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至28日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召开重要峰会

十月二十七号到二十八号,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的时候,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于北京举办了首次国际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和人才成长论坛,目的是研究社会医疗机构的未来走向,以及为健康中国新时代探索继续医学教育的新方法,同时寻找行业人才进步的新途径。 #
另外,开通了协会的医学培训管理网页以及医学培训实施系统—“医学汇”,旨在为非营利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培训和人才成长方面的支持。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驻会副会长赵书贵,副会长肖正权,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处长宋玫,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锡银,协会继教分会会长高澍苹,投融资机构分会会长单俊葆,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克里斯托弗·罗尔斯教授,英国开放大学邓肯·班克斯教授等出席了峰会,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投资机构、医生集团、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机构的500余位负责人参会。林庆贤主持开幕式。 #
赵书贵发表讲话时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有明确表述,要推行健康国家计划,鼓励社会兴办医疗,促进健康行业进步。这为非公立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到2017年6月为止,社会办医疗机构已经达到44.6万家,占所有医疗机构的45.1%。其中非公立医院有1.72万家,占比57.7%。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员工数量超过2000万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非营利性组织,属于国家层面的行业协会,同时具备独立法人的社团资格。协会目前已经设立了32个分支单位,另外还有18个分支单位正在筹备过程中,计划未来将这些分支单位拓展到非公立医疗的所有相关领域。2016年8月,该协会设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分会,创建了现代人才交流平台“惠医网”,着力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先进医疗技术以及科研与管理支持,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临床诊疗效果和医疗服务品质,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
宋玫处长在讲话中强调,人才是医疗机构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支撑,非公立医疗机构正遭遇杰出人才匮乏、优秀团队不足、人才培育体系不健全、职业前景和晋升通道受限的困境,需要吸纳医学专才,同时注重团队构建,打造能够辅助团队和运营团队的组织架构。健全人才培育体系,涵盖住院医师标准化训练至医疗工作者终身学习,覆盖医生、护士及技术岗位,构建完整培育规范。医疗机构需着力打造学术环境,优化学习规章,组织学术交流,促进师生互学,激发科研创新,推动知识延续与进步。 #
高澍苹研究员介绍了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依据对32个省市多家医疗单位的2810名卫生人员展开的调研数据进行剖析,揭示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继续教育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关注度不足,非公立医疗体系内工作人员获得学习资源的情况相对有限。公立医院中,超过半数会将继续教育学分计入科室评估,而非公立医院这一比例不到四成;对于未达标者,公立医院执行不晋升职称、不注册或再注册的规定比例显著高于非公立医院;公立医院中,六成受访者表示继续教育学习频率为每周或每月一次,而非公立医院选择此项的受访者比例略低。私立医疗机构在培训频率上选择一年一次或完全不培训的情况,比公立机构更为普遍,其中完全不培训的比例几乎达到公立机构的二倍。高澍苹指出,私立医疗机构的继续教育一方面,要紧随国际教育发展动向,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构建完成学业后的标准化培训体系,以此保障培训成效。从另一角度来看,需要制定清晰具体、易于实施的培训与考核评估规范,强化培训环节的管控,以此提升医学后续教育的水平。相关机构应构建配套机制,汇集全国优质资源,周期性地开展检查与评定,研究符合临床工作实际的培训方案与材料,塑造“医学集萃”标识,以便服务于各类学习人员。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负责人 Ralls教授进行了关于国际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动向及难题的学术报告,Ralls教授强调,在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体现出连续性、学习者积极性、过程互动性和时间灵活性等特征,重视评价体系与培训成效,从推动团队协作与参与的教育、突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提升专业能力、体现教育引领作用以及实现预期成果等多个层面来优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与相关工作。
#
英国开放大学邓肯. 班克斯教授发表了关于医学教育资源网络化传播的当代发展情况的演讲。该校的办学理念包含,学习途径具有开放性,教学资料品质上乘,给予学生单独辅导,鼓励交流并给予回应,设有过程性及总结性考核,允许居家接受教育或参与走读制,借助社交平台构建学习社区等。这种情形下,能够借助预期掌握的知识点来规划教学内容,明确实践环节,实施作业评估,并呈现最终结果。
10月27日下午,本次峰会举办了四个平行论坛。
