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财会考试 > 注册会计师 > 考试动态 >

代表作“小村三部曲”深受群众喜爱

2024-02-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赵显东

许惠峰(右一)正在农家院里劳作,采集图片。

#

徐惠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作词家。 歌曲《小村庄的婚礼》、《小村庄的微信群》分别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五年内两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徐惠峰的作品以乡村题材为主,其代表作“小村庄三部曲”(《小村庄人的婚礼》、《小村庄微信群》、《小村庄来的客人》)形象生动。语言生动,深受大众喜爱。 他巧妙地将自己对歌词创作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感、对时代的关怀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格、强烈的时代感和深深的乡愁情结。 #

“我很高兴我是一名农民,这让我更贴近生活。” #

文学艺术作品并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诗词收藏家深入民间搜集歌谣,收集在宫廷中,并进行整理。 这也是《诗经》十五国大部分作品的来源。 可以说,最美的音乐和诗歌都在民间,都来自生活。 许昌自古就是诗词沃土,骨子里就有诗词基因。 春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徐穆夫人曾在此写下《竹竿》、《春》、《在赤》等诗篇。土地,被孔子收入《诗经》。 #

许惠峰,河南省许昌市项城县营阳镇东张庄村人。 如今,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河南省“四批”人才。 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15岁那年,他拿起锄头,下田播种春秋收获,耕耘施肥。 之后,他从事养殖、运输……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温暖的乡音、怀旧的情怀、朴素的民俗风情,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他的60多部获奖作品几乎都是乡村题材,如《小村民的婚礼》、《西瓜村的故事》、《小村庄的微信群》、《古村里的一家人》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围绕农村农民,写家乡的青山绿水。 《绿水》,写家乡老老少少的故事,描写中原农村的发展变革,展现新农村新面貌,歌颂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熊伟这样评价徐惠峰:“他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始终散发着大地的芬芳。” #

徐惠峰说:“我的家乡有父母,有果园,我深爱着乡村的土地,乡村题材将是我未来创作的主要方向。” 虽然他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农业生产,但他依然珍惜家乡的土地。 坚实的土地和希望的田野。 我经常回到乡村体验生活、参观、收集故事。 徐惠峰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笔,把对乡村的深情化作了喘息、踏实的歌词。

#

“不后悔昨天,只珍惜今天”

#

“文章因时而作,歌诗因时事而作”。 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采。 许惠峰的歌词虽然多写农民、农村事,但其内容与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小村庄的婚礼》通过一个家庭三代人不同婚礼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沧桑。 新获奖作品《小村庄微信群》也充满浓浓的时代气息农村三部曲的作家,“每一个小想法都点燃小村庄的希望/美好的经历开启小村庄的梦想/新目标凝聚小村庄的力量”。小村庄/好故事描绘小村庄的春天景色。” 微信群虽小,却展现了“小村民”努力追梦的精神,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心情和向往,体现了“互联网+”的新型农村经济形态。 “扶贫+农产品上行”。“小村庄微信群”的成功是必然的,它用今天农民生活的“小变化”来投射新时代农村的“大发展”。 #

许惠峰歌词的当代性不仅仅是政治口号。 他的作品中没有“大话”,而是用亲切、朴实、烟火般的文字来引起群众的共鸣。 俗话说“不如茶米,但不如打扮好看”。 他的创作取材于他身边的人和事。 无论是描写新时代农村发展变化的《小村庄三部曲》,还是展现美丽乡村的《古村落人家》,都朗朗上口,平实朴素,语言朴实通俗。 。 呈现来自生活的感悟。 经过深思熟虑,歌词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巧言,而是直接表达了他的真实感受。 浓浓的乡村气息,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如此真挚的表达,将歌词写进人心农村三部曲的作家,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脍炙人口、传唱的佳作。 #

“爱上某件事并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

谈到歌词创作,许惠峰说得最多的是“坚持”和“探索”。 “当时,村里的人都叫我‘扎甲’,还说我是一个梦想成为歌手的农民。” 村里的人们或耕种,或打工,盖起新房,过着小康生活,唯独许惠凤却穷得一贫如洗。 尽管他坚持写作,但当时很多歌词无法出版,出版商退回的信封里装着好几个麻袋。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仍然无法放弃自己的作词梦。 “家人都劝我不要把歌词当饭吃,但没有歌词,饭再好也没味道。” 许惠峰就像一粒种子,在地里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破土而出。 终于,1994年5月28日,《工人音乐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心歌》,创作之路从此更加清晰。 2014年,《小村民的婚礼》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许惠峰正式进入歌词创作专业领域。 在不断提高创作水平的同时,他也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创作风格。 2023年,“晓村微信群”再次获奖,标志着“乡村歌曲”风格的形成。

#

徐惠峰从未停止过学习。 30多年来,他不懈努力,用行动坚守艾青“我活着,故我歌唱”的创作立场。 他扎根生活,坚守中原文化传统,用理想反映现实,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在许昌大地上努力记录新时代。 #

“我对乡村的感情和别人不一样……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都会扎根在我深爱的乡村土地上,写别人没有的、身边熟悉的、自己喜欢的。”人们的爱,是为了报答我的生命和支持我。我的家乡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许惠峰说道。 期待许惠峰抒情创作硕果累累的秋天!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