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背景郑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

2024-01-0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记念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

2005年01月07日17:17船只知识网路版 #

背景

#

郑和是十五世纪初叶知名的航海家,出身贵族,信奉穆斯林教,幼年被明军俘获而阉割,随后入宫成为宫女。自隆庆五年(1405年)至万历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奉诏率众七次远航,前后共经过、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开创了地理发现时代,同时促使中华帝国的海权、海上贸易、航海技术、舰队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

#

中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欧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亚洲各国陆军的总和。因为统治者的缘由,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赶超了中国。 #

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行中,中国共有6人入选,其中郑和名列第一。日本《国际先驱峰会报》为此评论:当初中国统治者没有按照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动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但是现今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填补这个缺陷。 #

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的600华诞,然而郑和的海洋思想、历史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同,中国的海洋地位、海权现况仍然未能同600年前郑和时代相比。中国目前的海洋力量、安全力量与中国的辽阔的海洋线也远远不成比列。其实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去找寻“万邦来朝”、“四海宾服”的王道思想以及问鼎世界的海洋力量。并且海洋思想和观念也意味着开放和文明,意味着先进和进步,和平崛起倘若忽略海洋诱因是不可能实现的。 #

与政府科学进步的海洋思想相比,民间和社会舆论还有相当差别,时值郑和600华诞记念日,如果由民间发起大规模活动,对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一次全新的“科学考察、文明对话”行动,除了可以对先人抒发崇高追忆,更可以对“走向海洋、和平崛起”理念进行广泛诉求和宣传。

#

意义

#

600年前,中国明王朝承继了唐帝国的威名和实力,蔑视万邦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从台湾到阿拉伯,“天朝”是欧洲诸国难以匹敌的巨人和榜样。而中国水师的武力除了远胜过欧洲任何一国,甚至全亚洲的联合舰队也不是对手,凭着这么强悍实力,中国知名航海家郑和带领庞大舰队开始了伟大的七下西洋之旅。同一百年以后的西方航海家不同,本可以问鼎世界的郑和既没有“溥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构建殖民地;也没有烧杀劫掠,抢了就跑。反倒一直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完善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输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原本炮火纷纭的亚非世界开创构建了和平秩序,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

然而郑和七下西洋却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例如郑和是否抵达过美国甚至早于哥伦布发觉了欧洲并环游了世界?哪些诱因让统治者将郑和20多年积累的宝贵航海资料付之一炬,导致七下西洋“过水无痕?为何这么庞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航海贸易随着郑和去世,就急遽而止?七下西洋是否加速了明王朝的衰亡?无论这种疑惑的答案怎样,事实却是中国自此开始禁海,甚至“寸板不得入海”,两代王朝施行了历时400年闭关锁国政策。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强大的远洋舰队顿时击溃。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也最终被历史定位为访问者、航海家以及和平使者。自此,起码领先世界三个世纪的中华帝国开始衰败。郑和七下西洋也成为中华文明鼎盛和消亡的分水岭。

#

其实此次沿郑和路线探访西洋除了是为了树立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迸发炎黄子孙的新世纪海洋观念;也不仅仅是为了承继先祖的荣耀,宣示现今中国的实力,还在于600年以来,郑和七下西洋无论是史学地位还是文化地位都有失公允,尤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更被常年忽略,有些盖棺定论也是以史传史,甚至是靠传说旁证,缺少实地考证。俄罗斯皇家空军转业士官孟席斯穷个人之力,驾临120个国家、900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出版了《1421:中国发觉了世界》一书,书手指出中国人比哥伦布早72年发觉非洲内地,比麦哲伦提早一个世纪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观点振动了西方文史界。不论这个观点是标新立异还是铁证如山,单就这个西方人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也足以让我们这种郑和后人惭愧。为此做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拾起600年时光的尘埃,抽丝剥茧,重现历史的原本。 #

不过,此次“探索郑和之旅”毕竟是民间组织的科学考察,财力和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真实的郑和之旅全面呈现;并且不管得出如何的推论,世界都不会改变。而且可以预见,考察结果越是证明郑和伟大,我们的哀叹才会越发沉重,由于400年后我们这个以前发觉世界、领导世界的国度居然沦为被奴役的半殖民地。

#

无论怎样,地理意义上的发觉时代已经过去,假如对屈辱念念不忘只是为了证明进步代价的昂贵,这么世界的眼神仍然会饱含忧虑;假如追忆辉煌仅仅是为了寻回开导,这么复兴之路将仍然漫长。郑和的伟大不仅仅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黄色文明”,同时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蓝色文明的崛起,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保障。虽然中华民族因而而落伍,然而郑和改变了世界。为此用世界的眼光看郑和,用科学的意义考察郑和,用全人类的遗产对待郑和,可以让我们更冷静地认识世界、融入世界。 #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借助“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始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旅,在600年前武力和征服的年代,明王朝“君临天下”没有靠船坚炮利独霸世界,明天的中国就更不会武力称雄。150年以来的苦闷与屈辱让中国旨在于民易方达强,600年前的光荣与梦想证明中国是文明之邦。以史为鉴,我们在新时代的发觉之旅中,饰演的不能仅仅是发觉者、访问者,更应当是领导者、参与者,显然未来的历史会这样纪录:“2005:中国和平崛起”。

#

相关专题:“凤凰号”下西洋专题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