天,连开两场。 #
伍佰去年55岁,他和Chinablue乐团在华语乐队掀起民谣乐队现场表演的热潮;阔别以后,又凭着《LastDance》再度翻红,成功击中年青人群体。
#
谁也没想到,疫情两年后,其貌不扬,着装被网友戏称为“月饼盒内衬”的伍佰又脱颖而出,成为诸多演唱会中的一朵雷人。 #
“花500去伍佰的演唱会跳舞给伍佰听”不并且互联网的流行梗,也成为伍佰演唱会的“营销神器”,虽然曾经不听伍佰的人,也想现场瞧瞧那位“全国巡检员”是怎样指挥全场大独唱的。#在广州听伍佰跳舞是如何的体验# #
连日来,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乐评人、传播学院士、演出行业从业者以及普通球迷,企图全方位解析“伍佰演唱会”为何能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但直击演唱会后,发觉伍佰之所以还能俘虏听众,是由于人们须要快乐,而他刚好能为人们带来这些快乐。
只是当小型表演施行强实名制后,这些让人简单而满足的快乐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
伍佰其歌 #
演唱会开场,连唱《海浪》和《泪桥》后,伍佰才和广州听众打招呼,说他这是第一次来广州开个唱,据说票很难抢,“既然有缘在这儿相见,你们就好好听歌,跳舞。” #
第一次全场高潮在《LastDance》的间奏响起,和网传视频一样,伍佰把主歌部份给听众,自己唱副歌,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被歌声吞没。
#
接出来,《如果这都不算爱》《梦醒时分》《被动》《浪人情歌》《挪威森林》……在将近三个小时内,伍佰和他的ChinaBlue乐团共唱了23首歌,广州听众得到了两次返场特权和四首返场歌曲,《爱你一万年》《世界第一等》《再度重相逢》和《突然的自我》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典,“从第二首《泪桥》到最后的《突然的自我》,伍佰真的是放心把大部份词给球迷唱啊!”演唱会结束后,有听众一边退场一边讥讽。
#
平心而论,伍佰的演唱会现场并不像网传的“伍佰指挥听众全场大独唱,听众进拍子比歌手还准”,不仅耳熟能详的歌曲交给听众唱主歌外,伍佰还是敬业地完成了大部份歌曲的演唱。在前不久的北京演唱会上,伍佰也回应了这个梗,“我们是独唱,我唱完大家唱,大家唱完我唱……网络上讲的不要相信,来过才晓得。”
嘲讽归嘲讽,伍佰出众的现场表现能力和舞台调度力诠释无遗,他曾被称为“最爱砸他人演唱会的嘉宾”,在2023年刘若英演唱会上,伍佰兼任嘉宾,一首《挪威的森林》刚开场,台下听众便恶狠狠来了场大独唱。 #
伍佰是无数歌手开演唱会最想合作的嘉宾,只要他站上舞台,演唱会就成功了一半,同时他也是演唱会最请不得的嘉宾,开嗓就从助唱弄成主唱。 #
2023年,四月天在演唱会上邀来“控场狂魔”伍佰,结果伍佰一出场就把四月天的家偷了,除了场子成了伍佰的,连球迷也反水成伍佰的了。 #
在2023年王心凌台中演唱会上,伍佰用一首《你是我的花朵》,直接将本来正常的演唱会弄成舞厅。 #
在昨晚的成都演唱会上,伍佰照旧用《你是我的花朵》把全场弄成了酒吧。
#
不仅表现力,伍佰的演技和创作水平也可谓一绝,即使一口散装普通话,外表像怪阿姨,但个人风格极强且才气横溢。他和徐佳莹、陈绮贞、苏慧伦都合作过《被动》,且风格各不相同,网上还曾掀起过“伍佰和谁唱《被动》最好”的讨论。在现场看到他合唱《被动》时,却别有一番觉得,甜蜜与潇洒齐飞,质朴与饱满共存,担此评价,伍佰当之无愧。
伍佰其人 #
伍佰原名吴俊霖,1968年出生于中国大陆省新北市,从小由于学习成绩好,四门考了五百分,后来直接取“伍佰”为笔名。由于身体缘由和沉溺于音乐,伍佰中考落败,便独自到台南独闯。 #
既然人生没有路,那就走上对抗路。 #
在高雄,伍佰摆过摊、卖过保险、当过钢琴店销售员,住的是时常漏雨的小屋,但他坚持去夜店驻唱,可以花光所有积蓄去买一把口琴。
造成音乐人倪重华的关注后,伍佰于1992年发行首张专辑《爱上他人是快乐的事》,又由于专辑封面伍佰的表情惨白,被称为不修边幅的“卡车司机”,深受严打的伍佰痛哭一场后,创立民谣乐队“ChinaBlue”并兼任主唱兼主音吉它手。1994年,伍佰发行专辑《浪人情歌》,随后迅速走红,自此成为华语影坛的一面旗帜。
#
步入21世纪后,伍佰虽渐渐不复往日辉煌,但他为其他歌手创作的歌曲仍然席卷大道小巷。2023年,《想见你》中的《LastDance》大火,成为年青人单曲循环播放的亚军,这也许是伍佰1996年的作品,伍佰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翻红。
#
2023年,大陆演唱会步入井喷期,人们发觉,那位中年大婶把歌曲的主要部份交给听歌的人唱,“花500去伍佰的演唱会跳舞给伍佰听”“一张票价800,我自己唱了500”逐渐成为网路流行梗,伍佰的简历也被趣写成“当代知名指挥,曾在体育馆指挥5万人大独唱3小时。”
#
利用短视频平台,伍佰再度翻红。
#
想翻红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偏偏是伍佰? #
现场听伍佰的人年纪分布很广泛,从80后到60后都有,他也自我嘲讽,“50岁以上的同学们,大家一定听了二三六年我的歌。”
00后的伍佰球迷并不少,19岁的王峙开在北京读学院,刚和丈夫一起看了伍佰北京演唱会,他最早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伍佰唱《挪威的森林》,当时的觉得是这个人挺土的,和好多年青人一样,《LastDance》让他被伍佰成功圈粉,后来就把伍佰专辑都听了一遍。
