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正抓紧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秋冬“三农”重点工作

夏秋季节,塘坝湖泊水位过高,正是兴修水利的黄金时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狠抓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除了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急切须要。 #
去年夏天,我国黄河流域出现持续罕见的旱灾气象,给晚稻丰产丰收带来不小挑战。在实现抗旱夺晚稻丰收的过程中,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期举办的全省夏秋农田水利建设暨冬季“三农”重点工作电视电话大会指出,扎实搞好夏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为夺回今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
我国向来注重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大小型干渠7330处,基本产生了蓄、引、提、排较为健全的农田灌排体系,筑牢了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眼下农田水利建设,全省多地正抓紧推动夏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维护力度,努力为农业稳产创收提供水利支撑。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些薄弱环节仍未根本解决。例如,一些干渠工程完好率不高、田间配套不足,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甚至在设计、建设时,缺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充分考虑,导致建造的设施灌溉排涝疗效不理想;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相悖、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
夏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见实效,除了要继续筹谋施行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增强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还要科学制订规划,抢抓有效时间。同时,要严把工程质量关,施行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每一项农田水利项目都禁得起检验。 #
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田水利“谁来修、谁来管”的问题。虽然近来各地正在竭力推动夏秋农田水利建设,但有些地方举办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另一方面担心项目建成后没有专人维护和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失修也是件麻烦事。这就须要相关部门对农田水利设施各个阶段施行有效整治,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旱能灌、涝能排”,全面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吉蕾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