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证券从业考试《投资分析》考点解析(12)

3、货币政策的运作
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经济运行的运作。根据运作方向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
①紧的货币政策
#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
②松的货币政策 #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
4、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三)收入政策 #
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收入政策具有更高一层次的调节功能,它制约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且收入政策最终也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
收入政策目标包括收入总量目标和收入结构目标。 收入总量目标着眼于近期的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根据供求不平衡的两种状况分别选择分配政策和超分配政策。收入政策的结构目标则着眼于中长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着重处理积累与消费、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各种收入的比例、个人收入差距等关系。收入总量调控政策主要通过财政、货币机制来实施,还 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调整等机制 来实施。财政机制通过预算控制、税收控制、补贴调控和国债调控等手段贯彻收入政策。货币机制通过调 控货币供应量、调 控货币流通量、调控信贷方向和数量、调控利息率等贯彻收入政策。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我国民间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并具有相当规模,增加了证券市场需求,促进证券市场规模的发展和价格水平的逐步提高。 #
四、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证券市场(理解,考试次数比较多 ) #
这里的汇率是指单位外币的本币标值,相应地人民币汇率指单位外币的人民币标值。 #
1、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强,出口型企业将增加收益,因而企业的股票和债券价格将上涨;相反,依赖于进口的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受损,股票和债券价格将下跌。 #
2、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将导致资本流出本国,资本的流失将使得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从而市场价格下跌。 #
3、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而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上涨,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需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具体企业以及政策的对策行为进行分析。
4、汇率上升,为维持汇率稳定,政策可能动用外汇储备,抛售外汇,从而将减少本币的供应量,使得证券市场价格下跌,直到汇率回落恢复均衡,反面效应可能使证券价格回升。
5、汇率上升时,政府可能利用债市与汇市联动操作达到既控制汇率的升势又不减少货币供应量,即抛售外汇,同时回购国债,则将使得国债市场价格上扬。 #
(二)国际金融动荡通过宏观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考生要掌握两点: #
1、国际金融动荡导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资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率;
2、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和投资者信心不足,最终使证券市场下跌。 #
其中,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贸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最大,对其股价的冲击也最大。 #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
从长期来看,证券的价格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中、短期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由一定时期证券的总量和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
(请参照教材P95—98内容)
#
二、证券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
证券市场供给的主体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了证券市场的供给方。决定上市公司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一)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的质量状况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前景、投资者的收益及投资热情、个股价格及大盘指数变动,这些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供给。质量高的上市公 司,易于为证券市场所接受,因而有利于股票供给的增加;反之,质量低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很难被市场接受,对股票的供给增加不利。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业绩情况 也影响到公司本身的再筹资功能和筹资规模,从而影响股票的供给。 #
(二)宏观经济环境 #
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投资扩张的企业必然增多,融资的需求必然增加,这时将有更多的企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同时,投资者良好的预期会促使其积极参与认购,上市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加。这样,上市流通股份的数量就会增加,证券市场的供给相应会增加。
(三)制度因素
影响证券市场供给的制度因素主要有发行上市制度、市场设立制度和股权流通制度三大因素。
#
从发行上市制度来看,l999年前,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主要采取的是额度控制和地方政府推荐企业的股票发行制度。随着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颁 布实施,股票发行制度逐步走向市场化,2001年3月17日正式取消额度制,改而采取股票发行核准制。这一制度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
从市场设立制度来看,市场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市场证券的供给。
#
(四)市场因素 #
证券市场是广大投资者交易上市公司证券的场所,也是上市公司进行直接融资的场所。当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的情况下,大量的场外资金流人股市,为上市公司的 “增发”“配股”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非上市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LPO)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进而能够增加市场上的股票供给量。反之,当证券市场处于熊市的时候,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增大,从而不利于股票有效供给的增加。
因此,上市公司质量与经济效益状况,是影响证券市场供给的最根本的因素。 #
三、证券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
(一)宏观经济环境
#
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良好,银根较松,整个社会的资金供给会呈现出比较充裕的局面,从而增加对股票的需求,有效增加证券市场资金的供给量。反之,如果宏观经济的前景堪忧,会减少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
#
(二)政策因素 #
(三)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
#
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股票投资的比例将不断提高,进而给股票市场带来大量的增量资金,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 #
(四)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
#
在外国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被视为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 #
随着我国大力培育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整个证券市场资金的供应量将增加。 #
(五)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
#
资本市场开放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服务性开放和投资性开放。资本市场服务性开放是金融服务业开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 #
1、允许投资银行、可以经营证券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种基金(如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基金等)及基金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外国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在本国资本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提供各种服务。 #
2、允许本国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上为证券投融资提供各种服务。
资本市场的投资性开放属于资本流动范畴,是与资本账户自由化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指资金在国内与 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资本市场的投资性开放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
(1)融资的开放,即允许本国居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和外国居民在本国资本市场上融资。
(2)投资的开放,即允许外国居民投资于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允许本国居民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投资性开放的结果是资本可在全球范围内充分配置,使全球任何地方的资本资产的价格趋于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