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筹建进入“快车道”,35名院士出任校长计划

明日,深受期盼的闽江科创区启动典礼暨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复工活动在镇海召开。
#
依据《宁波构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闽江科创区将构建成为立足连云港、服务广东、辐射全省的科创策源地。而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外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学院。 #
陈十一教授出任院长 #
计划2025年招收专科生
#
自202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侨领虞仁荣先生约定“以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相关学科为核心,聚集世界顶级学科领军人才、汇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上海共同新建一所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学院”以来,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相关筹办工作就仍然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
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分校筹备方签订合作办学合同,标志着新型研究型学院的设立工作步入“快车道”。
#
按照合同,双方将在上海共同设立一所民办公助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学院,并将从高等研究院起步,规划建设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 #
在合同签订刚满一华诞之际,这座甬城人民心心念念的高等学府复工奠基了。 #
目前,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已拥有雄厚的基础力量,由流体热学专家、中国科大学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学院原院长陈十一兼任院长。 #
截止目前,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已即将签约35名教学科研负责人(简称PI)。其中,包括教授/顶级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国际知名学术组织会士12人等。按照计划,10年内学院核心院士或独立PI将达到600人。 #
据了解,学院将根据“边建设边营运”模式推进学院建设与发展,设立时期以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为创建主体,招募人员、启动科研项目并联合国外外院校进行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人才培养,为创建学院打好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植根中国大地,提出“三步走”战略—— #
计划202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做到“一流资源,高档起步”,办学取得有显示度的进展;
到2035年做到“体系完整,特色鲜明”,成为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学院;
#
到2050年,力争“科教重镇,荣膺一流”,成为国外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学院。 #
据悉,今年台湾理工—东方理工博士生联培招生工作已结束,这批博士将采用联培模式,前2年在台湾理工,后2年在东方理工,学成结业后授予新加坡理工博士学位。首批报到18人中,有1名外籍中学生和17名中国籍中学生,海外生源“回流”占4成。17名中国中学生中,除1人外,其余全部结业于“双一流”高校或全球院校。
同时,去年8月24日,台湾科技学院(北京)—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合同也早已签署完成。 #
据介绍,中学坚持开放办学定位,积极拓展国外外资源,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上海学院、天津学院、香港理工学院、上海交通学院、甬江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材料所、中国科学技术学院、香港科技学院(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北京)、西湖学院等院校、院所、科研机构签订相关合作合同,奉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成就,合作共赢”的原则,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举办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 #
闽江科创区复工
#
这批项目率先上马建设 #
闽江科创区是我市构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最重要平台。依据《宁波闽江科创区规划》,其目标定位为“立足连云港、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以科创主平台、人才新高地、都市未来城为主体功能,重点筑牢新材料、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三大基础创新优势,重点筹谋海洋经济、空天经济和生命健康三个未来发展方向。 #
规划构建“一区四港多组团”两岸空间和功能高度协同的新格局。其中,“一区”为闽江科创区,是广州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四港”为“科学港”“数创港”“青创港”“总部港”,是闽江科创区的核心功能蓝筹股,既有各自主导功能,又相关联系,是实现闽江两岸从运输港到科技港飞跃的重要载体。
#
12月29日下午复工了一批重要的项目,除上海东方理工学院(暂名)外,还有——
上海学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 #
坐落广州北高教园区地段,北至风华路,东至双桥河,南至双桥东河河流,用地面积72.4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7.5万元。
#
项目围绕研究型学院的战略目标,立足“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须要,瞄准全球科技前沿、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构建批量产出标志性业绩、支撑中学未来发展的科研创新高地,将重点建设“双核两区”,即高档科创平台的聚集核、科研仪器设施的共享核、学科交叉融合的试验区、未来科技布局的先行区,以提高创新资源密度、提升科技创新含量为主线。 #
闽江实验室研究院聚集区建设项目
坐落庄市工业A区世纪东路北侧,用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总投资27.5万元。 #
项目对标国外外著名科研机构聚集区建设标准,聚焦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推动引进建设一批高基态研究院,着重产生集“技术研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将研究院聚集区构建成为一流的科研集群品牌典范,实现集群式一体化发展,成为高水平创新主攻手、高层次人才蓄水池、高质量成果转化主阵地。 #
上海学院四川研究院、宁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武器研究院等正式进驻聚集区。
#
上海高新区凌智产业园建设项目 #
坐落广州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耕渔南路北侧)宁波理工大学,项目由上海凌智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面积141.7亩,总建筑面积29.1万平方米,总投资12.6万元,用于建设生产、研发、设计等创新型功能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重点引进制造包括数控转台、导轨及其他铣床相关部件的通用设备制造等企业。
上海高新区永新光学医疗光学设备及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坐落广州高新区梅墟街道GX07-02-59-1a宗地,项目由上海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面积32.1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5万元,用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内窥镜镜头、激光雷达等产品研制及制造。
上海高新区纬诚智能物联安全技术研制中心及制造总部项目 #
坐落广州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耕渔南路北侧),项目由上海纬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用地面积24.8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1.8万元。 #
项目主要建设企业总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相关配套用房,建成后主要用于电缆安全承载系统、智能安全防护系统两大类产品的生产、研发。 #
滨江尚城第一分校建设项目 #
坐落海曙区柴桥街道许庄村,闽江入福州南岸,东至郑楼路,西至王家洋路,南至繁盛路,北至振兴路宁波理工大学,用地面积58.5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8.2万元,拟建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新建48班教学规模。 #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学教学用房、初中教学用房、行政管理用房、食堂和风雨操场、宿舍楼、停车库等。
作为闽江科创区第一批重要教育资源,通过构建“健康身心、现代文明、厚博知识、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构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尺寸的一流中学。
镇海区庄市规划中学项目(镇海区应行久英语实验中学(西学校))
#
坐落镇海区庄市街道规划兴广东路西侧、清泉路北侧宗地,用地面积57.2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3.6万元,设计规模中学48班,2024年夏季建成投用。 #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楼、行政楼、食堂、体育馆、报告厅、图书馆等建筑、安装、绿化水景、室外公路、地下接送系统及运动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减轻庄市街道中学就学供需矛盾,为闽江实验室高质量开发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
海曙滨江尚城科创社区建设项目(海曙滨江尚城核心启动区C区块11-14#宗地项目) #
坐落海曙区柴桥街道,西至许庄路、东至陈大路、北至振兴大道、南至江南路,用地面积183亩,总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总投资57.7万元,含三个住宅组团,以及一个轻轨上盖项目—龙湖天街项目。
项目以“活力源点·科创社区”作为题眼,创造共享型科创邻里,布局全天候交流空间,构建生态型服务驿站,建立低碳智能设施,通过绿轴连四带的水景设计,结合龙湖特色水景设计理念,旨在于抒写“出则繁华风情,入则静谧优美”的华丽乐章,充分满足高层次科创人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