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四年

南昌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地委,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施行四年。今年国家发展变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三江源生态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觉得该工程自施行以来在市级有关部门、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取得成效。但在移民社区管理、减畜禁牧、后续产业培植、项目运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认真落实中期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完善工程运行机制青海省政府网,着力解决移民社区管理、后续产业培植、减畜禁牧等急迫问题,特提出如下意见:
#
一、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生态工程。施行好这个工程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也是西藏对国家、对中华民族承当的重大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升认识,提高施行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急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二把手要着力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要明晰职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认真调查研究,主动及时解决项目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动。
#
(二)进一步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要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施行。州、县政府作为项目施行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施行政府领导责任制。州、县三江源办公室是同级政府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要着力加强三江源办公室建设,配强人员,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三江源办公室要认真履行好工程前期、计划提出、督促检测、竣工初验等全过程的协调和巡查职责。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市级直接施行的项目其部门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三)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区州、县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密切配合,提早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镇三江源办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年度项目施行计划,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6月中旬前分别上报省三江源办和省行业主管部门。省行业主管部门在6月末前将各地区上报的项目计划进行汇总平衡后,与省三江源办进行衔接,共同研究提出下年度全国项目计划,并由省三江源办公室统一报省发展变革委进行初审。省发展变革委审定后,省三江源办公室同时反馈给各州、县和省有关部门,抓紧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施行方案。7月末前省三江源办公室汇总后报省发展变革委。省发展变革委对项目可研报告或施行方案及时进行审查,8月下旬上报国家发展变革委,争取国家来年初下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各州、县和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施行方案认真做好当初项目复工前的各项打算工作,4月末必须即将复工建设。
#
(四)强化项目督促检测。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工作组和各级三江源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报账制和公示制,着力根据已拟定的八个管理办法和条例及行业规章来抓管理、促建设,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省、州、县三江源办公室要着力强化监督检测,按照施行方案拟定年度监督检测方案,明晰目标任务、完成时间和工作质量要求,主动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施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测和监督管理。省三江源办公室对市级施行项目组织监督检测,对市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测工作进行再监督、再复查。构建完善通报制度,省三江源办公室要每月初举办三江源工程进展通报会,及时将工程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各地、各部门推动工作进度。
#
(五)加强项目后期管理。通过市级初验的工程,根据“谁受惠、谁管护”的原则,对基础设施和可以构建固定资产表册的设施、设备、物品由市级(含市级)以上政府确定管护单位,及时代办固定资产移交手续,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举措,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着力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
二、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
(六)着力施行好生态移民工程。今后生态移民主要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牧民中安排,全面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生态移民任务。安置地主要选择《总体规划》中确定的23个小城镇内,充分借助小城镇现有水、电、路、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须要补建和建立的,在统一规划下进行补建和构建。进一步建立其余41个移民社区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移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服务能力的产生,建立社区功能,逐渐将其培植成为宜居且有发展条件的小城镇。同时,移民要与退牧紧密结合上去,构建完善移民与退牧挂钩制度,着力实现草畜平衡,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
(七)认真施行黑土滩整治工程。省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认真组织施行黑土滩整治项目的同时,采取综合举措,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要强化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沟通,在黑土滩整治工程原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投资,降低草原鼠病害整治和草场栏杆项目,着力提升整治疗效。 #
(八)强化科技支撑工作。省科技厅要着力履行好科研课题牵头职责,严格按规划要求,认真做好科研课题项目的督促检测和初验工作,加强项目跟踪管理;要组织好三江源峰会,强化学术交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完成一批生态保护专题研究成果,推动科研课题成果转化。省发展变革委要从应用科学研究入手,着力安排三江源生态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切实做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功能提高、生态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农牧民生形成活水平的科研课题。各科研课题承当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加强科研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不断提升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科学研究水平。 #
