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外语考试 > 专四专八 > 考试动态 >

85年生人:从追求‘对社会有用’到学医的迷茫与坚持

2025-10-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我出生于1985年,青少年时期的教育经历,包括师长的教导和亲友的劝导,以及书本知识的熏陶和周围氛围的影响,都使我认识到未来应当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仰慕的对象并非歌星或富豪,而是陈景润那样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或是邓亚萍那样通过艰苦训练为国赢得荣誉的运动员。那时候年纪尚轻,我对「有益」的准确含义,理解得并不透彻。

#

直到进入大学,偶然间我决定攻读医学专业。因此,努力读书,将来工作为他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应当是我的责任。尽管教科书里的内容十分复杂难懂,我还是不得不强迫自己反复阅读,记住后又容易忘记,忘记后再继续学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质疑自己当初选择医学是否真的恰当。

#

当开始参与临床实践和医疗工作后,才亲眼见证自己的努力确实能切实帮助到患者,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去处理问题,多少可以缓解和克服病人的困境,这时才感到自己开始有所作为。因此甘愿在临床中投入时间和精力,为患者各项指标改善而振奋不已,为撰写病历而心满意足,因得到前辈的肯定而欣喜若狂,因收到病患的感激而得意洋洋。仿佛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

从业已经第八个年头了,我自认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倾注了全部心力去救治和扶持。2019 年前半段我担任科室的负责人,当时接收的病人中,有几个是历经辗转四处求医却毫无办法,到我院时生命已经危在旦夕。好在得益于同事们的援手和前辈的指点,经过几近耗尽心力的努力,最终天意怜人,迎来了转机。在这个阶段,看病的能力在逐步增强,与人交往的心境也变得沉稳,同时,还夹杂着无法表达的内疚、失落和困惑。

#

内心不安,主要在于对家人的关怀和关注太过欠缺。那些熬夜工作的时分和奔波忙碌的休假日,或许保障了病患家庭的完整和延续,却牺牲了自身家庭的和谐。早些时候,我总认为这是值得的,这便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意义,如今却有些迷茫。人的一生,终究会逐渐步入暮年,而这段旅程中,陪伴我们的,让我们难以忘怀的,绝大多数是家庭温馨的片段。我也渴望能像我的病患那样,将家庭的位置抬高一些,以免让亲属们太过沮丧。 #

很遗憾,即便到了 2020 年,为了不辜负自己对于职业操守的许诺,医生们还是得倾注心血,不断努力。我设想的情形,或许有些天真且不切实际,但至少应该有比较妥当的规章制度和周密的执行步骤来防患于未然,来应对突发状况。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应当能够减轻人员负担起步网校,降低错误发生率,并激发新的想法。为了让这种情形更容易实现,我和部分同事无组织地开展针对新入职医生的模拟指导、危重病查房以及模拟实战训练,持续两年有余,部分年轻医生表示,师兄们先前提及的 XXX 问题,在本人值班时遇到同类状况得以妥善处理,对此我深感宽慰。尽管还存在我们难以掌控的领域,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总会出现些难以理解的因素,使人感到十分无奈。不乏比我更有权势和威望的医学界人士,他们正通过不同途径推动体制变革,期待未来能够真正凝聚起共识。

#

困惑的是,指导老师和资深同事总会指出,仅仅会看病,带教年轻医生,在协和医院是远远不够的。医院追求的是宏伟目标,我们也必须战胜自身的不足和懒散,奋力去追赶。因此只能笨拙地效仿老师们的起步,尝试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撰写些许短文,申报一两个小型课题。然而因为天赋所限,精力有限,自己前进的步伐比蜗牛还要缓慢。这时候周围到处都是宣传材料,那些资金支持异常丰厚的项目被哪些名人学者占据,那些期刊影响因子极高的大作又出自哪些精英之手。看着别人,自己心里更加发慌,也愈发觉得自己不行。我对从事医学研究从不心生抵触,恰恰觉得优质的医学研究能极大提升医疗水平,严谨周密的数据库能够解答诸多悬而未决的临床疑问,并且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指引。然而,怎样有效激发有志于医学研究的医生的潜能,怎样充分发掘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源,怎样系统规划并推进科研项目,怎样精确解析疾病的病理过程和寻找创新治疗方法,怎样灵活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怎样帮助像自己这样的医学新手建立研究体系,你会发现这些方面的解决之道目前仍不明确。

#

另有现象显示,像我这样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正不断遭受资历较深的同行指责,认为我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工作难以专注,进步过于迟缓。我认为这除了自身因素外,也与当前社会背景的变化密切相关。新一代的医生们,他们的少年时光比先辈们更为优越,在懵懂无知之时便踏上了医学征程,并且接受了更为漫长的教育周期,当他们正式开始执业时,几乎需要立刻完成一次蜕变,从一个仍需家庭较多照料的孩童,转变为一个能够悉心照料病人、与各方人员顺畅配合的成熟专业人士,这一转变过程,无疑相当不易。国内医务工作者,时常要能比较客观地观察病患的情绪波动,可以巧妙地处理规章制度的局限,还要能够控制自身的负面感受,这些能力都需要经验来培养,仅靠口头指导,效果往往不佳。眼下主治医师考试用书,整个社会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转型和多样化,也为年轻医务人员的成长开辟了更宽广的途径。在这样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毕生专注于某一方面,已经非常不易。 #

归根结底,医生的贡献,没有固定的尺度来衡量。评价一个医生是否出色、达标、卓越,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多样化地审视。 #

我个人认为,假如能切实援助那些不幸的病患,让他们享有更优的生活水平,延长存活时间,我会感到欣慰和愉悦。运用自身知识,审视眼前的病理生理学难题,谨慎筛选应对策略,规划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应对方案,攻克诊疗过程中的障碍,逐一实现小目标,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历程。同时,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年轻的医师,能帮助他们应对新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也能让我感到很有价值。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改进现行的「制度、规矩」,使工作流程更加完整规范,这也是一项有意义的事情。对于钻研,当前状况下我确实感到有些吃力,但既然许多人能做得相当出色,那应该还是自身能力有待提升。那就逐步适应并努力克服,盼望积累之后能有成果吧。 #

撰写此文期间主治医师考试用书,北京有位急诊科资深医师遭病患亲属持刀行凶身亡,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和热议。记得多年前,王浩医生遇害时,我心中充满愤慨,曾在校内网连续多夜敲击键盘,力图抒发胸中块垒,希望能唤醒那些我自认为能够感化的心灵。如今看来,所见所闻种种,我只能讲,几十年短暂的人生中,我目睹的社会虽然存在不少弊端,但整体发展确实在逐步向前。然而这些发展,往往以牺牲生命为前提,在权势操纵下进行,以普通民众承受苦难为代价。这般状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属于何种身份,有何种愿望,都是大家共同的遗憾和哀伤。我明白,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时代某代人的功劳,物资的匮乏,无法全面顾及也是惯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愿望,每个人也有自己觉得必须守护的东西,采取不同的行动也是理所当然。完美的社会,谁都渴望能实现,但谁都清楚,终究无法抵达。一个人,不管境遇怎样,只要能直面内心的惊惧和迷茫,依然能够竭尽全力,去做自己坚信是对的,这应当是最有气魄的,既感人又震撼人心。 #

医生这个职业,确实具有独特的意义,常常触动我们的内心,建立起一种别样的联系,留下会感到倦怠,离开又觉得留恋。如果某个时刻,我们意识到继续从事医疗工作已无法带来喜悦和成就感,那么也许就应该考虑转换跑道了。 #

当然,我希望这一天,永远都不要来。

#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