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其由来及仪式详情?

2017年12月13日将迎来第四个纪念日,用以缅怀同胞;那么你清楚这个纪念日的设立背景吗?它是为了悼念哪些逝者?今年的仪式会以何种方式开展? #
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在中华南京,对我民族施行了四十多日的暴行,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南京事件,三十余万生灵因此丧生。这起泯灭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罪证。其公然违犯国际准则的恶行,确凿无疑,早已有了历史评判和法律裁决。自1994年起,江苏省及南京市于每年12月13日举办追思活动,内容涵盖敲响和平之钟、呈上花圈等仪式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然而此类仪式仅限于本省本地举行。 #
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议,旨在缅怀南京大屠杀死者,以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遇害的中国同胞,旨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暴行,铭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旨在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尊严、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决议将十二月十三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十二月十三日国家举行公祭仪式。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十月二十七日,北京时间凌晨三点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就华裔议员黄素梅提出的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66号动议展开讨论和审议。最终,该动议以投票方式获得批准。这一决定使得加拿大成为西方国家中首个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国家。从今往后贝语网校,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会在每一年的十二月十三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罹难者追思日”。
2、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祭奠谁 #
国家公祭日虽然以“南京大屠杀”命名,但缅怀的并非只有南京大屠杀死者。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议,将公祭范围扩大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遇害的中国同胞。
#
国家公祭日设立专家组成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曾经提及: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中最为突出的一件,不过南京并非唯一遭受侵害的地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其历史最早可上溯至1874年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疯狂破坏,实施焚烧、屠杀、抢劫等种种恶行。所有在日军暴行中遇害的人,都应当被列为纪念的群体。2014年时,国家公祭的专门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公布了七种不同的遇难者类别,供国内外网络用户进行哀悼:南京地区被残害者、遭受化学武器攻击而逝者、罹难于细菌战者、被迫做苦役而亡者、充当性奴隶而牺牲者、遭遇零星扫荡而丧生者、承受无差别攻击而遇难者。 #
3、今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如何举行?
#
自成立之初,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始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会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的主场地举行升挂国旗和降下半旗的仪式。
最近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国家公祭活动的通知,具体是2017年12月13日10点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在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仪式时(大约10:01),城市中心区域内的所有车辆(不包括高速路、环城线、立交桥和地下通道)需暂停行驶并鸣笛表示哀悼一分钟,火车和船只也要同时发出哀鸣,街道上的行人以及公共场所的人们(不包括特殊作业人员)应原地静默一分钟,哀悼活动结束后一切照常。
#
13日上午10点,南京的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以及6家抗战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举行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这个活动和国家公祭仪式是同步进行的。 #
纪念日当天会举办诸多追思仪式,上午十时起,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牵头,国内二十家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馆同步举行缅怀仪式,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