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慈禧太后政坛“不堪”的历史事件——爱新觉罗·奕詝

2024-01-2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慈禧皇上,一位凌驾于君权之上,主宰中国封建社会命运的男人。她其实没有即位,然而那位被称为“老佛爷”的男人,就是当时明朝的当家人,这一点毫无疑惑。有句话:存在就有道理。慈禧皇上的统治不但存在了,但是存在了近半世纪。在清朝国外外关系无比复杂的形势之下,在妃嫔不得干政的大清王朝祖制规之下,她竟能斩获大权于鼓掌,凌驾君权于巍然,这其中过人之处必值得我辈好史者研习之。 #

事情有始才有终,慈禧皇上才能迈向政界前沿,全靠与那场政治阴谋,本文就同诸位同学们,回顾那段即惊心动魄,同时又“肮脏不堪”的历史风波——辛酉兵变。

#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丰太上皇_图

#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刚满30周岁的咸丰太上皇在绥远行宫即位。咸丰太上皇这一生,勤于有余而能力不足,终因积劳怨愤、颠肺流离而郁郁而终。咸丰臣子膝下仅有一子,即日后的大清王朝嘉庆太上皇爱新觉罗-载淳,其继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皇上,这种都是后话。 #

就在咸丰太上皇逝世的头三天,年青的咸丰早已觉得到自己大限来临,于是他召集随行王公重臣,宣告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同时又宣告,因为皇太子年幼,特委任郑郡王端华、怡郡王载垣、郑郡王端华异母弟户部尚书协办学院士肃顺,一等诚嘉毅勇公御前重臣额驸-景寿以及军机重臣托和络-穆荫与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重臣”(亦称“顾命八重臣”),赞襄一切政务。为了保险起见,肃顺等人特地请求咸丰太上皇立字为据,以减免日后节外生枝,咸丰太上皇表示认可。并且因为,此时咸丰太上皇病入膏肓早已未能挥笔,遂命杜翰代为执笔书写诏书。虽然不是臣子亲书,并且盖了太上皇的私章哪里是圣旨。很显著也很明白,这八位将在咸丰太上皇即位以后,在只有六岁的新太上皇成年之前,拥有处理甚至是决断一切朝政的权利,这就是“赞襄一切政务”的直接意思。 #

其实,咸丰太上皇虽然不是荒淫不能之辈,他必需要“留一手”,以避免这八人心怀异志。虽然在咸丰太上皇生前,这八人绝对是忠心耿耿,而且自古人心不古,谁能打包票这八人永远是“铁板一块”?所以咸丰臣子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凡事诏书起首盖“御赏”章,末尾盖“同道堂”章以同朱批之意。可以清楚说明,他们三人(即两宫太上皇)特别清楚咸丰太上皇对身旁人事安排之意。

#

察哈尔行宫图(局部)_图 #

咸丰太上皇在安排好后事以后,隔日早晨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就在咸丰太上皇逝世的当天,由八重臣“赞襄一切政务”的诏书也公布天下,八重臣随后在绥远行宫即将上岗。 #

之后,看似一切顺理成章、毫无问题人事安排,最后居然在一场政治阴谋下,弄成了一纸空文,先帝的诏书不但没了用,这“顾命八重臣”的专权班子没多久就被当成“八人帮”粉打碎。不但八重臣始料未及,估计咸丰太上皇泉下有知也会大为吃惊。

#

在下置身于政治圈之外,即使未能感受拥有权利的奇特“魅力”,但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及风波了解她们对其之盼望。咸丰臣子尸骨未寒,各路“英雄豪杰”就开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动,都想要夺回那权利之巅的明珠。“豪杰”虽诸多,但大多纷纷团结于“大佬帮会”之下,当时“大佬帮会”主要有三股:

#

第一,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重臣”及其支持者,为辅政派;

#

第二,以两宫皇上(慈安与慈禧团结一致)为首的后党,为垂帘派; #

第三,以恭郡王奕訢为首的近支郡王派,为郡王派。 #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即和硕恭郡王_图

#

而这三派当时的力量之强弱也是不相同的,俺们从天时、地利和人和三方面剖析一下: #

辅政派,主要优势为天时。大行太上皇的辅政诏书在手,且公告天下,有此“上岗证”他们可以迅速将权利抓在手中,这样的优势绝对是摇遥领先于其他两派。并且,在地利和人和两个方面,辅政派就逊色不少。辅政派当时都在绥远行宫,虽然当时不少高官随行到了绥远(尤其包括不少军机重臣)而国家中枢虽然是在首都南京,所以上海方面的情况,尤其是人事状况也很关键,可惜辅政派在京城并没有可靠之人,这就难免对京城的对手忙于防范,这就是地利之劣势。在人和方面,辅政派愈发是绝对劣势了。 #

