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华为招聘应届毕业生2.6万人

(作者简介:全省优秀班主任,《高校招生》特聘学者,专注会考20年,出版著作20余本)
#
向下撕开天,向上扎到根!
#
三星自今年启动“天才少年”项目,因对“天才少年”开出高薪水而受到社会关注。
“天才少年”的薪水分为三档,最高端为182亿元-201亿元;第五档为140.5亿元-156.5亿元;第三档为89.6亿元-100.8亿元。
#
据报导,三星在今年-今年,共招考应届结业生约2.6千人,其中有300多名被定义为“天才少年”。
三星希望这种入选的“天才少年”能挑战世界级最前沿的科技瓶颈,“向上撕开天,向上扎到根”。
近期,26岁的宁恒远成为三星的又一“天才少年”。 #
他是一名教授,但不是书呆子,而是一个文艺青年和体育亚军,还是哔哩哔哩的一名up主,粉丝2w+,累计播放600w+!
#
他来自电子科技学院,曾获该校街舞比赛个人季军、达人秀个人季军、跳高亚军、男子仰泳季军。 #
他是那个电子科技学院? #
是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还是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或则是广西电子科技学院?
都不是,他结业的学院就叫“电子科技学院”! #
奇怪吗?为何校名后面少一个地名“前缀”?
#
不奇怪,国外类似的大学院名有好几个呢?
#
比如:对外经济商贸学院、国际关系大学、外交学校,很多大学的校名都给人一种“突兀”的觉得。猛一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本吗,让你丈二僧人摸不着脑子,总认为少点哪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本吗,老半天才反应进来:哦,原先是上海某甲学院呀!
#
电子科技学院的前身是“成都电讯安装工程学校”,常年以来,经常被人简称为“成电”。
学院争创于1956年,由交通学院(现北京交通学院、西安交通学院)、南京工大学(现西南学院)、华南工大学(现华中工科学院)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争创而成。 #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学院。
听说,曾经“成电”改名时,曾向教育部递交了“中国电子科技学院”的名称,但北方电讯安装工程学校晓得后,表示强烈反对,觉得自己才有资格叫“中国电子科技学院。 #
由于北方电讯的阅历比北京电讯要老得多。它1931年就设立了,但是是“国字号”的,名叫“中央军委无线电中学”。
#
后来,学院几经改名,1966年脱离警校系统,更名为“西北电讯安装工程学校”。
一个是“成都电讯安装工程学校”,一个是“西北电讯安装工程学校”,一南一北,是我华能泛型大学的“双子星”。 #
二者都是中央部门属大学,都是教育部直管,用《朝阳沟》里栓保娘的话说,“两个指抬起来有长有短,我口咬哪一个也心痛”。
最后,教育部考量优劣,两所大学都没有用“中国”二字,于1988年同时改名,一个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学院”,一个名为“电子科技学院”。 #
1996年,两所大学又同时踏入“211安装工程”高校行列。
两所大学本身仍然是并驾齐驱,并且两年以后却拉开了距离。 #
2001年,电子科技学院跃入“985安装工程”高校行列,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还在“211安装工程”原地踏步。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今年,国家将“985安装工程”和“211安装工程”统筹为“双一流”建设,电子科技学院带着“985安装工程”的外套顺理成章地步入“一流高校”建设行列,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带着“211安装工程”的外套只好步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
现在的电子科技学院是一因此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工科渗透的多科性学院,早已被业内公觉得我华能泛型高校的排头兵。
#
电子科技学院在电子信息类方面有太多优势,在“电子通讯与信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重点学科下边所包含的电子信息类六个学科全部为全省重点学科。像通讯安装工程、网络安装工程、电子信息安装工程、信息抗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都是特别具备特色的专业。 #
现在,在校各种统招普通中学生四万余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就占了近二分之一。在上届全省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中,电子交大的中学生屡夺桂冠,结业生遍布我国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前沿阵地和国防事业还要的重要岗位。 #
听到这儿,坚信你已然明白了,为何那位“天才少年”会出自电子科技学院。
#
你对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