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市教育工作要点发布,多项举措推动教育强市建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2025年1月22日,青岛市正式公布了教育工作的重点规划,计划推进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新建与续建工程;确保中小学生每日参与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并计划将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三个百分点;同时,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的比例至66%,全市优质幼儿园的比例需达到90%以上,全市所有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体系,县域内的公办普通高中也全部纳入结对帮扶计划;计划培育100所智慧校园,并打造50个智慧高效课堂、校园管理和教育治理等场景应用;此外,还将对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的食堂设施设备进行升级和完善。 #
研究制订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开工、续建学校20所
#
青岛市致力于推进教育强市战略的实施,着重加强教育领域的建设。为此,市里发布了教育强市建设的规划纲要,并着手研究和制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等关键项目的实施,不断深化全国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设、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新型足球学校建设改革的试点工作。同时,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的试验。对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优化规划,并推动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开工和续建工作。
#
同时,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行深化。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与提升,确保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有效实施;增强民办学校党组织的建设力度,分阶段选拔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精心挑选党建指导员。全力推进“清廉学校”的高质量建设。
#
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
学生体育活动每天不低于2小时 #
在推进五育融合的过程中,青岛市致力于全面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该市将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地位,统一规划并推动中小学及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体化改革与创新,设立青岛市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实践指导中心,积极研究并实践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策略。完善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教育联合体”的构建,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融合的家庭教育资源网络,进一步丰富“爱润成长”这一教育品牌的内容。
努力打造“五育融合”的育人架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的专项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日参与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良率提升至三个百分点。推行校园足球三年提升计划,优化足球人才培养和竞赛机制,鼓励学校发展篮球、足球等特色项目。同时,强化学校卫生管理及学生健康管理。牢牢把握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重点,严格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全面实施视觉健康的全程闭环管理,打造一套完整的健康用眼管理体系,力争使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降低超过1个百分点。加紧推进市级和区级(含市辖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机构的建立与运作,深化教育医疗的协作配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配备、培训、课程设置、活动开展以及筛查工作的落实,共同打造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
大力推动课程、教学及教育方法的变革。积极推动课程建设实验联盟校和基地校的工作进展,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课程衔接指导,强化幼儿至小学、小学至初中以及初中至高中的学习方法指导。同时,研究和制定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行动计划,并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评估工作。实施订单化、任务导向和跟踪反馈的教研模式,普及研究型、项目导向和协作学习的推广,深化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稳步推进尖子创新人才后备培养计划,力争打造省级尖子创新人才后备培养的标志性学科。强化科学教育力度,确保实验课程全面开设,提高课后服务中科技课程的占比,培育海洋教育等特色项目,推行科学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6%
打造50个老年教育示范点 #
青岛市致力于加速构建高品质的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前教育的基础和品质。该市正努力改善幼儿园的设置和分布,使公立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增至66%,并优化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管理及保障体系。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幼儿园接收2至3岁儿童,并推进托幼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此外,青岛市还强化了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全市优质幼儿园的比例超过90%,所有镇街中心幼儿园均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园。
加大力度提升中小学教育水平。完善新学校高水平发展的政策框架,促进新建学校形成共同发展体系。开展新一轮初中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深化强化乡镇教育基础建设,引导农村小规模学校合理合并,有序推进寄宿制初中建设,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化进程,加速青岛二中东校区、青岛五十八中北校区的建设,同时启动科技高中的建设计划,力争创建多个省级特色高中和特色学科基地学校。对集团化办学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全市所有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体系,并将县域内的公办普通高中全部纳入结对帮扶范围。致力于提高特殊教育的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全市所有特殊教育机构均全面满足省级办学质量标准。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孤独症特色的教育品牌学校。
#
完善当代职业教育架构。调整全市职业院校的地理位置和学科设置,统一规划青岛职教园一期的入驻与办学,加速推进职教园二、三期的建设进度,确保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100%达到标准。持续助力顶尖中职院校举办初中毕业后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青岛健康科技职业学院的招生运作,并扶持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双高”发展战略。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综合高中试点和职普融通试点。
#
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与地方深度合作。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等院校的共建合作,助力康复大学建设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并推进上合经贸学院的筹备工作。同时,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断进行高校服务地方活力和绩效的评价,并支持青岛高校在关键学科(专业)领域实现超常规发展。加强高等教育与地方合作服务机构的构建,迅速打造高校资源共享的“一站式”和“全链条”综合转化平台。
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规范和日常管理进行强化,严格执行年度检查和评价的清单制度,实施财务管理的专项审计,推动民办学校的健康进步。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培训的治理力度,严格限制学科类培训活动,规范非学科类培训行为,并增强校外培训领域的行政执法力度。
我们致力于不断推动终身教育的进步。强化市级、区县级(市)、镇级(街)、村级(社区)四级工作架构,助力青岛老年开放大学的建设青岛职教教研网,促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深度结合,创建50个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示范项目。同时,我们也在推进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整合了2万个数字化课程资源。 #
培育智慧校园100所 #
建设青岛市教育大数据中心 #
青岛致力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具体而言,将执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评价体系的若干举措》,推广省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应用青岛职教教研网,并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试点工作。此外,将加强依法治理,同时,开展学前教育地方立法修订的调研工作,并着手研究制订民办中等学历教育学校的办学设置标准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
打造数字化教育新格局。致力于研究并制定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与推广,致力于培养100所智慧校园,并开发50个涵盖智慧高效课堂、校园管理与教育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同时,建设青岛市教育大数据中心,推动智慧同步课堂教室的建设和常态化使用,进一步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致力于构建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我们正着力提升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青岛上合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塑造青岛的“上合教育”品牌形象。同时,我们正努力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促进海外“班·墨学院”的建设工作。 #
推广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
#
升级完善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 #
除此之外,青岛将致力于稳固其发展根基,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通过推行教育家精神引领的强师工程,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试点。同时,深化教师培训的精准化改革,强化学校层面的研究学习,加速数字化手段在教师发展中的应用,健全名师晋升的研修体系,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素养。开展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教师“贯通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计划。推动优秀教师的系统培训和评估工作。强化班主任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团队的职业化建设。研究并实施职业教育教师校企共同培养的机制。 #
加强教育资金的多重保障措施。构建并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体系,全面执行各层次教育的生均财政资助和奖学金发放标准,保证“两个不减少”的原则。实施涵盖所有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提升高中阶段的国家奖学金资助水平,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的受益范围。
加强教育关爱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效处理“教育入学一件事”的相关事宜。普及幼儿园延时看护服务。改善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水平。开展农村中小学食堂保障提升项目,升级并完善95所农村中小学食堂的设施设备,持续执行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运营补贴政策。实施校长关怀教师、教师关爱学生的举措,严格执行中小学校长与学生共同用餐、校级领导负责上放学时段值班等规定。 #
保障校园环境的安全与和谐稳定,推进校园安全防护水平的提升工程,增强监督管理的力度,着重预防学生间的欺凌行为、溺水事故、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项防治和专题教育活动。同时,加速校园安防体系的智能化运用,全面加强校园的安全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完善校园周边的安全联防联控联动机制。 #
下载“齐鲁壹点”APP,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齐鲁壹点”,即可进入全省800位记者的在线报料平台,我们期待您的新闻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