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为实现固定资产审计的五个目标,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如下: #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分类及累计折旧汇总表,核对固定资产分类是否正确以及与总账编号、明细账合计是否一致,核对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是否入账与报告数字一致。
2、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1)按类别计算本期计提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上期进行比较。 2)计算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将本期各月及本期与前期进行比较。 对重要固定资产进行现场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尚未核销的固定资产。
#
注册会计师实施现场检查、审计程序时,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进行现场追溯,证明会计记录所列固定资产真实存在并了解其当前用途; 他们还可以以实地为出发点,进行现场检查。 追溯固定资产明细账,获取固定资产实际入账的证据。 #
当然,注册会计师现场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的重要固定资产。 有时,观察范围也会延伸至前期新增的重要固定资产。 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度、固定资产的重要性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 #
3. 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应获取和收集不同的证据来确定其是否确实属于被审计方所有:对于外购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通常是在审查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后确定; 对于房地产、固定资产,需要查阅相关合同、产权证书、房产税单、抵押贷款还款凭证、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汽车等运输设备应核实相关营运证件等; 对于留置权的固定资产,通常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负债项目进行审查确认。
4. 核算本期固定资产增加情况。 如果被审计单位不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增加,将会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长期影响。 所以。 固定资产增加审计是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固定资产的方法有很多。 审核时应注意:
(1)向管理层询问本年度固定资产增加情况,并与取得或编制的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行核对; #
(2)检查本年新增固定资产计价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①对于外购固定资产,通过检查采购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货凭证等资料,抽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正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合理。是正确的; 如果购买的是房屋或建筑物,应检查契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②从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检查固定资产的确认时间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其入账价值是否与在建工程的相关记录一致2024年固定资产审计,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与竣工决算、验收交接报告等相符; 对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是否已按预计价值入账,并按照规定计提折旧;
③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照投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确认的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涉及国有资产的,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或者批准确认; #
④更新、改造新增的固定资产,检查更新、改造新增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重新确定的剩余折旧年限是否适当; #
⑤ 对于因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增加的固定资产,检查产权过户手续是否齐全,检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的损益和负债是否符合规定; #
⑥ 对于通过其他渠道新增的固定资产,应当检查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核实其计价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法定手续是否齐全;
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减少情况。 固定资产的减少主要包括销售、向其他单位投资转移、清偿债务以及转让给债权人、报废、毁损、存货损失等。一些审计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时,往往发现固定资产实际上在书本上。 这可能是因为固定资产管理或使用部门不了解报废固定资产与会计的关系,擅自报废固定资产。 资产未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相应核算,必然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得到正确核算。 其审计重点如下: #
(1)结合固定资产清算账户,随机核对固定资产核销金额是否正确
(2)检查固定资产的出售、灭失、转让、报废、毁损是否经过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3)检查因修理、更新、改造而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4)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转出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5)检查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检查其他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6、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判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 否的,在后续支出发生时是否计入当期损益。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 #
首先,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 #
其次,固定资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否则,后续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在具体实践中。 对于下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
(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增加金额不得超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
(三)无法区分固定资产修缮和固定资产改良,或者固定资产修缮和固定资产改良合并进行的,企业应当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判断,发生的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修缮和固定资产改良。固定资产价值或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输入当前费用。 #
(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费用符合上述原则能够资本化的,应当在该固定资产的两次更新修缮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中较短的期间内,按照合理的方法分别计提折旧。 下次装修时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工程尚有余额的,该余额立即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7、检查固定资产租赁情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时可能会有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其他单位; 有时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需要租赁固定资产。 租赁一般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 在经营租赁中,租赁固定资产的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支付一定数额的租金,享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但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租赁单位。 所以。 租赁固定资产的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并未因此增加。 企业以经营租赁形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入“固定资产”科目,仅单独登记在设备记录中。 出租固定资产的企业将继续计提折旧,同时获得租金收入。 检查经营租赁时。
#
(一)固定资产租赁是否已签订合同、租赁,手续是否齐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 #
(二)出租人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实是企业所必需的,或者租赁的固定资产是否确实是企业多余、闲置的,双方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是否存在不公平交易。
(三)是否有收取租金的合同,是否存在多收或者少收的情况。 #
(四)出租人的固定资产是否长期占用、浪费、损坏; 所租用的固定资产是否长期未租用且无人关心; 是否被赠送或变相转让等
#
(五)租赁固定资产是否已记入审计账簿。 #
(6)必要时向出租人确认租赁合同及执行情况
#
(七)出租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
8、获取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观察其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以及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9、取得固定资产在足额折旧后仍继续使用的相关文件,并做好相应记录。 #
10. 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状况,并仔细检查保险范围是否充足。 #
11、检查是否存在与关联方发生的固定资产购销行为,是否经过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 对于合并范围内的采购和销售。 记录应合并和抵销的金额。 #
12、计提固定资产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核定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价溢价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资本。长期和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 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13、检查是否存在与购置固定资产时的资本支出相关的财务承诺。 #
14. 检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情况。 结合银行贷款等检查2024年固定资产审计,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抵押或担保情况。 存在的,应当调取证据并作出相应记录,并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适当披露。
#
15、检查固定资产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列报。 财务报表附注通常应当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 融资租赁人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权属及其数额限制(本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因贷款或其他原因抵押、质押或担保的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额、时间等); 承诺支付的购买固定资产的金额; 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记账价值(该披露要求是指企业应披露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原因,例如建设不足、自然灾害或其他情况);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已报废并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因磨损等原因需要报废的,企业应当及时处置。 已处置但尚未核销的,企业应当披露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