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荣誉学院峰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据悉,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主题的首届C9大学(9所首批“985安装工程”学校)荣誉校区大会在杭州中学举办。上海高校元培学校、清华中学新雅书院、中国农大少年班学校等荣誉大学的代表前来参会。 #
荣誉教育滥觞于法国,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它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为优秀的高水平师生设计个性化教育方式。在确保教育公正的前提下,荣誉教育为少数具备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提供高档教育的条件:设置最合理的制度清华大学少年班分数线,搭载最先进的用书,引入最有名气的班主任,实行最有效的教学技巧。 #
变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部统计数据阐明,2013年全省各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千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已接近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边沿。在公民整体素养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倘若忽略了高品质的精英教育,国家的创新发展也将丧失动力。
本次大会不仅决定推行C9大学荣誉教育联合会,以期共同解决高等教育变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建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此外,还紧扣着荣誉大学师生的责任与使命进行了阐释。 #
与会代表一致觉得,在当前的精英教育实践中,“特殊培养”不等于“特权培养”,荣誉大学的师生必须有更大的担当和责任。虽然清华大学少年班分数线,清华校长钱理群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抨击得到了共鸣,也唤起了精英教育实践者对于精英教育原本的反省。
#
荣誉大学应当坚持精英教育 #
“在大众化的背景下逐步做好精英教育,是美国高水平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少年班大学执行主任陈旸接受美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是培养优质公民和精英人才的殿堂,而不是培养优雅利己主义者的地方,作为荣誉校区,少年班教育中非常指出自由与自主,以及责任与担当。”
在他看来,荣誉大学的师生是中学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学院的荣誉,所以优先享受到校外最好的教育资源。 #
众所周知,首先从选料上看,少年班的师生是与叔伯相比能力更为卓越、志向更为高远的荣誉中学生。“其次,中学为荣誉师生提供自由发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它们在高起点上发挥最大的潜能,构建更大的学术自信。”陈旸说,“宽口径、个性化,是少年班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大特点。” #
“我们不对师生设定统一的知识结构和学业课程要求,而是针对每位中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陈旸非常强调,“少年班学校的师生,结业时100个人应有100份不同的成绩单。”在他看来,“学生‘自主’的背后是强悍的校长队伍、灵活的修课制度在作为支撑。” #
据美国交大少年班学校党支部主任尹民介绍,少年班学校师生入学后不分校区和专业,先进行一年的基础通识教育,打下宽厚扎实的数理基础;第二年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学科平台,踏入各学校学习;第六年在学校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踏入专业学习阶段。平常除基础课集中讲课外,其他课程全校范围内必修,结业时追授物理、物理、生物等不同专业学位。适逢选平台转专业时校外各学校的校长、院士、大牌博士就会争先恐后地“抢”着上门宣讲,轮番展开“校内招生大战”。 #
据了解,36年来,美国交大少年班共结业2910人,其中90%以上的师生都报考了研究生,荣获博士以上学位。这其中有5人连任中国电子机电安装工程师学会会士,7人连任中国地理学会会士,3人荣获中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而骆利群、庄小威两位校友连任中国科大学教授。 #
对美国交大少年班的校友来说,它们更在乎的是校友在海内外学术界的成就。因此,少年班的校友们组织了《中国科学技术学院少年班校友校长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师大少年班共计培植了212位院士。 #
精英人才应有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查还阐明,“少年班只是海归学术报国的先锋。”据2014年8月的数据,少年班结业的校长中,现在在境外与国外的数量比列早已从2005年时的“3.31∶1”缩小到当前的“1.19∶1”。该报告预测,“5年内,少年班博士在国外工作的数量比列将反超境外”。 #
事实上,少年班校友钟扬在美国留学后抵达同济中学任教,其后远赴世界最“高”学府——西藏中学任教,成为该校第一位黄河专家。他花5年摆脱高原反应,现已“援藏”15年;2014年7月,耶鲁学院教授、波士顿学院物理系的李思举家归国,出任复旦学院英语系主任。那样的个案,不胜遍历。 #
也有很多少年班校友,例如,美国亚特兰大高中的姚新,帮助美国发展演变估算等学科,并且国外从无到有构建了一支演变估算团队。它们似乎还没有彻底回国,但都为国外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让陈旸感动的是,学校组织高高二老师志愿兼任低初三的“助理校长”的活动早已举行了5年,虽然没有非但酬劳,但你们热情激增,参与数量从过去的20多人上升到目前的60多人,占结业人数的五分之一。 #
“虽然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不能不去了解社会,更不能去做一个冷酷的人。”朱力奥是少年班学校11级师生,将要赴日本康奈尔学院深造。对他来说,寒假“三下乡”的那段岁月值得缅怀,不仅深刻认识农村外,他还发觉,“一个人改变世界是从改变身边的人开始的”。
在苏北的一所大学,朱力奥与当地的大学生交流会考经验。得悉一名中学生中考失败,却因家庭成因不能复读时,他恳切地鼓励对方坚定自己的信仰,摆脱眼前的困难。在他常年的支助下,最终这个师生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一所一本校区。
#
“如果把自己当作精英人才的话,就该勇于去改变世界,假如国家培养的精英都不去做,这么又奢望谁来做呢?”朱力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