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1、“双高计划”建设方案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23年启动首轮建设。重点支持5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体建设。 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考核、期满考核、优胜劣汰。
#
2、“双高计划”项目资金
“双高计划”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主要用于: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高校企合作水平。 、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等。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执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23]31号) )。 #
三、“双高计划”推进机制
“双高计划”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推进。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等顶层设计,成立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为项目选择和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当地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协调各方支持项目建设,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区域高职院校与“双高计划”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作为指导。 学校深化改革创新双高计划,聚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文件,完善责任机制,确保建设成果。
#
四、“双高计划”支持要点 #
“双高计划”针对独立高职院校和职业学校,坚持质量第一、改革导向、扶优强强。 项目选择不分所有制性质、地域、规模,重点支持就业率高、毕业生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校企融合好、实践培训好、“三好”的学校。教育”质量。
#
五、“双高计划”申请条件 #
申请“双高计划”,还须符合《评选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要求。 每所符合要求的学校申报2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一般包含3-5个专业。 #
六、“双高计划”专业组
#
“双高计划”专业集群要响应国家和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集团内部专业要具有共同的服务导向,既需要教学资源、合作企业等共建共享,又需要分工协作、特色发展。 通过建设,形成专业群与产业对接、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专业群的全面融合。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因素。 #
七、“双高计划”评选程序 #
项目选型包括学校申请、省级推荐、选型确认三个步骤。 符合申请条件的学校可自愿申请,并按要求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学校的申请资格进行审查,择优录取。 公告无异议后,报教育部、财政部。 两部委委托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开展项目选型。 专委会根据评选标准对学校和专业组进行评估和综合排名双高计划,提出推荐单位。 两部门审查、公示并公布结果。
八、“双高计划”项目类别 #
“双高计划”分为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 高水平学校分三级支持:甲类学校10所,乙类学校20所,丙类学校约20所。高水平专业群体分三级支持:甲类学校30所,乙类学校60所。 B类学校约60所,C类学校约60所。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将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一批项目建设,地方政府和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建设一批项目。自有资金。
九、“双高计划”实施与管理
#
“双高计划”项目学校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委备案并开工建设。 已登记的建设计划和任务书原则上不予调整。 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的,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批准,并报两部委备案。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后,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省级验收后报两部门审核。 评审结果将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项目评选的重要依据。 #
十、“双高计划”项目管理 #
每年对“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进行评估。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数额的重要依据。 对资金雄厚、建设成效显着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对资金筹措薄弱、实施进度缓慢、建设成效有限的项目,给予警示并减少资金支持额度。 出现重大问题,整改后仍不见好转的,将暂停项目建设。 已暂停建设项目的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