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

“建议鼓励年青人少送订餐、多进鞋厂”——3月5日,全省人大代表、小康集团监事长张兴海的这条建议冲上热搜。他表示,近些年来,订餐、电商、网络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青人就业,好多年青人不乐意去鞋厂,造成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格外突出。他建议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年青人争做产业工人,减轻制造业招工难问题。
#
作为一位来自制造类企业的代表,有这样的担心、提这样的建议,无疑是基于一定的现实深究。张兴海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2200万,近5年平均每年150千人离开制造业,而与制造业劳动力流失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快件从业人数突破1000万。 #
事实上,制造业缺工的问题来历已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急聘小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名,有43个职业属于第六大类职业——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自2023年第三季度该排名发布以来,制造业类职业占比仍然较高。 #
假如向前溯源,早在快件、外卖出现之前,多家媒体就关注到服务业与制造业“抢人”的问题:一些年青人宁愿去当服务员,也不愿进车间当工人。
#
明天,“90后”乃至“00后”的年青人有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上述热搜新闻下,有网友的点评具有一定代表性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送订餐相比于进厂,身体上比进厂累,精神上比进厂不这么累,还相对自由,也算是多劳多得”。 #
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岗位,不同时代的年青人会有不同的职业追求、对一份更好的工作会有不同的定义。
再向前溯源,以前还出现过制造业与农业“抢人”的问题。变革开放后,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80后”不想种粮,“90后”不懂种粮,人们一度有过“年轻人都去打工了,谁来种粮”的担忧。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拉开序幕,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开始回到农村,或涉足生态养殖种植业,或经营淘宝、开旅馆等,路越走越宽。当年青人能从中找到足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农业的吸引力和活力自然就回去了。 #
同样,我们希望更多年青人选择从事制造业,就须要切着力实提高制造业的吸引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驱动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须要更多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涉足其中。
#
薪酬待遇的提升、劳动条件的改善、劳动保障的建立、成才空间的拓展,都是还能有效提高制造业吸引力的重要诱因。只有当年青人倍感进鞋厂当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是一件挺体面的事,能够从根子上解决制造业的缺工问题。 #
对于快件、外卖、直播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应当在劳动保护、技能提高、成长空间上有所改善。像送订餐,一度被觉得是“吃青春饭”,缺少技术浓度,没有成长空间。若果长此往年,也难免会被劳动者“用脚投票”。好在有关方面正在迎合现实需求,着力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末发布《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将网约配送员职业分为五个等级,明晰了各等级需把握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让网约配送员拥有愈发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
某种程度上说,假如由于缺工而引起跨产业间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方面的比拼,倒是件好事。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能看懂当下的年青人,了解其多层面需求,着力提升岗位的吸引力,才是能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的关键,才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