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祭日为何定在12月13日?它有何意义及国际范例?

设立纪念日是为了悼念过去发生的重大民族劫难,这是国家层面的纪念举措。 #
设立国家公祭日是由国家层面的权力机构决定的。中国的公祭日日期为每年公历的12月13日。此举旨在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遇害者,以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遭受日本侵略者暴行而牺牲的同胞。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的表决,该决定获得全票通过。据此,12月13日被正式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设立国家公祭日,旨在追忆往昔,更在于平复民众心情。譬如二战终结后,众多参战国家均设立了国家级哀悼日,用以悼念惨案中遇难的国民。诸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地、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地、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地等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每年都会举办国家公祭仪式。
#
我国国家有两大公祭日,非别为:
#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 #
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胜利,而胜定的节日。
#
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
2014年2月27日那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进行了投票,最终通过了关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议国家公祭日的意义,规定每年9月3日是前者,每年12月13日是后者。 #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旨在追忆往昔,更是抚慰人心、契合民心的举措,意在铭记当下与未来。此外,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中国与世界加强交流的方式,向全球展现中华民族对人权和文明的立场贝语网校,向世界表明我们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意志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