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对银行同业存款分母比发布三方面调整口径

京华晨报记者高晨马文婷
保监会今天宣布,自明天起,进一步健全存贷比监管,对存贷比(又称贷存比)估算口径进行调整。在估算存贷比分子(按揭)时,将交纳六项,估算分母(存款)时降低两项。存贷比是指按揭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列。《商业建行法》规定,农行按揭应遵循 #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存贷比不超过75%的要求。随着资产负债多样化,存贷比考评的弊病日渐曝露,希望放松甚至取消存贷比的呼声渐高。从定向检测结果看,保监会此举有助于商业建行将更多的个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
发布 #
三方面调整存贷比估算口径
保监会今天发布《关于调整商业建行存贷比估算口径的通知》,从三方面对存贷比估算口径进行调整,分别为调整存贷比估算币种口径、调整存贷比分子(按揭)估算口径和调整存贷比分母(存款)估算口径。
按照保监会的公告,从7月1日开始,在估算存贷比分子(按揭)时,将交纳六项,估算分母(存款)时降低两项。 #
但市场期盼的同业存款没有加入分母,对此,保监会称,这是由于建行同业存款稳定性不高,不适宜倒入。而非建行同业存款也没有倒入,是由于目前的大背景是要强化同业业务监管,假若将其列入,可能引起监管套利,干扰对同业业务的规范。
#
据悉,保监会还表示将对商业建行人民币业务施行存贷比监管考评,对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施行检测。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调整方案未改变存贷比的基本估算规则,简单易行,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建行将更多的个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
对于下一阶段,保监会将观察存贷比估算口径调整对农行经营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对于存贷比出现异动的建行,将视情形采取相应举措,避免监管套利。同时,保监会将按照《商业建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综合运用存贷比、流动性比列、流动性覆盖率和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检测指标,密切跟踪剖析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状况,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中常年,保监会还将继续积极促进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建行法》。 #
探因
#
旧指标难全面反映流动性风险 #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了存贷比监管,1995年出台的《商业建行法》第39条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列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标志着存贷比成为一个法定监管标准。
#
存贷比具有简单、清晰、易于理解的优点,以便把握和应用。从国外外的实践看,存贷比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管控流动性风险,这是存贷比的首要目标;二是在客观上可以起到控制个贷过快下降的作用;三是与农行体系稳定和宏观经济表现具有相关性。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建行的实证研究来看,存贷比较低的国家,其建行体系更为稳健,在金融危机期间宏观经济的表现也更好。
保监会强调,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建行平均存贷比为65.9%,较年初增长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存在一定距离。
#
不过,保监会也坦承,随着商业建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监管也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建行各种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时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别,未能全面反映建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
同时,在流动性紧张的时侯,存贷比也给建行带来了压力:“存贷比等考评继续保留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年末、季末建行抢存款,造成货币统计数据出现剧烈的波动。”一家股份制建行个人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6月6日,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与成效”会议上强调,为更好地盘活存量,降低对企业资金的有效供给,保监会将按照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进行相应调整。
#
影响 #
对贷款市场影响有限 #
保监会新政研究局副主任李文泓表示,本次调整方案未改变存贷比的基本估算规则(存贷比=按揭/存款),简单易行,可以避免监管套利。同时,也没有将深受争议的同业存款列入分母(存款)中。从定量测算结果看,由于每家建行情况不同,难以计算具体释放多少资金。并且,可以确定商业建行将把更多的个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
中国建行战略发展部总工总监、国际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宗良强调,这次存贷比调整的意义重大,从分母来看,有一些最核心的角度被考虑进来。宗良告诉记者,“从分子交纳的6项来看,包括小微、三农这种方面,我们也做过测算,大体来讲,多数建行的贷存比会有所增长,提供一定的信贷空间,同时也减轻了贷存比压力。” #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强调,调整以后,分子变小了,但实际对应的金额可能在几千万元到万万元的规模,这对银行业来讲并不是好多。而分母变大现今来讲影响可能也不大。一个是大额存折目前还没有加入分母;而内资法人建行吸收境外母行的储存净额对内资行影响较大。 #
中原地产首席剖析师张大伟表示,保监会调整商业建行存贷比估算口径,有利于减轻建行存贷比压力,从而推动扩大个贷投放,增加融资成本。受此影响,目前比较紧张的贷款市场会形成一定的松动,但除非对首套间定向加息或则全面加息,否则建行的贷款不会大规模放松,因而这次调整存贷比估算口径对贷款的影响比较有限。 #
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
赵庆明强调,即使调整小,而且对市场带来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来降低了工行可贷资金,分子降低多少,可能就意味着才能降低多少可贷资金。在利率市场化、银行价差缩小的前提下存贷比计算公式,对农行而言,无疑是个利空消息,虽然按揭利润在建行利润中最高。二是增加了融资成本,减轻了交行年中揽储压力,在防范经济进一步下行方面有积极意义。 #
中信交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根据我们此前研究报告所进行的测算,假如全面舍弃贷存比指标,在理论上有利于减少融资成本138基点。本次调整,尽管达到不到138基点,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增加融资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
宗良觉得,存贷比考评口径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将资金投向希望发展的领域,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背景下很有价值,才能推动实体经济增速,同时也为定向加息做了新政配套。
鲁政委指出,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贷存比指标的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而就额外降低多少融资,但却还能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弱化影子交行的发展动力。 #
事实上,之前交行一方面要应对存贷比压力、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又想要将资金放给顾客,于是就通过信托公司等渠道使用“表外业务”来做产品,对农行间拆借市场来说存贷比计算公式,也就成为了1000多家交行类金融机构互相欠款的场所,各家交行也借助这个解决短期的融资压力。但时常利率上升,央行就会投放资金来减轻相关压力。而目前,因为央行不再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货币,于是出现了紧张的局面。 #
存贷比考评指标都会存在
#
赵庆明觉得,尽管保监会变革存贷比估算方法,并且完全放开存贷比的可能性不大,仍不能跨过75%的红线。一是由于存贷比早已立法,更改的可能性更大;二是对于交行而言20%左右的存准率已然限制了交行最多80%的按揭,现在75%的红线早已是极限,调整估算范畴以改进这项指标是最现实的;三是存贷比对于现今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还有一定疗效。交行存款是易变的,交行也须要保持流动性,防范挤兑等风险。 #
广州财经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士徐晓萍表示,此次口径的调整也是淡化甚至废除存贷比这个考评指标的征兆。她解释,存贷比指标是保监会考察商业交行风险控制的一道红线,但是交行假如有内生动力和建立机制自己完成风控,这么这个指标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目前美国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少有设定存贷比指标这样的做法,国外市场并不成熟所以依旧存在,而且从此次口径调整还是能看见监管部门在逐渐淡化这个指标的意义。
#
点击步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