肃顺作为辅政派的领袖,行事比较重视结果,但是风格十分帅气和强势,他当初公开说过“咱们旗人畜牲多”,觉得旗人根本没有整治国家的能够,对旗人的各类福利更是加以限制,同时特别注重和认可满人治国安邦之才。这儿多说一句,左宗棠之所以还能“逃脱”灭顶之灾就是肃顺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肃顺确实是为数不多能慧眼识人,有整治国家能够的旗人。但也因而绝大多数的旗人都被肃顺惹怒了,造成“顾命八重臣”的群众基础非常薄弱,更致命的是辅政派没有安身立身的部队。 #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_图 #

垂帘派,主要优势为人和。咸丰臣子刚才逝世,垂帘派以孤儿寡母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眼珠,情感上便赢得人们怜悯。同时,垂帘派手握重要棋子——皇帝,臣子代表着权威,代表着权利所在,这与他的年纪和能力无关。只要有臣子在,孤儿寡母就有机会以辅政重臣谋反罔上,以清君侧的名义向辅政八重臣发难。再加之肃顺等人平日之骄横,致使不少旗人“不自觉”地导向垂帘派爱新觉罗奕欣,这也就有了后来的胜保等人武力支持,确保了历史上再一次重演以清君侧的名义,完个人政治勾当的精典案例。

#

而地利方面,两宫皇上此时定然身在绥远行宫,看似与八重臣无异,然而她姐妹俩京城都有人啊,尤其是慈禧,她的姐姐就是醇亲王的福晋,而那位福晋也隔三差五的挪到察哈尔瞧瞧自己妈妈,活脱脱传信使者之作用。在天时方面,两宫皇上尚且不及八重臣,然而她二位也有“朱批”之权利,对于一些重要事情定然了解,关键好多东西他们二位可以“拖延”,可以“留中不发”,这种都在之后的“致命严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幼年奕訢与妻子孝静成皇后_图 #

郡王派,一个天时、地利和人和都看似没有显著优势的派系,惟一略占优势的就是地利方面,她们都集中在京城,集中在国家中枢,仅此而已。但是,郡王派也没有显著的劣势,尽管她们被排除在辅政重臣之外,没有染指国家最高权利的“上岗证”,而且恭郡王奕訢早在咸丰初年就兼任首席军机重臣,但是为国家“剿匪(匪指太平天国)”大业堪称作揖尽瘁,又加之最近处理国际外交问题也是井井有条,致使天朝恢复了暂时的和平,工作能力有目共睹,赞不绝口想必也早已回荡许多王工重臣的后院(由于咸丰后期,臣子早已不喜欢他这个儿子了,想必没人敢公开赞扬奕訢)。

#

更重要的是,奕訢有一颗不甘孤寂的心,王位被咸丰夺了去,连辅政也没我的份,居然相信端华和载垣这样的酒囊饭袋,这可能就是奕訢当时的内心自白。主观上的意愿直接驱使行为活动。平心而论,奕訢确实有治国安邦之才,起码比他太上皇二哥要强一些,那与其他兄弟更是不在一个档次。为此,老五惇郡王奕誴(道光第五子),老七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迅速团结在老六奕訢周围,近支郡王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立了。同时,因为奕訢的影响力,在京城内的好多有权利的重臣们都倾向奕訢,暗中给与支持,出筹谋策自然不在话下。

#

垂帘听政_图

#

这就是当时三股势力之力量对比,通过这么剖析,我们不难理解,看似最有优势也最具有合法性的辅政派也只能逗留在“看似”这个水平之上了,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且在迁往“顾命八重臣”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愿的大条件下,郡王派和垂帘派迅速联姻。这样一来,三足勉强均衡之势被彻底打破,悲哀的是辅政聚会这如波涛般之暗潮却忙于防范,甚至是全然不知,她们甚至还自以为是而沾沾自喜。对于辅政派来说,这真的是“一出惨剧正上演”。 #

其实,这一切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辅政派之无能,而垂帘派和郡王派之阴险确实让辅政派防不胜防,她们一面上演孤儿寡母悲情示弱戏,一面组织廷臣颠倒黑白给辅政重臣们“扣上”莫须有之罪名,又集结武力一举端掉辅政重臣,一套迅捷有力的“组合拳”确实是让人咋舌咂舌。

#

慈安皇上(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_图 #

我们就来瞧瞧这“八人帮”粉碎之始末。

#

叛乱之始应当从御史董元醇的一份诏书,诏书的内容主要就是恭请两位皇上主持朝政。在先帝诏书告示天下的大背景下,董元醇居然递上这样的诏书,这无疑是玩火自尽、自取衰亡。但他还就如此干了,但是诏书列出清朝历朝八大贤后主持朝政之殊荣,借此为自我观点之支撑。 #