#
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和肾脏病透析专委会副秘书长张苏华负责主持的继续医学教育创新与实践论坛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刁庆军教授介绍了“根据需求变化的继续教育创新”,第二军医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王九生教授阐释了“PPP模式血液净化培训中心实践和探索”,弘和仁爱医疗集团品质管理兼护理总监丁玥提出了“为提升医院价值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案例”,美国休斯敦医学中心Ralls教授详细讲述了“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佳实践与创新”,协会继教分会秘书长王廷伟呈现了“汇聚优质资源帮助医学人才的“医学汇”平台”。
继教分会常务理事陈涛负责主持信息技术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变革的论坛活动,渔歌医疗总裁陈卫党讲解了大数据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北京大学医学部夏素华介绍了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需求导向式实战化培训方法及内容创新思路,百洋智能科技公司王廷伟阐述了利用智能认知技术促进肿瘤规范化治疗和年轻医生培养的重要性,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林国庆分享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爱思唯尔培训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英国开放大学生命科学和化学学院Banks教授分析了穿戴与植入技术对医疗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影响。 #
赵锡银教授负责的卫生人才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论坛举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闫长祥教授讲解非公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华夏眼科医院集团张昊志介绍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培养人才队伍,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讨论医生集团与非公立医院合作方式,阿斯利康公司李树鹏阐述进入全病程管理阶段,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原副主任廖新波分析多点执业背景下医疗机构如何构建医生新关系,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张迪分享专业塑造品牌培训以及专业人才培训创新实践。 #
中金智德公司韩涛负责组织的医生集团投资融资创新及法律保护专题论坛,协会投资融资机构分会会长单俊葆首先发表讲话2024年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官网,欢乐口腔集团联合创始人孙延重点讲解了医疗服务的连锁扩张与医师团队管理,北京至瑾律师事务所李岑岩详细介绍了初创医疗机构的股权安排与员工激励措施,中信医疗产业集团付锐深入剖析了医疗投资和医生团队运作模式,北京智建方成医疗管理总经理陈方博士分享了对医生团队建设和医师职业发展路径的见解,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则分享了医生团队实际运营的案例和未来发展趋势。此次分组讨论会汇集了经验最为丰富的资本管理者、业内最出色的医疗企业、业务能力最强的医疗法律专家以及富有理想的医生创业者,数十家医疗机构、制药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高层代表等将近三百人出席了活动。
10月28日上午,肖正权教授主持了峰会闭幕式。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续岩博士阐述了市场环境下医院品牌塑造的探索,弘和仁爱医疗集团董事长张晓鹏探讨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成功模式,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执行董事单列伟分析了职业能力提升如何契合医疗体制改革新方向。 #
王九生教授负责了题为“继续教育成就职业发展--从政策、现状、路径和价值”的专题研讨,苏州九龙医院副院长张苏华在会上指出,继续教育不分公立与私立2024年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官网,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所有从业者都享有依法参与职业培训和持续学习的权利贝语网校,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他主张,维持医学培训学分体系,将其与医生个人成长紧密相连,能够给予制度层面的支持,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具价值的,依托互联网的新方法,继教工作者和医疗机构负责人应当构思方案,促使医生自发参与学习,将主动的求知心与一定的强制性措施相融合,增强医学后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北京和睦家医院前副院长王祎坪表示,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年轻医生而言,继续接受医学教育是必要之举,然而他们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在时间安排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财务支持方面也面临不少困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革副教授表示,网络教学是医学进修的关键方式,任何领域,最新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获取,这是教育途径发展的一个趋势,借助合适的资讯站点,以恰当方法迅速而准确地传送给每个人,平台需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对全国开放,减少人均开销,增强便利程度。中关村血液净化领域诊疗技术协作组织负责人吴健表示,实施血液透析领域的线上及线下学习,有助于提高专业能力,私立医疗单位须利用各类途径,举办面对面的多项学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