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与鄱阳湖流域的关系带有特殊性的角色是什么?

一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汇处南岸。 连接湖北、湖南、四川,直达安徽、江苏、上海; 也是赣江-鄱阳湖水系与长江的交汇点。 这种特殊的情况使九江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旬阳县、旬阳县(今湖北省黄梅、广济地区)于长江以南(城市位于今南浔铁路塞(虎桥附近);咸康六年(340年),江州治由豫章(南昌)迁至旬阳(九江),九江成为州、县、县共治的地方,义熙八年(412年),旬阳县改名江州县,九江开始成为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后地域变迁,九江作为县(地、府)级行政所在地始终没有改变。作为地方行政中心,在明清时期,九江不仅是政府管辖的地方,其地位显然比一般政府重要得多。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全省十三府分为九江、南瑞、湖东、湖西、岭北五区。 “九江路”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路辖德化县(九江)。 清代,广饶南九道(即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行政所在地也设在德化县。 这不仅巩固了九江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还将九江行政中心的监管职能扩大到几乎整个赣北地区。
#
九江长期以来都是国家重要城市。 早在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司马衷分扬州7县,荆州3县,置“江州”。 西晋时期,“州”是一级行政区域。 公元304年,西晋分武昌县、庐江县三县置旬阳县。 江州辖11县,江州府驻旬阳县柴桑县。 此时的江州管辖范围相当大,包括了今天的江西省全部、福建省大部、湖北省东南角、湖南省东南角。 是西晋为了削弱荆州、扬州的实力而设立的。 从东晋开始,江州的管辖范围开始缩小。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将今江西省全境划为“江州”。 唐代时期,江州行政区域缩减至江西省北部(相当于今天的九江市)。 因此,九江作为江州的主要行政所在地,就成为九江市的旧称,并延续至今。 尽管九江的建设地位逐渐下降,但其在长江流域的区位优势并未完全丧失。 清末蒋向南在其《江西水道研究》中谈到九江与长江的关系:“古时称彭口重镇,在江中。建为吴楚重要交汇地,不但右岸的安全被九江视为优先考虑,上游淮南河的力量也是我们共享的。土地总是危险的?” #
由于九江的国家战略地位和在区域行政区划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九江设立的各级各类机构也尤为复杂。 据乾隆《德化县志》卷四记载,“署”记载有:布政司、巡视署、学检署、检察署、指挥署、军备稽查司、直隶九江卫司、九尾南司司等。 、道标中军部、九魏北部、千户部、魏经验部、魏总督、魏镇部、九江路、推官部、总刑部、草江部、九江送办、监狱部、办公室有一系列行政司、百户司、总旗处、仓大使、审茶处、税务处、税务处、养鱼场等行政、军事、民事、税务机关。 #
同样,鄱阳湖流域不仅是长江重要的供水区,也是长江中下游和东南腹地的重要屏障和枢纽。 清末蒋向南的《江西水道研究》在描述河湖关系时说:“河虽在九江府境内,却以蓬荠湖水为补;湖水以湖水补”。赣江水为经,赣江水为诸水所补,宜以江水为经,湖水为纬,湖水以赣江为经,宜以江水为经,湖水为纬。水为纬,大小完整,脉络清晰。” 也就是说,鄱阳湖的所有水都属于长江。 水运时代,应成为民用船舶航行的大动脉; 鄱阳湖受以赣江为主体的五大河流的补给,也是整个流域水运的经脉。 九江控制下游的湖口、彭泽,从而连接长江和鄱阳湖。 由此可见,九江早已成为长江流域水水运输的重要中转港。 并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商贸贸易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
经济上,九江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商品整合枢纽。 王殷《晋书·地道记》云:“旬阳南开六路,通五岭,北通长江,远行闽汉,引来商贾,也是一座城市。”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开通,成为南运北粮和商旅的重要水运通道。 它与赣江、大禹岭交通道相通,形成了贯穿中国南北的水陆交通线,连接首都长安,南通广州。 。 使全国交通运输形成以水运为主的大网络。 南北向的物资、公务邮件、商务往来大多通过大运河-长江-赣江-大禹岭-珠江运输。 江州(九江)港在这个庞大的运输网络中发挥着中间港和枢纽港的重要作用。 它突破了原有区域性港口的限制??,转型为国家级港口,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峡重要港口。 #
由于九江的重要地位,宋元时期在九江设立了中转仓、茶叶运司等转运征收机构,负责粮食的储存、转运和茶叶、盐的征税。 特别是元十七年(1280年)设立“茶调司”。 辖范围包括皖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七省茶叶产区的征税和专卖。 并转运,故享有“七省通衢”、“三河门户”之称。 #