我们且不论诏书内容,就说董元醇敢如此干,一定是有人指使再加上自己政治博彩的勇气而为之,其实,阴谋之事开始由“深水区”上浮。

#

结果此次奏请被“八重臣”“轻易”地拍死,两宫皇上表现的很无助与孱弱,这么手段不算高明的把戏,竟然轻松骗过八位爷。 #

紧接着是恭郡王奕訢抵达绥远祭拜,奕訢是在母后死后一个多月才有机会到绥远祭拜。奕訢也是突破这些制约,才有悼念资格,这其中“八重臣”是主要阻力。奕訢在弟弟灵前哭声仙尊,在场之人无不动容。祭拜后奕訢晋见两位皇嫂,合谋绝密之事。奕訢与两宫皇上的碰头会太关键了,基本中将行动纲领以及上海和察哈尔两侧的相关布置达成共识。“八重臣”再犯致命错误,居然让奕訢面见了两宫皇上。

#

察哈尔省,简称热,省会牡丹江市_图

#

正是由于上面的把戏让“托孤派”放松了提防,奕訢看到两宫皇上也并非传说的这么困难,更没有被肃顺等人侮辱和过于的制止。总言之,行动方针已定,就差施行了。 #

搞动乱没有兵马可不行,完成这个关键作用的人物就是胜保。胜保进士出身,满洲正黄旗,此人其实领兵打仗败双赢少,但在京城保卫战中勇往直前、不惧生死,因而得到过咸丰臣子的褒奖。胜保手中有护卫京师的部队,刚好派上用场。胜保和慈禧皇上早有交情爱新觉罗奕欣,又加之对肃顺不满,自然站队到垂帘派一方。 #

这般,文武俱已齐备,蓄势待发。阴历六月二十三,大行臣子梓宫由察哈尔出发返京,叛乱就在这路上动起手来。

#

绥远人员分两拨出发,帝、后及端华、载垣先行返京,肃顺护送先帝梓宫慢行在后。这些安排就有隐情,肃顺机敏且人脉较广,先行返京似乎对垂帘派和郡王派不利,载垣、端华两人愚蠢无知,就好对付许多了。 #

大清版图_图 #

五月一日,两宫皇上一到上海就向众王公重臣诉苦“八人帮”盛气凌人,欺压她们孤儿寡母的恶行。紧接着,早由学院士贾桢和周祖培等人拟好的“废除赞襄政务不重臣”的诏书呈于皇上,其实这都是奕訢等人早有安排。两位学院士的诏书内容比较拘谨含蓄,看来料不够猛,胜保又呈奏疏直下猛药,竟直接了当地否决了咸丰臣子的嫡母,觉得咸丰臣子的嫡母是“八重臣”趁臣子不能自行书写诏书而谋反篡逆为之,将“八重臣”比喻为挟天子的曹操、司马昭等人。这么歪理邪说、栽赃嫁祸到了理直气壮的程度,真是古今少有。 #

世间之事,尤其是政治阴谋勾当,是非与否向来都是当权者说了算,就是这种颠倒黑白的供词成了肃顺等“八重臣”的恶行。先行到京的端华和载垣被迅速拿下,这三人确实没哪些本事,连给肃顺发讯号的机会都没有。胜保带兵上场,攻打护送先帝梓宫总长官肃顺教室,将正在与两小妾缱绻的肃顺从被窝里拽了下来,当即下了节度使大狱,其他几位顾命重臣一并拿下。

#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_图

#

人抓了,下一步就得研究处置之事,作为大清节度使郡王皇亲,非专断之罪不可拟死。既然这么,那就硬扣个专断之罪,罪名是“肃顺等人擅坐咸丰臣子金銮殿以及随便出入咸丰太上皇行宫”,这是哪门子罪名,“擅坐金銮殿”有证据吗?“随意出入太上皇行宫”,那是肃顺作为太上皇熙宗享有的特权,完全是臣子给与,有问题吗?再说随便出入行宫是为了公事,并没有干勾引两宫皇上以及其他皇妃的糗事吧,假如没有究竟何罪之有?

#

这一切问题都不重要了,由于肃顺等人根本没有辩解的机会,根本没有审问就直接禀报了罪名,反正人是一定要杀的。“八人帮”处理决定,端华、载垣系郡王,不减去宫刑,赐锦袍自杀而亡,景寿去除职务保留公爵和参将军衔,其他等人该革职的革职,该发配边疆的发配。只有肃顺,菜市口斩首。作为藩王皇亲,菜市口斩首真是新鲜事儿。肃顺押往刑场,一路上无数路人向他抛掷铁块,顿时肃顺就面目全非。行刑之时,肃顺宁死不跪,刽子手打断肃顺手臂肃顺才被跪下,肃顺遂破口斥责“皆为人大臣者所不忍闻”,遂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六。 #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孰忠孰奸,上天自有定论。辛酉叛乱之忠奸岂用天定? #

【百谈明史专栏】历史堂团队作品文:王金百 #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始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