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发布2023年财报:净利润325.51亿美元

巴菲特。视觉美国资料
#
上海时间2月24日午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监事会主席、“股神”巴菲特公布了2023年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一齐公布的也有伯克希尔·哈撒韦的2023年财报。这已是现年88岁的巴菲特公布的第53封致股东信。
#
财报显示,受惠于英国减税,伯克希尔·哈撒韦2023年第四财季净收益325.51亿港元,环比增418%;2023年净收益449.4亿港元,环比增35%;寿险浮存金1140亿港元。
#
伯克希尔·哈撒韦2023年净值下降653亿港元,A类股和B类股每股帐面价值下降23%,A类股帐面价值在2023年年末为21.1750万港元,减税带给了290亿港元效益。
对于自己的投资观念,巴菲特在去年的致股东信中提及,公司的目标是急剧减少非寿险类业务收入,将还要推行一笔、甚至更多的巨额竞购。但这在2023年并无法发生,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没能找到价钱合适的竞购对象。巴菲特表示:“在并购上,我们遵守一条简略的原则:他人越大胆,我们就越慎重。”
巴菲特还在致股东信中提出,从常年投资视角看,港股的多样化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将逐步高于转债,“与中国股票相比,继续持有转债早已弄成了一种荒谬的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普尔500指数每股利润(净值)的年利润率远远超出10%。”
持仓:小米成为第二大持仓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列举了到2023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所持估值最大的15个普通股。基于财会规则衡量,其对卡夫亨氏的3.25亿股持股未被列入。 #
截止2023年末,伯克希尔的前三大加仓股分别是中国运通、苹果和中国中行。 #
与2023年的财报相比,巴菲特所持小米的股份从0.612亿股提高到了1.667亿股,这相当于占小米3.3%的股份。 #
巴菲特前十五位持仓 #
熟悉巴菲特的人都晓得,很长时间以来,巴菲特都抵制持股科技公司,由于他觉得科技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太难预测。但其实“股神”现在已难以掩饰他对小米的青睐。 #
不过,在去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没有对逐步买入小米的行为,再做明晰的解释。
#
利润:投保首亏32亿港元
#
按照财报,伯克希尔的2023年净值下降653亿港元。但巴菲特在信中披露,大部份净值下降不是来自于伯克希尔原本。只有360亿港元来自公司营运,剩下的290亿港元下降主要来自今年12月落地的减税法案。
寿险业务方面,因为台湾夏末多次小型飓风影响,伯克希尔2023年的寿险理赔业务税后巨亏32亿港元。巴菲特表示,他目前猜想飓风形成的寿险损失达1000亿港元左右,但是或许远低于这个数字。 #
“如果这两个数字恐怕接近精确数值,我们在行业中损失的份额约在3%。”巴菲特在致股东信手指出。 #
在2023年曾经,伯克希尔早已连续14年实现了投保收益,税后总数达283亿澳元。但在2023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就警告称,有一些年份难免会巨亏。这一警告在2023年弄成了现实。
#
并购:他人越大胆,我们就越慎重 #
“公司目标是急剧增加非寿险类业务收入,将还要推行一笔、甚至更多的巨额竞购。”在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坦承,伯克希尔最近没有较大规模的并购案例出现。但他也列出了2023年完成的一些大型成功案例。
#
巴菲特在信中强调,在寻求独立营运的公司竞购时,主要看重以下特质:常年的竞争力,高水平的管理,有形资产的良好收益,迷人的内在下降机会,以及合理的价位。 #
但2023年整个市场上掀起并购狂潮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却找不到价钱合适的竞购对象。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表示:“在并购上,我们(和芒格)依照一条简略的原则:他人越大胆,我们就越慎重。” #
而这些“手握重金花不掉”的难堪,直接造成伯克希尔的现金贮备急剧降低。致股东信中披露,截止2023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现金和短期国库券规模增长至1160亿港元,该数字在2023年末只有864亿港元。 #
“CEO们每天做竞购决策时,从来不会缺乏合理智论证。手下们会雀跃欢呼,由于(并购以后)它们管理的业务会降低,薪资福利水涨船高,投行们也倾力支持以期从交易中抽取佣金。假如竞购对象的历史表现不堪入目,这么一定会有很大的‘协同效应’。所以,表格一定要做得耐看。”巴菲特在信中如是“吐槽”。 #
推荐:被动投资
#
澎湃新闻记者留意到,与2023年一样,在2023年的这封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再次提及了其与华尔街著名咨询公司Protégé的“十年赌局”,即追踪标普500的ETF表现,将比Protégé选购的5只组合基金(即FOF基金)更好。这5只FOF基金覆盖了业内少于200只主动管理型的对冲基金,可以随时投资自觉得有潜力的公司。
#
结果发觉,这五只设立于2008年的FOF基金仅在创立曾经跑赢了标普500指数,在接下去的9年内,业绩持续下降,表现都不如标普500指数。这一赌局在2023年即将结束,为巴菲特博得了100万港元。
巴菲特在信中指出,在10年的时间里,熊市行为并没有哪些异常。假如一些投资“专家”在2007年晚些时侯被问及对常年股票的收益预测,它们会说标准普尔500指数预计的收益接近8.5%。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挣钱是非常容易的,但事实上,很多学者的投资者都经历了许多投资失败。
“这给与了我们一个教训:坚持‘简单’的决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200多名对冲基金总监在三年间几乎肯定会有成千上万的买卖,大多数人无疑对她们的决定都很认真,它们研究了10家公司,访谈了管理层,并与华尔街剖析师进行了协商。它们都坚信自己的决定。”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表示,结果依然没有常年持仓来的利润大,“事实上2024巴菲特年致股东信,华尔街的‘帮手’们赚到了惊人的数量。因此,当这个群体繁荣上去的时侯,许多投资者经历了丧失的七年。”
#
转债:或许比股票更危险 #
一般投资者都觉得转债的风险程度远高于股票,但巴菲特在信中强调,看上去安全的转债反倒或许更危险。
#
据巴菲特描述,三年前,他和华尔街有名的咨询公司Protégé分别花了318,250英镑2024巴菲特年致股东信,去选购了帐面价值为500,000英镑的零息中国公债。假如持有三年到期的话,年化利润率将要是4.56%。
但到2012年11月时,转债的市场价值早已达到了面值的95.7%,假如继续持有,在接下去几年年化利润率只有0.88%。
#
“与中国股票相比,继续持有转债早已弄成了一种荒谬的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普尔500指数每股利润(净值)的年利润率远远超出10%。” #
巴菲特指出,随着投资者的投资时限延长,假定以与当初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市盈率下卖出股票,台湾股票的多样化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将逐步高于转债。 #
“对于常年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这些投资者中包括养老基金,学院捐款基金和储蓄型个人投资者,她们经常用投资组合的转债与股票的百分比来评判其投资‘风险’。可事实是,投资组合中的高评级转债一般会降低这个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