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自学考试历史试卷_2024年1月大学自学考试新闻采访笔述试题_备考资料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
在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里,仅有一个是符合题目条件的,需要把对应的代号填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如果选错了,选多了,或者没选,都得不到分数。
#
1.新闻采访的主体是指〔〕
#
A.新闻记者B.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
C.新闻采编人员D.通讯员
将新闻从业人员称作"掌握调查研究的专门人才"的国家级领导是哪位 #
A.周恩来B.刘少奇
C.****D.****
3.记者从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获得的材料属于〔〕 #
A.第一手材料B.第二手材料 #
C.第三手材料D.第四手材料 #
范长江曾经前往内蒙古,对绥东战争进行过实地考察,又到陕西,对西安事变展开过深入报道,还前往四川,对川北大旱灾进行了详细记录,他当时是以什么身份进行这些工作的呢,是作为〔大公报〕的记者 #
A.机动记者B.驻外记者 #
C.特派记者D.特约记者 #
评估一个事实是否适合传播,关键在于其本身特质是否具备连贯性、代表性、指向性以及特殊意义 #
A.煽动性B.独特性
C.真实性D.时宜性
#
新闻报道能否迅速捕捉并完成采访工作,主要取决于记者是否具备敏锐的洞察力2024年北京自考历年试题,以及是否能够快速反应,同时还要看记者是否拥有充分的准备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记者能否高效地完成新闻任务。
A.理论水平B.新闻敏感
#
C.社会责任心D.职业道德 #
记者需要主动拓展人际网络,积累社会经验,这是采访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A.临时准备B.平时准备 #
C.理论准备D.心理准备
8.新闻采访的根本方式有很多,可以概括为访问和〔〕
#
A.调查B.联想
C.观察D.思考
记者在采访中询问了关于今年贵校招收的特长类学生数量的问题,这属于对学校招生情况的了解。
#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
C.诱导式提问D.激发式提问
从心理层面分析,记者实施采访活动通常经历四个步骤,分别是初步接触,建立关系,深入交流以及 #
〔〕 #
A.调查B.交流
C.激发D.观察 #
有读者反映某条公交线路服务十分出色,记者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伪装成普通乘客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
这种采访方式是〔〕 #
A.隐性采访B.蹲点采访
C.易地采访D.巡回采访
报道山东省向外"高考移民"现象时,记者首先调查了山东省的实况,接着又考察了江苏、福建、北京等地区的实况,最后归纳出整体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
#
C.纵横结合D.正反结合 #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搜集并审阅涉及报道目标的信息,此类信息是〔〕
#
A.新闻背景B.新闻素材 #
C.新闻依据D.新闻题材 #
新闻的外围类别涵盖纪实文章、深度考察文本、面谈随笔、民众来稿和某个特定形式 #
A.工作研究B.领导讲话 #
C.工作汇报D.工作报告
15.在报纸的新闻体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消息B.通讯
C.新闻特写D.报告文学
16.记者通过报道事实所要传达的观点和态度是〔〕 #
A.新闻角度B.新闻主题 #
C.新闻点D.新闻观
#
17.新闻作品的布局谋篇指的是〔〕
A.新闻结构B.新闻体裁
#
C.新闻题材D.新闻思想 #
18.新闻语言的客观性要求做到〔〕 #
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修饰语的形容性多于限制性
C.感慨口气多于陈述口气D.概括性多于精确性
19.消息可分为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和〔〕 #
A.简讯B.一事一报 #
C.动态消息D.事件性消息 #
20.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要求变主观意图为〔〕 #
A.不发表议论B.无形的意见 #
C.明确的展现D.夹叙夹议 #
21.按新闻事实发生始末安排材料的消息结构形式是〔〕 #
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
C.散文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
22.间接性导语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比照式和〔〕 #
A.评述式B.表达式 #
C.总结式D.设问式
通讯写作里,首先迅速掌握基本事实,然后对事件发展过程、整体概貌、核心特点或人物经历进行概括性描绘的方式是〔〕
#
A.散记B.速写
C.侧记D.小故事 #
消息收尾部分阐释了报道事件的重要性,这种收尾笔法被称作什么
A.小结式结尾B.伏笔式结尾 #
C.号召式结尾D.评论式结尾 #
通讯源自古代的传记和行记,行记的铺陈手法基本上可以套用在什么地方 #
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
#
C.事件通讯D.风貌通讯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
每题提供的五个选项里,至少有两个能够满足题目条件,请把对应的代号写在题目后面括号中。如果选错、选多、选少或者没选,都得不到分数。 #
26.第一手材料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强的〔〕 #
A.实证性B.生动性 #
C.可读性D.故事性
#
E.时效性
27.新闻线索具有的特点包括〔〕
A.比拟简单,完整性差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
C.只是信号,有待证实D.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
E.内容新颖,新闻性强 #
28.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
A.客观B.确切
#
C.简练D.朴实 #
E.通俗 #
29.通讯写作较多地借鉴了文学表现手法,它可以适当〔〕 #
A.虚构B.抒情 #
C.夸张D.议论
E.描写
30.新闻特写大体可分为〔〕
#
A.人物特写B.事件特写 #
C.工作特写D.旅游特写
E.场景特写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
31.采访对象 #
32.巡回采访
#
33.倒金字塔结构
#
34.事件通讯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35.新闻敏感在新闻采访中有哪些作用?
