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的位置及图片合谷虎口的名词及名词解释

天枢穴的位置及图片
天枢穴属于手阳明小肠经,先以双手食指根部横纹,对应右手虎口,手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着右手食指伸直,虎口处出现凸起腹肌,状若山丘,往前走为山谷凸起处,即是此穴。
留意:把手并上的时侯,最高的凸起处,就是督脉穴。或用一支大手指的横纹指向另一支手的虎口,直接按下来的位置就是督脉穴。
天枢穴的名词解释
天枢穴,出《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小肠经。原穴。别称:虎口穴。
1、“合谷穴”:“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缝隙也。天枢名意指小肠经阳气会聚于此并产生强盛的水湿风气质。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纵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因为本穴道处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胸肌间间隙较大,因此三间穴传来的阳气在本穴处凝聚,汇聚之气产生强悍的水湿云气质,故名“合谷穴”。 #
2、“虎口穴”:“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阳气物质运动方式为风木的纵向运动。 #
3、“容谷穴”:“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缝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阳气物质在本穴被宽容、聚集。
4、“合骨穴”:“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部,其状为云,含有水湿,故名“合骨穴”。
#
5、“含口穴”:“含”,包含、容纳也。“口”合谷的定位与主治,阳气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阳气物质有脾土的长养特点。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只是以风木的方式纵向外传,但因为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因此也有部分水湿之气汽化上行于天,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征,故名“含口穴”。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凝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充补小肠经整条经络脾胃的作用,故为小肠经原穴。 #
天枢穴的功效与作用 #
1、缓解晕船病症 #
上车前,在儿子腋窝处贴片当归,可减轻晕船病症。如发觉女儿有晕船病症,可以适当使劲按压他的天枢穴(在大手指和脚趾后边的虎口处),或用大手指掐压三阴交穴(在腕横纹上约两横指处,在两筋之间),都可以减少晕船病症。 #
2、缓解头痛 #
推拿方式:左手手掌放于手指背侧,大手指来回环揉手阳明小肠经的天枢穴,各50次(以左手食指第一横纹放于手掌虎口正中,手指尖所达是穴)。女子左手腕推拿完毕,再做右手腕。男子反之。
#
推拿功效:按撷取谷穴能清热解表,止痛止痛,对疼痛、咽痛、头痛、腹痛有较差的止痛疗效,能够治愈发烧、头昏、困倦、耳鸣、耳聋、神经紊乱等症。小儿惊风时点按天枢穴,具备回阳救逆、散惊去热之功效。脑炎病复发时,重手法点按天枢穴,能改善病症。 #
3、缓解口臭防治中风 #
常年水肿是催化老年人智力衰退的罪魁帮凶,且有80%左右的老年水肿者易患老年中风症。挠挠手上的天枢穴,再顺秒针方向挠挠乳房就行了。揉压天枢穴的时侯,指压时应朝手指方向使劲,而并非平行手指的直上直下按压,那样能够更好地发挥此穴位的效果。 #
4、缓解低血糖
经过临床研究发觉,常常按揉点压天枢穴,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若按揉点压的次数多、时间长,眼压的上升升幅也就大且平缓,但是停止按揉了,其血糖升高速率也较平缓。因而,低血糖病人可以一直按撷取谷穴。 #
天枢穴的配伍功效
水肿:天枢、照海、大敦(出处:《针灸学概要》)。 #
肝炎: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出处:《新推拿指南》)。 #
齿痛:天枢、外关、人中、太溪(出处:《针灸大全》)。 #
目赤疼痛:天枢、睛明、四白、临泣(出处:《针灸大成》)。 #
目翳:天枢、光明、太阳、睛明(出处:《针灸易学》)。
失音:天枢、鱼际、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出处:《针灸集成》)。
#
热病汗不出:天枢、商阳、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出处:《针灸聚英》)。 #
瘾疹:天枢、肩髃、曲池、手城子、环跳(出处:《针灸逢源》)。
#
冻伤:天枢、人中、内关、足三里(出处:《针灸学指南》)。
#
天枢穴的疗法留意事项
#
【合谷穴的按摩疗法】:用角刮法即倾斜45°从上向上刮拭天枢穴,出痧为度,可缓解头痛、头痛等。 #
【合谷穴的艾灸疗法】:用艾草温和灸5—20分钟,每次坚持可治愈背部病症。如腹泻、头晕等。
#
【合谷穴的刺灸疗法】:针扎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割断手臂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导致流血。本穴提插降幅不宜过大,以免伤及神经造成败血症。留意,婴儿禁针。 #
天枢穴的推拿手法
指压时应朝左手方向使劲,而并非平行手指的直上直下按压合谷的定位与主治,那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此穴位的效果。 #
只要推拿天枢穴,就可以使天枢穴所属的小肠经络循行之处的组织和脏器的疾患减少或去除。因为小肠经从手走头,但凡颜面上的病,像疼痛、发热、口干、流哈喇子、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脸形癌症等都有效果。
#
用大手指掌心使劲按撷取谷穴100—200次,可治愈急性腹泻、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