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广东发布2025年高考通知,6月7日至9日开考

5月10日,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此通知简称为《通知》 ,《通知》明确,2025年广东高考的举行时间是6月7日至9日 。 #
今年还会实现智能安检门全部配备,坚决杜绝考生携带考试违规物品以及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通知》还着重指出,高校在录取工作结束以前,不准违规获取考生成绩等个人信息,不准面向中学开展“优质生源基地”“人才共育基地”等任何形式的签约、授牌活动。 #
2025夏季高考时间为6月7日-9日 #
《广东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作出明确,2025年夏季高考时间定在6月7日至6月9日,其考试具体时间以及科目跟2024年是一样的。 #
今年的《通知》提到,相比于2024年,要树立正确的招生工作政绩观,坚决防止和纠正“掐尖招生”“分数至上”等错误的选才观,不得以录取分数线等作为考核评价招生工作的指标,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
《通知》透露,2025年高考考试内容要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加强对学科素养的考查,要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以此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基本技能,注重考查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在强基计划方面广东省录取分数线,要优化学校考核评价办法,探索采取多维度评价方式,选拔出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学术志趣的保护,要完善跟踪评估机制,建立相关学生成长发展数据库。各地各中学要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助力学生深度知悉强基计划专业特点,助力学生深度了解强基计划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深度明白强基计划发展前景。
#
不得常年设置招生组固定联系相关中学 #
2025年有一则《通知》,它针对各地各校,在招生录取方面的行为,作出了多项规定。 #
《通知》着重指出,各地需秉持正确的育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并规范高考成绩、高校录取分数线等方面的发布工作,防止出现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现象,促使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激励学生成长为不同类型的人才,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 。各地各校不能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不能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能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今年新增了不得炒作“录取率”这一指标,这是与2024年相比的情况 。
各高校要严格遵守招生宣传纪律,坚决禁止违规提前挑选生源,不能通过夏令营、飞行测试、资格初筛等形式开展和招生相关的考核活动,不准向学生发放“优秀”等资格认定,不应常年设立招生组固定联络相关中学,要积极推动数智赋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线上招生宣传以及咨询服务。
要对招生宣传管理进行规范广东省录取分数线,招生广告或宣传的表述应严谨、规范,开展招生宣传时,不得采用贬损、夸张、低俗以及其他不适当的语言或方式起步网校,也不得恶意诋毁、造谣诽谤其他高校。
#
高校在录取工作结束之前,不可以违规获取考生成绩等个人信息,不可以用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不可以用“承诺录取专业”“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承诺本硕博连读或贯通”等方式争抢生源。
#
不得面向中学开展“优质生源基地”“人才共育基地”等任何形式的签约活动,不得面向中学开展“优质生源基地”“人才共育基地”等任何形式的授牌活动。严禁以优质生源登记表吸引、误导学生,严禁以志愿填报意向书吸引、误导学生。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招生,严禁进行有偿招生宣传。严格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代替考生填报志愿,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考生填报志愿。
#
招生录取期间,若确有必要外派招生宣传教师,应制定相应管理规定,还应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外派教师只能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只能开展咨询服务等工作,不得单方面私下接触考生及家长,不得承诺录取考生,不得开展考核认定。制作录取通知书应坚持简约的原则,应坚持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各地要严格依照校外培训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机构涉考试招生负面行为清单,严肃查处培训机构与相关人员内外勾结的行为,严肃查处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严肃查处干扰考试秩序的行为,加大公开通报力度。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加强对个人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的监管,加大治理收费不规范问题的力度,加大治理价格欺诈问题的力度,加大治理虚假宣传问题的力度,提醒考生谨防志愿填报环节的诈骗陷阱,提醒考生谨防招生录取环节的诈骗陷阱。 #
今年《通知》还提到,为了进一步帮助考生做好志愿填报工作,高中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咨询指导,要发挥高中阶段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高考后到出分前的关键节点,加大对一线教师、考生和家长的培训力度。要挑选出部分业务能力强的人、教学骨干、招办主任、专家学者等,组建本地志愿填报咨询专家团队,借助省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等信息化方式,集中解答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