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哲人思想史做一次鸟瞰式的旅行吧

哈喽,我是南镜。世界辽阔,洞察无限。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国家不幸则先哲幸”。我觉得此句话拿来形容中国唐代先哲的境遇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
明天,让我们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1000字左右,来对中国先哲及其思想做一个简略的梳理,也算是对中国先哲思想史做一次俯瞰式的旅行吧。
综观中国先哲思想发展史,汉唐盛世,人文学术的主要成就都在文学方面;而衰乱之世,哲学的成就则愈加突出。无论是汉代,还是近代,尚且这么。
中国最早的先哲脱胎于巫史。她们解释自然现象,但更关心是人伦日用,这促使中国先哲思想一开始便饱含了忧患意识和追求凡俗生活的赶超性。 #
中国先哲的特质与思想的特点,产生了中国富有特色的“国家不幸、哲人幸”这样一种历史发展轨迹——
#
在汉代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乱政,百家诸子并起。认真算来,当时魏晋时代主要是道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兵家、农家、法家等,后人以“九流十家”来概括总结汉代诸子学术,有的人夸张说成是百家,在《汉志》上所录竟达189家。其实,这个时代缔造了中国先哲思想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
西汉末年。“苍天已死”,名教没落,社会动乱,人心思治。当时的中国先哲,以玄谈的方法,为名教给出新的论证王夫之思想,阐述儒、道的内在相关性以及本末地位,因而引起了名教与自然、本末有无、言意之辨等多个重要学术反方,哲人们的理论创造空前活跃,也留下不少空前绝后的美谈故事。 #
唐宋之际。民族糅合,价值观念混乱,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矛盾愈发尖锐。韩愈、李翱等首先发难,宋初一先生(孙复、石介、胡瑗)、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先后响应继起,释发人性光辉,大放思想异彩。
#
到了清代。一批新兴的理学家们立志要重建当时时代的精神世界。她们出佛入老,尔后返之六经,融会三教,开创了理学的新时代王夫之思想,成就了中国先哲思想的第二个辉煌时代。 #
宋代之际。部族易代,一代学人在北伐失败后,归隐深山寺院,整理典章制度,深刻批判反思传统文化,出现了建树卓越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等一批饱学深思之士,并使中国先哲思想达到新的理论高度和反省深度。 #
到了近代。“泱泱大国”与扩张瓜分世界的土匪民族相遇,一败再败,不可拾掇,民族自信降至民族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最高点。“强国保种”、“救亡图存”成为第一时务。中国先哲论“古今中西”,求自强图新之道,引入西学,会通中西,产生一种影响至今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新文化(现今正在生成中)。 #
真正的哲思,虽然就是在讨论时代问题及我们日常生活经验而催长的。
#
“未经考量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中国先哲正是通过生活赋于自身存在,通过思索赋于生活意义。
生活与思想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先哲思想的永恒指向。 #
·THEEND·
探求理所其实之外的世界 #
喜欢或感觉有用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