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将全面铺开

光明晚报南京5月18日电(记者邱玥)记者从国新办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据悉,第一次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的全省试点主体工作目前早已完成,普查工作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此次普查是新中国创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科长郑国光表示,5月中旬,国务院第一次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将举办全省电视电话大会,对全面举办全省普查工作进行动员布署,到今年年末要完成普查任务。 #
“今年年末要完成全省范围内的调查任务和122个试点县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今年上半年,地方的普查任务要基本完成。今年下半年,在国家层面举办分区域、分类型综合性的洪灾风险评估和区划,形成全国尺度和跨省尺度的自然水灾综合防控区划,对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普查有,形成全国自然水灾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产生一整套成果,使洪灾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区划等各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做到及时动态更新,持续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郑国光介绍。
#
对于怎样保障普查数据的质量,国务院第一次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组长、应急管理部风险检测和综合减灾司局长陈胜表示,为保障普查数据质量,将强化组织领导,产生保障普查数据质量的合力;强化技术指导,推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强化分级负责,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强化执纪问责,构建完善普查数据质量溯源和问责机制,坚决防止人为干预普查工作的现象。
#
“针对普查技术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突出特征,国务院普查办专门组建了由多个部门派出专家组成的技术组。”国务院第一次全省自然水灾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常务副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大学院士汪明介绍,在多个部门专家不断努力和磨合下,早已完成100余项调查类、评估与区划类、质检核查类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建设产生普查软件平台体系。 #
据介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普查有,本次普查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摸透自然水灾风险底数,即全面获取全省水灾旱灾、地质水灾、气象水灾、水旱水灾、海洋水灾、森林和草原火警等六大类22种水灾致灾信息,以及人口、经济、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等重要承灾体信息,把握历史水灾信息,查明区域综合减灾能力。 #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普查还将首次对全省城乡房子进行全面调查,对城乡房子建筑单体逐栋进行定点定位,并采集洪灾风险属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