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需求,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育人高地
 
        近些年,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贴合东北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发展需要,坚守“扎根赤峰、服务全区、带动邻近”,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适量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着力扩大成人继续教育。此外,实施职业训练和技能鉴定,把学校打造成为内蒙古中东部区域关键的人才输出平台和科技艺术开拓与支持中心,并且是工学为重点、多学科协同、具备相当知名度、风格独特、品质上乘的自治区级优质高级职业大学,持续造就符合时代进步和区域经济繁荣需求的专业人才。
形成育人合力 强化协同效应
#
当前职业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不仅要让学生精通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进步。
学院在宏观规划上着力于整体构思,反复组织“六大校园”项目研讨会,探讨处理实际操作中的难题,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到位,规划后续任务;在具体项目上,学院强调党组织核心作用,设计“党建+四平台”教育方案,集中力量建设学生事务、文化活动、健康保健、技能培养四个教育平台,全面推行“六大校园”实践教育计划;在机制推动上,学院完善共同培养工作体系,增强学生事务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优化教育项目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制度引导,努力汇聚培养力量,提升合作效果;在精神熏陶上,学院以“六个一”作为人文指导,深化内在品质建设,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深入研读一部经典”,在校期间“布置一个雅致书斋”“掌握一项特长”“与一位师长交流”“参与一次竞技”“赢得一项表彰”,激发学生刻苦钻研、提升个人修养。
#
调整专业布局 促进产业对接 #
学院需紧随赤峰市产业布局的演变,迅速响应,着手进行专业结构的重新规划,确立新的成长方向,具体为“连接八条产业脉络,扶持各类企业成长”,其中,将联合现代化工、现代医药、现代能源、现代装备制造、先进金属冶炼这五个现代工业领域的产业链条赤峰光明学校,同时为大型及中小型企业提供支持;此外,还将联合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创意这三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条,着重服务中小微企业。
#
因此,学院自2021年开始重新规划专业设置,撤销或不再招收同学校未来方向不一致的学科,同时开设了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光伏工程技术、药学、中药学这些能够促进产业进步的新学科,另外增加了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课程,目的是为了配合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 #
学院现招生的全部34个专业,都和赤峰市主要发展产业紧密关联,为了实现资源整合,更有效地培养多面手人才赤峰光明学校,学院根据产业链建立了6个专业集群,针对每个集群组建了教学团队,未来两年将进一步完善现有专业设置,增设与产业联系紧密且技术先进的全新专业,这一轮专业优化计划将在2025年整体结束。 #
确立培养理念 深化教学改革 #
近些年,考虑到学生文化底蕴不够扎实、未来潜力发展受限、工作环境适应力欠佳等情况,学校明确了“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夯实知识根基、锤炼专业技能”的人才培育方向。 #
注重精神塑造,旨在塑造学生具备稳固信仰、高尚品行的道德观念起步网校,以及严于律己、奋发向上、不畏艰险、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学校着力打造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和全员育人机制,认真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品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促使个人修养、价值取向与专业学习彼此融合、共同进步。
扎实的根基意味着着力提升学员的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学校着力加强通识课程的教学,高度关注专业基础学科的建设,关怀学员的人文成长,不断夯实学员的文化积淀,着力提升学员的核心素质,致力于服务学员的长远进步。
注重专业基本功的磨炼,提升工作本领。学校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明确毕业生岗位必备的关键职业素养,建立基础操作、专门操作和综合操作逐级提升的课程安排,逐步深入。经常举办技术比武,通过竞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着眼于未来前景,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坚守洞察时代趋势的宗旨,着力配合东北区域振兴的规划,持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合作育人的体系,让学校的办学宗旨愈发清晰、教育思想更加前瞻、育人责任更加稳固、人才培育方向更加明确,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育水准,为东北地区的复兴不断贡献力量。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