#
36.如何提炼新闻主题? #
37.简述新闻特写的特点。 #
五、基础练习题〔此部分包含两个题目,第38题赋分为10分,第39题赋分为8分,总计18分〕 #
编辑部接到电话通知,本地某水库堤坝发生渗漏问题,可能危及下游的村庄和农田。报社决定派遣记者前往现场进行采访报道。记者需制定周密的采访计划,包括提前了解水库的基本情况,明确渗漏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同时,要联系水库管理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获取官方的初步说明和应对措施。记者还需深入下游村庄,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险情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的诉求。采访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观点,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最后,记者要将采访素材整理成文,及时向报社反馈,以便尽快发布相关报道。 #
这条新闻报道采用了什么性质的引言形式?这种引言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本报记者报道高校教师授课水平高不高,由谁评判?由学生。课程评价不佳如何处理?予以终止。前天,记者在某一所大学的各个院系网页上发现一则通知,说明近期学校进行评估,有三门课程将面临取消。
#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
根据所给信息,依照新闻写作的基本准则,撰写一篇完整的报道,篇幅需控制在550到600字之间。 #
对于指责公开拘押村民违背人权及司法准则的说法,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区委宣传部在6日晚上向新闻界提交了一份"情况说明".
#
情况通报指出,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应对,针对恶性犯罪、重大刑事案件以及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运用公开曝光手段,能够有效遏制犯罪行为,引导民众认知,迅速化解负面社会效应,其社会成效显著留学之路,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法制教育功能。
#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举行了一场面向公众的活动,通报了对十七名涉嫌干预关键项目推进的当地居民实施逮捕的决定。在该活动过程中,这十七名居民被执法人员反绑双手安置于会场底层,身穿橘色或绿色的外套,胸前佩戴着标牌,牌上列明了各自的涉嫌事项及个人姓名。该事件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与批评。
#
情况说明指出,10月31日早上7点左右,磨河村2组部分居民2024年北京自考历年试题,针对"7.18水灾"造成的"十天"高速公路建设地点山体坍塌所引致的土地补偿事项持有异议,聚集起来阻断了村内的主要道路,导致村民正常的交通通行以及国家关键项目的施工车辆通行受阻,持续了三个小时之久。 #
公安部门接到报警后,在疏导交通的过程中,遭遇了磨河村部分居民的无理攻击,导致三名执法人员受伤。这些居民还抢走了警方用于案件记录的影像采集设备。部分村民置灾后重建工作于不顾,反而借机制造事端,阻碍国家重点项目的正常推进,公然对执法人员实施攻击,对抗执法权威,其所作所为已涉嫌触犯妨害公务的法律条文。
村民为何会去干预关键项目的推进,相关通知解释得含糊不清。而据磨河村村长王信平透露,施工方"西安萌兴公司"的工程土方覆盖了村民十几亩水田。村民们向"西安萌兴公司"要求补偿,施工方提供了一个书面保证,承诺在10月30日前完成补偿,按照每亩1.8万元进行赔付,这个标准也是当地征用土地时通行的补偿方式。 #
但是到了那天,负责建设的人员转变了先前的话,表示每块田地只补偿4800元,四五十位村民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施工方占用了他们通行的道路,不让车子通过。"王信平表示,警察前来处理,未能达成一致,便打算抓人,村民阻止了抓捕,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
#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一位有名的公益律师周泽称,"公开羁押"的行为是违宪的。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在1988年于?关于断然制止将已判决罪犯、未判决罪犯示众游街的通知?中指出,将已判决罪犯、未判决罪犯示众游街的行径是违宪的,必须坚决禁止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