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历史沿革:从私立东陆到重点建设高校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沿革
#
云南大学创建于1922年,最初名为私立东陆大学。到了1934年,其名称变更为省立云南大学。再经过1938年的变革,它又升级为国立云南大学。这所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评为中国15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大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1996年,该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进入21世纪,2001年,它又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院校名单。随后,2004年,云南大学与教育部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成为重点共建高校。2012年,它又入选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院校。2017年,云南大学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它又加入了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的行列。到了2022年,云南大学再次被选入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华诞。
1933年,云南大学设立了医学专修科。到了1937年,省立云南大学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我国知名的胸外科专家、法国留学归来的理科博士范秉哲教授,被任命为医学院的首任院长。从最初仅有一个医疗系的较小规模,医学院逐步扩展,增设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涵盖放射学)、外科(包括妇产科学)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从而成为了云南高等医学教育的摇篮。在这之后的将近二十年里,云南大学医学院历经了从省立到国立的转变,先后更名为了省立云南大学医学院和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同时,涌现出了一系列以“对个旧矿工维他命缺乏导致死亡的调查”、“针对云南地区肠寄生虫问题的研究”、“关于癌症基础代谢的研究”等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并且成功实施了包括头部颅顶骨折的穿颅手术、颈部颈瘤的切除手术、腹部肝癌的剖腹手术以及脊柱炎的植骨手术等在内的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含量极高的手术。在此期间,范秉哲、杜棻、姚碧澄、赵明德、张瑞纶等众多知名医学专家和学者纷纷受医学院之邀担任教职,他们为医学院的创立与成长贡献了非凡力量。
#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高校院系的调整工作,到了1956年,云南大学的医学院被独立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自行成立了“昆明医学院”,这所学院也就是现今的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大学近年来确立了将自身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国内卓越、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研究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并坚决推进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2011年11月,云南大学医学院得以正式恢复并重建。
#
2020年,我国知名肝胆胰外科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被学校聘请担任医学院院长一职。紧接着,2021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云南大学增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同年9月,云南大学正式开始招收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自此,云大医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
二、临床医学专业简介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基础与临床理论为基础,以临床操作为重心,主要围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展开的应用科学。在该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他们能够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从病因、病机、病理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识别疾病。此外,学生还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
培养目标
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着重强化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同时注重实践,培育他们“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疾病、缓解病痛以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是从医者肩负的崇高使命。
#
致力于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紧跟新技术革命和生命科学革新的步伐,运用跨学科知识攻克医学前沿难题,拥有坚实的生物医学基础和全面的临床医学技能,具备临床诊疗、科研、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和终身学习等能力,与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契合,立志为云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临床诊疗、预防、医学研究、康复保健等领域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
学制与学位
#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5年,弹性学制为5-7年。
#
专业核心课程 #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口腔科学以及中医学、全科医学等领域。
#
就业去向
毕业生普遍选择在临床医疗领域、预防医学岗位、医学研究领域以及康复保健机构等单位,从事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 #
三、师资力量
医学院拥有一支由41位教职员工组成的团队,其中包括12位博士生导师和36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国家“杰出青年”1位,云南省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1位,云南省的教学名师1位,云南省兴滇英才系列成员3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位,拥有1个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5位来自云南大学的东陆人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知名医学院校的教学专家,负责讲授部分专业课程。 #
学院及所属附属医院已设立了形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多个教研室,同时师资队伍也在持续增强,教研活动实现了显著进步。
四、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
#
得益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协作,依照国家及云南省医学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围绕学校既定的发展蓝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发展,学院已拥有一个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同时具备了“医学遗传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注重质量提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科及专业的整体水平。 #
五、人才培养 #
云南大学医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培育卓越的医学人才。众多毕业生投身于医疗卫生领域,成为行业中的中坚力量。在20世纪30至50年代,该学院培育出了众多杰出的医学专家,他们为民族团结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谭慧英,生于1919年,逝于2005年,1943年从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该校首届毕业生,之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并作为中国麻醉学科的先驱者之一;胡素秋,1922年出生,2015年逝世,1949年7月于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完成学业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后成为云南地区妇产科领域的专家,并撰写了我国首部《妇女更年期卫生》专著;李秉权,1922年出生,2005年去世,1947年7月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后来成为云南省神经外科学的创立者,在云南首次实施开颅手术,毕生致力于神经外科的进步和事业发展。
新时代的曙光下,云南大学设立了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部,全力协调推动该校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优质发展。在“双一流”战略的指引下,医学院在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及研究方向上已展现出独特风貌,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众多高素质医学人才。自医学院恢复重建至今,自2014年起便开启了医学遗传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至今已累计培养了72名学子。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有25位,硕士研究生则有38位,临床医学本科生达到147名。医学院将始终坚守“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云大校训,持续接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
六、科研平台与成果 #
自建院至今已有十年,云南大学医学院已拥有超过3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配备了2000多台套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应的分析软件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总价值超过7000万元。此外,医学院还成功建立了全新的“形态学中心实验室”、“机能学中心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以及公共科研平台等多个教学研究中心和平台。医学院实验室借助云南大学人类复杂疾病基因研究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云南医学遗传与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所提供的科研设施,成功申请到69个不同类型的项目,其中包括2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资助金额高达4000万元。成功发表了80篇SCI论文,申报了7项专利,承建了“云南大学人类复杂疾病基因研究”省级创新团队项目,并于2012年荣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
七、附属医院
2020年8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与云南大学建立附属关系,成为该校目前唯一的直属附属医院。该附属医院的地位在云南省医学人才培养领域举足轻重,其学科设置全面,临床教学经验丰富,下设47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设有两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即普通外科和康复医学科,以及六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此外,医院还承担着三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项目,两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以及两个省院共建的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目前拥有五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四个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八个云南省专家工作站,以及八个省级临床中心和基地。先后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
八、联系我们
医学院招生咨询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