“伍佰让人觉得很真实,”王峙开说,“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时代,这些风格是难能可贵的,他是一个具有本土精神的创作者。伍佰在现场不是不跳舞,而是他的歌难度低,你们学得快,在现场热闹的气氛下自然脱口而出。”
乐评人卢世伟觉得,老牌歌手凭着互联网翻红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翻红的点要不可预知,并具有强烈反差感,才会在公众内心产生强烈剌激,因而打下深刻烙印。 #
卢世伟用郑恺举例,之前仍然不温不火,“但在第一季跑男中放了一个屁,迅速火遍整个网路,后来他的经纪人都说,用了多少方式想让郑恺红,但都没实现,没想到一个屁让他红了,”卢世伟说,“虽然听着像个笑话,但充分说明了演员走红的不确定性。重要的是,歌手本人要有能力,当从天而降的机遇将至时,你是否有能力接住?” #
资深表演从业者孟钰同样认可“事件促使演员走红”这一观点,但是重点是接地气,“首先要有一个接地气的风波,被公众看见,其次要造成公众共鸣,就要接你们的地气。”孟钰说,中国有太多人没看过演唱会,有太广大的群众基础,谁能造成巨大的共鸣,谁能够博得市场。 #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大学硕士生导师王超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追星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也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转变中国好声音上海演唱会,网路文化指出互动性和娱乐性,这两点在“伍佰风波”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从演唱会听名星跳舞,到给名星跳舞,这样的反转和反差引起了一系列强烈的娱乐疗效,对名星的权威性也是一种消解和祛魅。跳舞和玩梗的过程饱含互动,粉丝充分收获参与感和典礼感,最终产生了一场线下和线上紧密结合的网路狂欢。 #
王超觉得,“花500去伍佰演唱会跳舞给伍佰听”这种说法,为日本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典礼链”理论提供了一份样本,兰德尔·柯林斯觉得,互动典礼有四种组成要素,其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集聚在同一场所,都能通过其身体在场而互相影响;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参与者晓得谁在出席,而谁又被排除在外;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互相传达信息后,彼此晓得关注的焦点;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
“通过群体认同,形成群体激动,收获强烈的个体情感能量。因而强化粉丝群体的认同感和圈层意识,并加强粉丝和名星的情感链接。”王超总结到。
小型表演强实名来了,未来会有下一个伍佰吗?
#
2023年是演唱会井喷的一年,谁会成为下一个伍佰?他的成功路径能被复制吗?
#
王超觉得,类似现象就会发生,但肯定不是简单复制,也很难通过名星、经纪方或MCN公司有意设计去实现,由于每一次演员的走红或翻红中国好声音上海演唱会,常常都是多种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几乎每次风波都须要底蕴、酝酿或则正好讨好到大众的情绪。 #
表演市场虽一片向好,但演唱会套票越来越难抢是事实,对普通球迷来说,购票成功代表了“泼天的富贵”。
#
9月13日,文旅部、公安部发布相关通知,强调听众在5000人以上的小型表演活动推行实名买票、实名入场制度,即“强实名制”,这一监管举措对演唱市场会有何影响?
#
卢世伟解释,2023年演唱会好多有其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疫情两年间,好多线下表演都不能举行,歌手之前签下的表演合约被迫延后到明年才得以实现,卢世伟说:“前不久有一个表演要找李荣浩,他回复我说,前两年欠下的表演债到如今也没还完,好多演员都面临这个情况,在客观上造成2023年是一个表演还债年。” #
孟钰介绍,在杭州、上海等表演一线城市,强实名制在一些脑部表演项目中已施行很长时间,对于优质表演来说,无论是否强实名制,都是开票秒光,强实名制无疑能有效防止黄牛的炒票行为,但对于头部表演项目而言,就有了很大的票务销售压力,也为二、三线城市的票根文化带来不便,整体而言,强实名制是一个规范市场良性发展的趋势。
#
但是孟钰觉得,实行强实名制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新政,例如良性的退款机制以保障听众和表演商双方的利益。
强实名制下,听众和表演商能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任重而道远。 #
(文中部份表演剧照源自伍佰个人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