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医师实践技能 > 考试动态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网友热议引关注

2025-09-1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学生时代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清楚吗?文章中说的是“所以上天把重大的责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还是“所以上天把重大的责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呢? #

近期,一篇帖子引起了广泛关注,内容是对“是人”和“斯人”的辨析。许多网友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大部分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人断言,他们学习过的课本中用的是“斯人”;而少数出生于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的人则称,他们读过的课本中写的是“是人”…… #

假如是普通人,为何存在诸多记忆出入;倘若指那个人,为何教材里却查无此人,针对这些困惑,众多网友将自己的疑问和查证内容公布于众,由此引发了不同时期集体回忆的广泛讨论。 #

26日,有消息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传出,称该出版社自1961年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入教材后,所有版本的课本中,这段话的引用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没有出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虽然“斯”与“是”在含义上等同,都指向同一个对象。

#

还有其他网友进行了核实,人教社过去刊印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起,1982年版、1994年版、2006年版等各个版本都写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库全书收录的《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刊印的《孟子注疏解经》(汉·赵岐 注)也均为“是人”。

#

上天赋予重任给某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王耐,长期研究《孟子》学术史及《孟子》文献考订,他十分明确、极其有把握地指出,从版本考证的层面看,“某人”是正确的。

#

既然“那个人”是实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什么改成是人,那为何“那个人”会惹来这么多讨论?为了弄清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什么改成是人,王耐刚向身边的家人和弟子做了个考察,没想到的是,连中文专业的硕士,觉得是“那个人”的竟超过半数。

#

这种奇特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王耐刚对此进行了解释,说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孟子》版本都属于“是人”。不过古代在流传经典时留学之路,还存在另一种途径,即通过口头讲述进行传播。由于“是”和“斯”这两个字有着共同的词根,而且含义也十分相似,因此很可能是民间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讹误。此外,古人引用经典文献时,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一点我们同样需要加以考虑。

#

所谓“是人”或者所谓“斯人”,意思上都是指“这个人”。王耐刚提出,从日常说话的角度看,“斯人”确实更加自然,但从记诵经典的角度来说,就必须用“是人”。

#

封面新闻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