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除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外,应考虑有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的要求。建筑平面设计须要整体设计的思想,平面设计除了须要考虑建筑各功能空间的使用规格,还应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空间适应性,让建筑空间适应使用中不同时期的不同须要。建筑平面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满足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求。 #
大空间结构方式
#
大空间结构方式设计有利于降低构件的数目和种类,提升生产和施工效率,降低人工,节约造价。设计要尽量按一个结构空间来设计公共建筑单元空间或住宅的套型空间。按照结构受力特点合理设计结构预制构配件与部品的规格,考虑预制构配件与部品的定位规格既要满足平面功能的须要,又应符合模数协调的原则。 #
室外空间的界定应尽量采用轻质隔墙。可以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轻质木梁、家具式分隔墙等轻质隔墙灵活分隔空间。轻质隔墙可以借助其空腔进行设备管道设置,便捷修理和改建,节省空间,产生一体化隔墙系统,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平面形状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形状、体型及预制构件的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平面形状、建筑形体的设计应注重其规则性对结构安全及经济合理智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宜选用以结构单元空间为功能模块的大空间平面布局,合理布置柱、墙及核心筒位置,公共交通空间宜集约布置,竖向管道宜集中设置竖井,满足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对平面布置有如下规定: #
(1)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质量、刚度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
(2)平面宽度不宜过长,长宽比(L/B)宜按表3.1采用; #
(3)平面突出部份的厚度l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建筑平面设计,l/Bmax、l/b宜按表采用;
(4)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蜂腰形平面布置。 #
抗震设防烈度L/Bl/Bmaxl/b #
6、7度≤6.0≤0.35≤2.0 #
8度≤5.0≤0.30≤1.5
平面设计中应将承重墙、柱等竖向预制构件上、下连续,结构竖向布置均匀、合理,防止抗侧力结构的侧向挠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应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标准化设计的方式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平面设计应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方式,应遵守“少尺寸、多组合”的原则,建筑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配件、建筑部品及设备管道等尽可能满足重复率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 #
平面设计中的开间与层高规格应采用统一模数规格系列,并尽可能优化出利于组合的规格尺寸。建筑单元、预制构件和建筑部品的重复使用率是项目标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同一项目中对相对复杂或尺寸较多的预制构件,同一类型的预制构件通常控制在三个尺寸左右并占总数目的加强比重,可控制并彰显标准化程度。对于尺寸简单的预制构件用一个尺寸预制构件数目控制。 #
公共建筑的基本单元主要是指标准的结构空间。居住建筑则是以套型为基本单元进行设计,套型单元的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组合的方式。对于部品组合要求较高的功能模块空间,如住宅卧室和卫生间,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应按净模规格设计,满足集成式卧室和卫生间的设备设施及家装要求。建筑的基本单元、构件、建筑部品重复使用率高、规格少、组合多的要求也决定了装配式建筑必须采用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方式。
#
住宅模块化设计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应以基本单元或基本套型为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在装配式住宅的平面设计中,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优化后的套型模块与核心筒模块进行多元化的平面组合。
#
套型模块可分解成若干独立的、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块,对不同模块设定不同的功能,便于更好地解决复杂、大型的功能问题。模块应具有“接口、功能、逻辑、状态”等属性。其中插口、功能与状态反应模块的外部属性,逻辑反应模块的内部属性。模块应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套型模块应进行精细化设计,考虑系列化要求,同系列套型间应具有一定的逻辑及衍生关系,并预留统一的插口。
#
住宅套型模块由起三居、卧室、门厅、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功能模块组成。应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提供适合的空间尺度控制,并用大空间加以固化。 #
套型模块的设计: #
可由标准模块和可变模块组成。在对套型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剖析研究的基础上,用较大的结构空间满足多个并联度高的功能空间的要求,通过设计集成与灵活布置功能模块的方式,构建标准模块(如起三居+客厅的组合等)。可变模块为补充模块,平面规格相对自由,可按照项目需求订制,以便调整规格进行多元化组合(卧室+门厅的组合等)。可变模块与标准模块组合成完整的套型模块。
(1)起三居模块:根据套型的定位,满足居住者日常起居、娱乐、会客等功能要求,注意控制开向起三居的门的数目和位置,保证墙壁的完整性,以便各功能区的布置。 #
(2)厨房模块:按功能使用要求分为单人房间、单人房间及厨房与起居合并的三种类型。厨房与起居合二为一时,应不高于起三居的标准,满足符合睡眠的功能,适当考虑空间布局的多样性。 #
(3)饭店模块:包含独立饭店及书房用餐区域。当卧室面积不足时,不具备冰柜放置的空间时建筑平面设计,在饭店或兼饭店的卧室内要降低冰柜摆放的空间,饭桌旁设置厨具柜等,摆放微波炉等厨用家电。
(4)门厅模块:包括收纳、整理发型及装潢等功能,可按照通常生活习惯对各功能合理布局,结合收纳部品进行精细化设计。
#
(5)卧室模块:包括漂洗、操作、烹饪、收纳、冰箱、电器等功能及设施,应按照套型定位合理布置。卧室中的管线井应集中布置并预留检修口。卧室设计应遵守模数协调标准,优选适合的规格数列进行以室外完成面控制的模数协调设计,设计标准化的卧室模块,满足功能要求并实现鞋厂化生产及现场的湿法施工。装配式住宅设计应优选整体式卧室。
#
(6)卫生间模块:包括入厕、洗涤、盥洗、洗浴、洗衣、收纳等功能,应按照套型定位及通常使用频度和生活习惯进行合理布局。卫生间设计应遵守模数协调的标准,设计标准化的卫生间模块,满足功能要求并实现鞋厂化生产及现场的湿法施工,优先选用同层排水的整体式卫生间。 #
核心筒模块的设计: #
应满足使用功能及规范要求,其模块主要由走道间、电梯井、前室、公共廊道、候梯厅、设备管线井、加压送风井等各功能分模块组成,应合理确定各分模块的空间规格以及互相间的合理布局,应按照使用需求进行标准化设计,满足使用要求、规范要求、经济性要求,核心筒模块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 #
(1)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从使用的安全性和交通的方便性出发,考虑舒适性和经济性,合理布局各功能模块。 #
(2)扶梯的设置是核心筒设计的一个重要部份,其数目、规格、组合形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和品质。 #
(3)走道的设计应满足疏散要求,合理设置走道的位置与数目,最大程度节省公共交通面积,提升使用率。走道应实现标准化设计,便捷后期进行鞋厂化预制与装配化施工。 #
(4)前室、候梯厅、公共廊道等关系到使用的舒适度,前室和候梯厅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
(5)设备竖井应考虑机电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合理布置节省面积,同时预留检修空间。功能安排上应考虑强强电设备竖井不共用、强电不与水暖竖井相邻、排烟井尽量设置在角部,公共卫生间与沸水间尽可能紧靠水管井等要求。 #
点击免费下载>>2023年一级建造师各科真题及今年复习资料、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