到了明代,随着全国统一市场初步形成,南北货物往来频繁,长江、运河上的水运业务蓬勃发展。 由于九江横跨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在南北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位日益凸显。 从景泰元年(1450年)开始,明政府在九江设立银行关卡,由户部官员监管。 清代沿袭,地位不断上升,在长江流域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乾隆年间,每年约有4万至6万艘长江船舶经过九江,平均每天数百至数十艘。 乾隆末年,“年征税达六十万多两”,最高的达七十万多两。 九江关不仅是清代长江流域海关税收最高的; 在全国范围内,九江关也仅次于广东海关排名第二。 九江实际上已成为全国粮、竹、盐、茶叶、京广杂货中心。 光绪《江西通志》云:“吴、楚、巴、蜀、云、贵、粤之货已收”。 可见,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九江长期以来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
#
九江繁忙的龙开河码头 #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九江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开埠通商,1861年设立海关,1862年12月正式开闭税收。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近代航运业应运而生。九江,古老的九江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适应先进运输手段——船舶停靠、装卸的现代化码头开始出现。 九江港也开始从木帆装卸作业向船舶装卸作业的现代化港口转型,成为鄱阳湖流域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 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
1861年九江龙开河英租界实景照片
第一个在九江港设立现代化码头的航运公司是美国启昌公司。 其昌公司于1862年开始通航沪汉线,并在九江港修建了现代化的客货码头。 此后数十年,怡和、太古、日新等外资船公司,三北、红安、达达、宁绍等民营船公司,以及江西省的小型轮船公司,也纷纷设立九江港业务全面启动。 机构林立,修建码头,停靠船舶,装卸客货,港口发展迅速。 1915年2月,南浔铁路建成通车,增加了九江港的进出货物量。 九江进出口贸易最高达到7000万关两以上,在全国所有贸易口岸中排名第9位,在长江口岸中排名第3位。 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73万吨,进出口船舶约5000至6000艘次,木帆船约25000艘次。 船舶码头增至14个,港口呈现繁荣景象,腹地也相当广阔。 #
在长江流域,由于设立九江海关,1864年划定了九江海关的征税范围:上至湖北武穴,下至江苏江宁水面; 江西全境及安徽、湖北部分地区为其腹地。 因此,九江海关在成立初期,在长江流域的商业贸易链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根据1876年《烟台条约》:“至长江沿岸安徽大同、安庆,江西湖口,湖广武穴、芦溪口、沙市等地,皆属内陆地点,非通商口岸。”规定,不允许外商私自装卸货物,我们正在商议舱位,允许船舶靠泊,所有用于装卸客商的货物,一律由民用船舶装卸,仍按照内地规定办理。” 条约规定,事实上,安徽省的安庆、大同将被安置。 、湖北武穴、江西湖口是九江的海运港口,其进出口贸易必须通过九江港完成; 九江海关十年报告指出:九江的进出口贸易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武穴、大同、安庆等地的市场状况。 由此可以推断,九江的辐射范围不仅包括江西,还包括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 光绪年间的《政官报》记载:“九江商港是长江的中心枢纽,是上下游的枢纽,商船作业,舟楫相连。情况同湖北汉口、山东烟台等地,适宜建立综合商港。” #
同时,作为鄱阳湖流域唯一的进出口贸易口岸,辐射到整个鄱阳湖流域。 通过内河航运、南浔铁路等水陆交通,覆盖新疆修水、饶河、抚河、赣江、鄱阳湖地区整个腹地。 “该省所有出口产品都应该作为转运枢纽。” 江西的瓷器、大米、靛蓝、苎麻、茶叶、纸、麻、竹、油等农副产品均通过九江出口; 鸦片、棉布、煤油、糖、火柴、肥皂等货物均从这里进口。 江西一切现代事物的出现,如现代工业、现代交通、现代邮电通讯等,都是从九江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九江已经成为江西现代化转型的中心。 九江经济率先开埠,一度占据江西龙头地位。 据《申报》(1934年12月27日)记载,“九江各大码头、仓库,货物备货充足。转运仓库、报关行、存款行及各类客栈店铺甚多,甚胜于南昌”。 甚至有“江西虽是省会,生意不如九江”的说法。
#
20世纪初的九江古塘海关 #
