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11号:推广应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广应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11号
#
根据中办、国办文件提出的“逐步推行电子发票变革”“主要完成发票电子化覆盖所有领域、所有流程、所有要素,重点减少交易中的制度性障碍”指示精神,广东省、上海市与内蒙古自治区自2021年12月1日起开始试验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即数电发票,随后这一试点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各地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改善商业环境、增强政府运作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数字化升级的良好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电子发票,现将相关内容公布如下:
#
数电发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里提及的“电子发票”发票真伪查询国税,它实现了发票所有要素的全面数字化,采用全国统一的编号方式,依据智能系统授予开票限额,并且借助税务数字账户等途径,使征纳双方能够自动完成信息传递,这属于一种新型发票形式。这种电子发票与传统的纸质发票具备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
#
二、数电发票仅是一张票据,采用数字形式保存,种类涵盖电子专票、电子普票、航空电子行程单专票、铁路电子客票专票、机动车销售统一电子发票、二手车销售统一电子发票等。数电发票能够依据特定的业务标识,制作出用于建筑服务、成品油交易、废旧物品回收等专项业务的凭证,具体格式请参考附件1。 #
数电发票的表面要素涵盖:票据称号、票据编号、签发时间,购买方资料,售卖方资料发票真伪查询国税,事项名称,产品规格,计量单位,计量数值,单价标准,金额数额,税率征收比,税金总额,总计数额,价税总和,说明事项,经办人信息等。 #
四、数电发票的编号由二十个字符构成,首两个字符表明公历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接下来两个字符为开票机构所属省级税务机构的区域识别码,第三个字符揭示开票途径等特征,最后十四个字符为按顺序排列的编号。 #
五、税务机构设立全国性电子票据服务网络,施行无偿的电子票据开具及使用功能。针对无法依照规定进行网络报税、缺乏网络基础或面临重大税务风险的,可暂时不予提供相关服务,详细情况由省级税务部门具体裁定。
#
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涉税风险等级、信用评级、运营状况等条件,借助电子发票系统分配发票总体限额,且会持续变动。该限额界定为,单个自然月份内,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累计金额(不包括增值税)的最高界限。 #
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状况出现变动时,若需变更发票的总体限额,在提交给税务管理部门核实之后,可以实施调整。 #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电子发票的开具必须借助真人验证等手段完成身份核实。 #
蓝字数电发票发出之后,若出现销售退还,无论是整体退还还是局部退还,或者开票出现差错,又或者应税服务停止,无论是全面停止还是局部停止,抑或是销售让步等情况,就必须依照规定开具红字数电发票。 #
未对蓝字数电发票用途及入账情况进行核实,开票方可启动红冲程序,随后直接开具红字数电发票。对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报废产品收购发票、光伏产品收购发票等,不论是否完成用途核实或入账核实,开票方均需启动红冲程序,并直接开具红字数电发票。 #
蓝字数电发票若已完成用途核实或账务登记,且涉及出口退税的核对与审批仍遵循现有准则,那么无论开票方或受票方任何一方,都可以启动撤销程序,并且需对方签署《红字发票核实表》(简称《核实表》,参考附件2)之后,由开票方开具红字数电发票。《核实表》提交后,72小时内若无人确认,将予以取消。如果蓝字电子发票已经用于出口退税的勾选和确认环节,那么就必须先让进货凭证的相关信息回退并且确认能够通过,接着由开票单位来启动红冲的程序,然后直接开具红字的电子发票。 #
接收方若已将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需暂时按照《确认单》上注明的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扣除,等到收到销方提供作废的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将《确认单》与该红字发票一并作为记账依据。
#
已开具的数电发票经由电子发票服务平台自动传送。开票方可采用电子邮件、二维码、文件下载打印等途径递交数电发票。若选用下载打印方式起步网校,数电发票票面会自动标注并展示“获取频次”“打印频次”。 #
十、收件方拿到电子发票,若要用来报税抵扣增值税进项税、交成品油消费税,或者申请出口退钱、代为退钱、核对成品油存货,就必须经由税务数字账户明确用途。用途填错的,能够向税务主管机关申请更改。
#
个人和单位能够利用自己的税务数字账户,或者使用个人所得税APP,免费查看、获取、复制并输出已发放或已接收的电子发票;个人和单位可以利用税务数字账户,为电子发票是否入账做上标记;个人和单位能够借助电子发票服务系统,或者全国增值税发票核对系统,免费核实电子发票的详情。
十二、本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
特此公告。 #
附件:
#
1.数电发票样式.doc
#
2.红字发票信息确认单.doc
国家税务总局
#
2024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