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多年来,教育界仍然存在下述争议: #
教育技术学科与教学论以及教育心理学之间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样的关系?它们的研究内容是否有重叠、有交叉?
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能够代替教学设计,乃至代替整个教育技术? #
以上争议的焦点在于——教育技术学科究竟有无自身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假如有,应该怎样来建构? #
在对教育技术的内涵有了比较深入、确切的理解,并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有了比较科学、全面的掌握之后,我们就不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出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完整理论体系。通过上面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研究与论证,我们除了发觉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借助技术的教育”,还发觉目前流行的术语“教育技术”的不合理智。当我们进一步讨论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时,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都应由三个部份组成:一是关于该学科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一学科(即对该学科所持的基本价值观与哲学立场);二是关于该学科的基本原理——要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内在联系及规律做出科学的解释,即要回答“是哪些”的问题;三是关于怎么运用该学科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它要回答的是“怎样做”的问题。 #
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也应由这三部份组成:
一是涉及对“教育技术学”意义与作用的认识(即对这一学科的基本价值观与哲学立场),其内容应属于“教育技术哲学”的范畴,它包含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内容教育技术学是什么,但并非两者的简单叠加。因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学科定位也是教育,所以应该是以教育哲学为基础去吸纳与整合技术哲学的有关内容,能够产生“教育技术哲学”(而不是相反)。
二是涉及“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式等,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份。
#
三是涉及怎么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知识,其内容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份。 #
如前所述,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研究领域则是有关这些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可见,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份就是指: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系统开发理论、远程教育理论、教学活动与教学模式理论(其中又涉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理论)、数字传媒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网络教育与网路文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知识工程与知识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评价理论、教育技术学概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式,等等;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与规划理论、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技巧、教学资源的借助与管理理论、教育与教学资源评价理论,等等。
这儿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中学来说,教育过程即是教学过程,教育资源即是教学资源。 #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份则是指: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涉及方式、策略与操作层面的各类应用科学知识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包括各类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及模板、各种教学系统或教案的开发流程与开发策略、基于网
#
络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的开发、校园网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种教育教学的营运与管理模式、各种有关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的方式与工具的开发、各种有关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量表设计及使用,等等;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涉及方式、策略与操作层面的各类应用科学知识,包括多媒体讲义制做方式、网页制做与学科专题网站建设、教学资源的分类与管理模式、网上搜索工具的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储存与检索、大型分布式资源库建设、各种教学资源评价量表的设计与运用,等等。 #
以上三个部份的内容(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部份、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部份)构成了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
由以上所列的有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部份和应用科学部份的各类课程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一门课程是和教学论或教育心理学有重叠或是有交叉的。这就表明,教育技术学科确实具有自身本质特点的、并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些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是不可取代的,可见,所谓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才能代替教学设计乃至代替整个教育技术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