从全国范围来看,九江是我国第二批、长江流域首批开放的三个港口之一,地位也极其重要。 从进出口贸易额来看,开港几十年来,尽管受到战乱、政治动乱、经济变迁的影响,但直到抗战前,九江港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1929年,进出口额达到7014万元,是九江开港以来的最高峰,位居长江口岸第三位。 即使1937年浙赣铁路建成,部分货物由浙赣铁路运输后,九江港的贸易总额仍超过6000万元,仅次于上海、天津、汉口、胶州、广州、汕头、重庆、九龙等港口。 全国排名第九。 在长江流域中,九江一直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位居上海、汉口、重庆之后的第四位。 享有“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美誉。
同时也应该看到,与传统社会相比,近代九江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下降。 即使在长江流域,也毫无优势可言九江属于哪个省,有边缘化的趋势。 主要原因如下: #
一是九江城市经济结构不完整。 九江在长江流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是商品流通和进出口贸易的枢纽。 其路线也是以商兴城,导致城市商业畸形发展,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导致九江工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 九江在整个长江流域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定位是商品集散中心和中转站,而不是商品生产基地。 这使得九江的经济繁荣完全依赖对外贸易的发展,过度的商业投机严重阻碍了商业。 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严重削弱了九江的城市工业化。 城市经济的不稳定制约了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
二是缺乏对外发展的战备意识。 传统时期,政府只将九江视为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而没有将其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的重要集散地; 江西地方政府仅将九江视为地方行政中心。 九江的通商开放,一方面因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而导致传统城市功能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西方的影响下,一些与现代化有关的新因素逐渐出现。 当时江西的统治者多是利用九江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契机,大肆盘剥、剥削业力。 “在江西,里卡多达70个,兑换货物时,每张卡都分为抵扣和抵扣。” 克制的弊端被压制,一局就多丢一分,多一分就占一个人的便宜。”九江的生意深受税费繁重的影响,通商口岸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失去了在长江经济链上拓展的机会。 #
三是经济腹地压缩,市场空间有限。 一座城市的凝聚力与其腹地的规模和财富成正比。 由于九江开港较早,交通便利,曾占据较大腹地,城市经济辐射江西全省及皖鄂部分地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九江的优势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东受上海控制,西受汉口挤压,南受南昌控制,再加上随后芜湖、宜昌、沙市、长沙等口岸的开放分割了腹地,九江的影响力已日渐增强。越来越小。 此外,1930年,又重新划定湖北、安徽、江西三省。 九江北部划归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县管辖。 从此,九江失去了跨江治理的机会。 这不仅减少了九江本身的人口和面积。 城市经济功能大幅弱化,城市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九江在长江流域的张力受到明显制约,不利于九江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
从今天的情况看,江西经济发展战略要以京九线为基础九江属于哪个省,以南昌为中心,北至九江,南至赣州,形成贯通南北的中轴城市带。 赣州是南向珠三角经济圈的窗口,九江是北向长江经济带的桥梁。 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开发建设一批城市,形成城市网络带,扩大带动辐射范围,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就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趋势而言,以长三角经济圈为首的长江经济带最具发展前景; 就江西经济基础而言,赣中、赣北最为雄厚。 江西要想在中部地区崛起,九江的地位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