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成为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的省会城市

“万亿”的背后,是成都围绕2023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落实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举措,持续激发消费活力的结果。
#
成都自古以来因商而兴、因商而兴。 成都刚刚成为“万亿消费城市”,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
#
成都的“新名片”
#
万亿消费城 #
“万亿级消费城市”是成都的“新名片”——此前全国只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四个万亿级消费城市。 随着深圳、成都加入行列,我国内地拥有万亿级消费城市。 城市数量增至6个。 #
扩张的背后,是成都多年的努力。 #
随着“三城三都”建设的加快,成都各种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各种新体验充分激发了城市消费的动力。 去年年底,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从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成都的消费重点是“新”。
#
各类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文殊坊、陆家滩等入选省级优质示范步行街和“四川舒适”消费新场景,祖街、四圣寺等商业项目开业并投入运行。 开设各类首店756家,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签约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44个。
消费平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成都的全球独角兽企业已增至10家,各类品牌首店总数超过3000家,世界500强企业315家。
#
消费领域持续创新——今年年初,成都交子公园商圈荣获国家示范智慧商圈称号,成都华联(SKP)百货荣获国家示范智慧商店称号。 这是继成都春熙路商务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商务区之后,成都智慧商务区建设的又一新成果。 四川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连续两批入选的省份。 #
近年来,成都不断优化经营方式和内容成都商务,推动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开展首店、首秀、首首发、首展活动,发展直播等新模式、新业态。流媒体电商、即时零售、逆向定制……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
聚焦“消费促进年”主旋律激发消费增长潜力 #
成为“万亿消费城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未来,成都将有更多可能。 成都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围绕“消费促进年”主旋律,持续激发消费增长潜力。 #
在激发传统消费活力方面,成都市将加快落实新能源汽车置换激励政策和二手车销售激励政策,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在会议、企事业单位、乡村等地开展促销活动和公共场所。 鼓励扩大智能家居、电子产品销售等大宗消费。 推动美食产业集势成链,逐步培育“四强”餐饮企业,不断打磨国际美食城品牌。 #
在丰富新消费供给方面,成都将扩大数字消费,鼓励重点商圈打造数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新消费场景,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 扩大进口消费成都商务,支持创建特色进口商品集散基地,继续开展“进口嘉年华”活动,发展“港口+商圈”、“跨境电商+快速配送”等模式。
#
在打造品牌消费活动和场景载体方面,成都将强化“十二月之城”城市消费品牌,结合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农业会展策划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 编制《成都市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推动春熙路等商圈特色发展,打造“成都风味、巴蜀魅力、国际风情”新景象。 提升一批夜间经济点品质,支持重点商圈(街区)推出灯光秀等活动。 #
在改善国际消费环境方面,推动实施商用显示器“负面清单”管理。 共同开展安全消费行动,整顿和打击消费领域违法行为。 进一步优化入境消费支付服务,扩大“离境退税、购即退”范围。
#
市代表、委员就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
今年两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关键词。 #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青羊区工商联主席任军认为,成都市夜间经济消费平均金额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四,夜间消费占比54.6%。占全天消耗的百分比。 但任军发现,夜间经济存在一些不足:规划引领不够、品牌效应不足、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任军建议,优化中心城区夜市规划布局,放大夜间经济整体效应。 同时,挖掘中心城历史文化内涵,做强成都夜间经济品牌,还需要加强中心城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游客夜间消费体验。 #
成都市人大代表、致公党成都市委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处长李山表示据了解,目前成都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成都旅游、经商、工作、生活。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支付、交通、就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便。 李山建议,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外国人出入境便利性,提高公共交通、旅游景区、酒店国际支付便利性,进一步打通外国人来成都相关“堵点”用于商务、学习和旅游。 同时,建议智慧成都建设增添国际化维度,优化国际语言环境,增加多语种、小语种语言服务供给,建立政府一站式国际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驻外领事馆资源和成都拥有的国际资源。 友城资源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食品消费是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社会服务委员会执行主任、成都云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雍世平在谈及打造国际化消费时提到的一个关键词中心城市。 雍世平建议建设集美食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览园“天府食博园”,加快成都打造天府美食消费新场景,推动国际化城市建设消费中心城市。 #
成都商报-红星报记者 彭景研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