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资格核准颁发资格证书,只需相

今年8月,保监会内部印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其中一项就是关于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资格核准,由之前的考试、颁发从业资格证书,改为取消考试,不再颁发资格证书,只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登记。8月18日,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营销员不再以代理人资格证书作为上岗的前提。此后,各地方行业协会相继叫停了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资格。
与之相应的,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发展出现“井喷”行情,保费规模和从业人数不断攀新高。截止今年底,个人代理人已经超过800万大关,还不包括兼业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没有直接数据去证明从业人员的增加,是由于政策利好,行业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吸引力的增加使然,还是放开从业资格要求带来的增员门槛放松,从业人口增加进而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或者两者本身就互为促进。可以看见的结果是今年保险行业整体的“繁荣”和从业人员的快速“激增”。 #
必须正视的是,保险营销工作终究不是一件很容易从事的工作,人员的年度脱落率都在30%以上。在放开从业资格要求之前,行业持证率接近100%。取消代理人资格证书考试,以现有的人员脱落率,假以时日,市场中经过从业资格考试和认证的人数比例讲大幅度的降低。这就意味着经过系统学习保险专业基础知识的销售人员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
各级行业协会也对取消资格考试之后做了安排,要求保险机构自行组织学习,并自行测试学习结果,相关情况报给当地保险行业协会备案即可。事实上大家都在清楚,这个规定对于大部分保险公司和大多基层经营机构都形同虚设,由于是非强制性规定,在大量公司大力引进人员的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最基础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搞懂的就上岗的大有人在,不少保险公司并不重视和在乎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保险资格考试试题,由于成年人学习是反人性的(惰性等),指望销售人员在入行之初自身主动加强学习也不是很现实。因为大部分销售人员仍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行业,在入行之初并不会过分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当机构和销售人员自身都不够重视的情况下,非硬性考试要求的自我培训基本就成为摆设。保险机构是更愿意加强所谓技能保险资格考试试题,话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因为这些训练容易直接带来保费,至于业务品质的部分,只要当下没有产生问题,并在过分在乎未来是否出现问题…… #
笔者并不是热衷支持考试和认证,更重视在考试和认证中必须学习的过程。银行从业人员本身学历门槛比较高,一线理财经理都被要求持有金融理财师AFP或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证书,部分理财经理自行学习私人银行家等课程。证券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证券行业从业资格,基金行业也同样需要持有基金行业从业资格。保险行业坚持了十数年的从业资格要求不了了之,确实令人不解… #
保险从业资格证应该作为准入资格认证,而不能作为水平评价类资格取消。通过强制考试的方式,强化职业学习。在今天浮躁的社会,碎片的时间,成年人的学习几乎是灾难性的,反人性的,通过考试方式,以考促学几乎成为学习唯一的动力!即便不至于那么夸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考试也应该是推动学习的为数不多的动力之一。通过考试,引导销售人员加强保险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在今年底“关于返还型健康险停售”的传言甚嚣尘上,笔者注意到相当大比例销售人员甚至没搞明白什么是返还型健康,就开始利用朋友圈,公众微信号等大张旗鼓地宣传。更别提理解保监会相关文件精神的实质。以致保监会公开发声警告…… #
笔者注意到,北京等部分地区探索实行保险从业人员的分级分类管理,设置分红险万能险销售资格及投连险年金险销售资格认证,意在通过学习考试和认证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为客户选择销售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从初衷上看是值得肯定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行业协会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约定,对未持证人员的销售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导致保险机构和销售人员心存侥幸,并没有必须持证,必须学习的足够动力。另一方面上,由于考试组织方远离销售一线,导致教材的编辑,考纲的设置,出题的选择,常常偏离营销实践,导致考的不用,用的不会考。能通过考试的做不来业务,能做业务的通不过考试,形成事实上的悖论!通过率较低,销售人员满意度降低,配合度差,部分努力推行政策的保险机构也推进艰难! #
坚持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和对从业人员保险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认证,保持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对于行业形象的提升,对于行业品质的铸造,功在当代,利于千秋。对存量销售人员的分级分类管理,对于满足客户需求,丰富产品供给,减少销售误导同样意义重大。 #
保险销售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对于未来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是个人,家庭,企业未来财务安全以致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销售人员应该像律师和医生一样,需要有执业基本的准入条件,并匹配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从多个角度反思,取消代理人从业资格考试和认证不是个好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