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中小学 > 中小学辅导 >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3-03-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第一考试网

以下是第一考试网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2,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2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

剽( )悍 炽( )痛 阴霾( ) 戛( )然而止 #

污(huì) 旖(nǐ) 细(nì) 面面相(qù)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2分) #

人迹罕至( ) 冻饿之虞( ) 迥乎不同( ) 警报迭起( )

#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1分) #

A、或以钱币乞之 : 有的人 邑人奇之 : 奇特,非凡 #

B、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一狼洞其中: 打洞

#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隙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智慧

#

D、问女和所忆:回忆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

4、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4分)

#

(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啊发 (A、撑B、拔C、掌)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 (A、坐B、挤C、聚)在船尾。母亲送出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A、架B、点C、驶)开船,在桥石上一 (A、碰B、撞C、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

(2)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 (A、跃B、跳C、起跑D、蹿跃),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 (A、跃B、跳C、起跑D、蹿跃),朝山涧对面 (A、跃B、跳C、起跑D、蹿跃)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头一钩,也从悬崖上 (A、跃B、跳C、起跑D、蹿跃)出去 ……

#

5、成语接龙(3分) #

事倍功 明半暗 无天 新月 想天 门见 高水 声下 #

象万 军万 到成 败垂 千上 众一 口如 触即发

#

6、文学常识填空(5分)

#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 国(国籍)著名诗人 的名作。 #

(2)课文《 》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尽力寻找希望的矛盾心情,该文的作者是 。 #

(3)《狼》选自 ,是 代(朝代)的 的代表作。 #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 所作,他的代表作有 、 。

#

7、根据提示默写(6分)(其中1、3、4、5小题各0.5分

#

(1)、 ,寒光照铁衣。

#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1分 #

(3)、 ,各领风骚数百年。(4)、春潮带雨晚来急, 。

#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6)、《狼》一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分)

#

(7)、请默写一句有关黄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

(1分)作者及出处: (1分) #

8、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其下联由“泥、沾、多、荷、丝、夏、污、不”八字组成,请将下联八字顺序排好,与上联构成对偶(1分)

#

上联:秋竹虚心风霜难浸 下联: #

9、下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请揣摩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2分) #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

二、阅读理解(32分)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10.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

①中间( ) ②曳屋( )③许许( ) ④几欲先走( )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

①虽人有百手( ) ② 不能名其一处也( )

#

③两股战战( )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妇拍而呜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p#分页标题#e#

#

A、于厅事之东北角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撤屏视之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1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妇抚儿乳”中的“乳”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

A、以为绝妙 B、夫起大呼 C、不能名其一处也 D、几欲先走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本段的描写是全文的高潮阶段,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艺人技艺的精湛。请用“││”给文段分层,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分?(2分)这样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⑴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⑵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16、《社戏》是一篇 (体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选自《 》。(2分)

#

17、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分)

#

甲段中,“朦胧”是( ) A、形容词 B、动词

#

“依稀”可解释为( )A、隐隐约约 B、模模糊糊

#

18、文中的“我”是指( )A、迅哥儿B、作者C、双喜D、啊发 (0.5分) #

19、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比喻句,请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来。(1分)

#

20、甲、乙两段景物描写, 段是写夜航去看社戏的,其根据是 ( 用文中原句); 段是写看完戏归航时,其根据是 ( 用文中原句)。2分

#

21.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1.5分) #

正面描写船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侧面描写船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两段都从多种感官角度描写,十分生动,其中两段使用相同的都从 觉和 觉进行描写。1

#

23、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乙两段的内容。甲段 #

乙段 (1分)

#

①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p#分页标题#e#

#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

24、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分) gān gà______ 攒________

#

25、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6、第②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表明父亲_________ ______ #

__ _(2分)

#

27、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1分)答:

#

28、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

答: #

29、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1分)

#

答:

#

30、联系上下文说明第⑦段中“父亲笑了一笑”的具体含义。(1分) #

答: #

31、第⑩段运用了_______、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_______的写作表现方法,起到了_______ _____的作用。(2分) #

32、本文通过“妻”_______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 的思想性格。(1分) #

三、作文(40分)

#

读下面名人名言,按要求作文。

#

(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

--郭沫若 #

(2)读书,使人胸襟开阔,眼光远大;读书,能够活跃思想,陶冶性情;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碧野

#

(3)我像吝啬鬼对待自己的财宝那样迷恋着图书。……每当我启程上路,总要书籍陪伴着我。 --(法)蒙 田

#

(4)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新的感受。 --(英)培 根

#

(5)我读得越多,书籍也就更加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来说也就愈加光明,愈加有意义。 --(苏)高尔基

#

(6)一本未裁边的书,犹如一瓶原封未动的酒。 --(英)福斯特

#

以“读书”或“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自拟文题;(2)文体不限;(3)篇幅不少于600字#p#分页标题#e# #

8、尴尬  zǎn9、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10、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11、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12、肖像描写  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13、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14、父亲把钱给了儿子以后,完成了他的“使命”,通过辛勤劳动把爱又给了儿子,心里的愉悦和满足便汇成了父亲的笑。15、议论、抒情  对比  深化主题,点明中心16、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

责编: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