(九)加大生态检测和评估体系建设。省环保局要着力履行牵头单位的职责,省农牧、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健全三江源生态检测规范和标准,确保检测数据的统一,努力实现检测成果共享。省环保局要推动三江源生态检测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施行过程中的跟踪检测与生态系统变化情况的检测评估工作,努力为项目初验和完善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市级财政要落实三江源生态检测体系和评估体系的运行费用,保证检测设施正常运行。省三江源办要全面强化对生态检测和评估工作的指导。 #
三、加强生态移民社区管理
#
(十)构建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加大对生态移民社区的管理,是维护移民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巩固生态移民成果的重要环节青海省政府网,也是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项目区各级政府要尽早负责构建完善社区管理组织机构。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社区或小区,不论是跨县或跨州安置的,还是本县内安置的,都要根据有关程序,早日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或牧委会。迁往城镇的要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迁往自然民居的要成立牧委会,并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着力履行好管理职责。
(十一)着力解决好生态移民困难群众生活。三江源生态移民大多移居城镇,生活成本急剧增强,加之生态移民普遍缺少从事非牧产业的劳动技能,后续产业发展滞后,就业渠道窄小,创收路子不广,导致部份生态移民群众生活出现了困难。各级领导要造成高度注重,深入移民社区,调查了解情况,全面把握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加强社会救治力度,保障生态移民正常生活。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仍未完善前,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生态移民困难家庭给以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适当提升生态移民家庭燃料补贴标准,着力解决三江源生态移民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确保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顺利推动,促使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十二)强化对移民社区的管理。结合藏区乡镇综合变革,根据积极稳当、区别对待、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做好移民社区归属管理工作。对迁往市区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移民社区列入城镇管理,比照城镇市民享受相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新政。离市区或乡(镇)政府较远的移民社区或小区,列入所在乡(镇)统一管理。减畜、禁牧工作仍由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食料粮及生活困难补贴领取等工作暂由迁往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移民草场仍由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护和建设,草场承包经营权继续保留,迁入地各级政府或牧委会不能重新分配或出售使用权。 #
四、积极扶植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 #
(十三)积极扶植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迁往地各级政府要把扶植和培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深入研究,拟定扶植举措,因地制宜地引导和扶植群众发展生产。采取特殊有效的方式,加强青壮年的劳动技能培训力度,组织搬迁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降低薪水性收入。立足当地资源,组织和引导群众采挖虫草等中草药,适度发展中藏草药采集业。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生态移民社区通过施行帮扶开发整村推动、牧区畜用棚架建设等项目,加强畜棚和种植新村建设;加强饲饲料养殖,大力推广放牧饲养技术,扶植引导群众发展放牧畜牧业。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群众自主创业,扩宽就业门路,多渠道降低收入。省发展变革、财政、农牧、扶贫、科技、就业等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要向三江源生态移民区倾斜,大力支持移民社区施行帮扶开发整村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设施畜牧业、牛羊肉牛、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不断加强对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省水利、交通、建设、教育、卫生、广电、电力等部门要强化移民社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为培植后续产业创造条件。
(十四)构建生态移民创业基金。为鼓励和扶植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降低收入,由市级财政一次性投入3000亿元,同时吸收社会资金,构建生态移民创业基金。生态移民创业基金专门用于生态移民自主创业,举办多种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后续产业;加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植力度,不断提高对移民幅射推动能力,努力提升生态移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植力度,吸纳更多的生态移民就业。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变革委、省农牧厅、省三江源办等部门制订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着力强化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
五、建立完善退牧还草工程草畜平衡保障机制 #
(十五)认真做好减畜禁牧工作。项目区州、县人民政府要抓紧制订减畜禁牧相关制度及新政,根据《青海省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办法》、《青海省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减畜禁牧管理办法》和《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区以草定畜施行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早日制订本地区“退牧还草工程减畜禁牧工作施行条例”、“禁牧草场及其设施管护办法”和“补播草地管护管理办法”,着力做好减畜禁牧和草场管护与借助工作。减畜工作要与转变生产方法、完善生产设施、实行科学的轮牧、加快马匹周转、发展半犊牛畜牧业等有机结合上去。草料粮补贴与减畜禁牧挂钩兑现,对没达到减畜禁牧目标的牧户相应交纳当初草料粮补贴。要按照三江源地区的草场结构、植被盖度等生态状况,采取禁牧、限牧、休牧、轮牧等多种举措,合理确定载畜量,多途径减少草场压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
(十六)强化对减畜禁牧的监督检测。省、州、县五级草原监理部门要有效举办以草定畜、减畜禁牧工作的监督检测和公示通报工作。州、县政府要强化草原监理工作力量,充实监理人员,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以草定畜、减畜禁牧工作的正常举办。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牧委会要强化草场的管护,根据先行试点、稳步深化的原则,构建主要由生态移民组成的草场管护队。草场管护队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州、县草原监理站要强化对草场管护队的业务指导工作,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项目区各镇政府要建立草场管护工作责任制,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禁牧草场及其设施管护工作列为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推行年度考评。 #
湖南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