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医药考试 > 医师实践技能 > 考试动态 >

苏轼宦海沉浮,倅杭近三年,词作尽显渴望功名的复杂心境

2025-09-03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足迹遍布大半个国家。除了黄州,苏轼与杭州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他曾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

北宋熙宁四年十一月,苏轼因为和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意见差别很大,被谏官谢景温无中生有地指控,苏轼没有用一句话为自己辩解,请求调到外地任职避开此事,于是担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九月离开杭州前往密州,苏轼在杭州待了将近三年,这便是他担任杭州通判的时期。这一阶段,苏轼怀揣着希望对方能早些施展才能的期盼,同时又因难以承担当前局势而萌生退意,内心充满挣扎,于是接受了将近三年的地方官职,这是他政治失意后首次外放贝语网校,目的是为了报效国家,实现“有所作为,才不后悔”的抱负。在诗词作品中,那种渴望成就事业却受现实阻碍的复杂情绪,以及内心的纠结,正是这个时期词作表达的核心内容。 #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三年间创作了46首词,其中以描绘风景和记录游览经历以及抒发离别之情的作品为主,分别有8首和15首,这些作品占据了全部词作的半数以上。表达个人情怀和描写漂泊异乡生活的词作合计6首,而涉及歌咏历史古迹、阐述哲理以及其他主题的词作共有17首。

#

北宋元祐四年三月,苏轼受到策论题目牵连,又因在蜀地与洛地之间的事务上心力交瘁,于是请求调任外地以躲避风头,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浙西路兵马钤辖,兼任杭州军州事,也就是俗称的“知州”,负责该地区的政务,到了元祐六年三月,他被召回京城,这段在杭州任职的时间被称为守杭时期。苏轼经历过险象环生的“乌台诗案”,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通过道家和佛家学说来缓解官场生活的疲惫,一个豁达的品格逐渐形成。在《更为鲈鱼可切生,儿辈莫教知》这首诗里,“谁如东坡先生,白发忘却机心”成为他创作的主要方向。

#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两年内共创作了三十一首词作,其中抒发离别之情的作品有五首,描绘景物与游览经历的有八首,表达个人感慨的词作增加到七首,而关于歌妓、旅途漂泊等主题的词作合计十一首。 #

在杭州任职期间,由于当地官员更迭频繁,苏轼常常要送别朋友,因此他写下了大量关于告别的词作。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苏轼与朋友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分别时的无限感伤,还体现了他渴望有所作为却又不愿归隐的复杂心态。 #

东武遥望余杭地,云雾笼罩海天际,辽阔无边。不知何年何月,功业成就名声显扬之时,便回乡里。愿与友人畅饮,醉中欢笑,能陪他痛饮无数回。 #

不要诉说离别酒,畅饮总是另有情愫,今夜送别时灯火昏暗,映照河塘水面,那落泪的羊公如今改姓杨了。

#

这首《南乡子》创作于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词里“哪天才能成就功业实现抱负”这句话,体现了苏轼“辅佐君王达到尧舜那样的境界”的急切愿望,同时,“哪天”这个词语又说明这种“功成名就”多少是一种愿望,一种不确定的失落,让人不难体会到苏东坡内心复杂难言的酸楚,此外,词中还表达了想要回归故乡的心情。醉意中欢笑,能陪您共赴三万次欢聚,这需要先达成功业名声双收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表明苏轼怀有积极入世的抱负,他最终选择归乡,是功成后选择隐退,这又受到了道家避世观念的影响。可以说,苏轼在此处是以功成身退的理想愿景,来排解因时光流逝而壮志未展的失落感,间接地流露了苏轼既渴望成就一番事业,又向往避世的矛盾心理。

#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也经常经历与朋友分别的场合,然而与之前在杭州任职时所作的送别诗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他更加着重抒发朋友与自己相似的情怀,即不追求功名利禄,保持超脱豁达的心境。

#

分别京城多次变换节令,远行遍历世态炎凉。依旧保持春风般的笑容。内心平静如古井无波,品格高洁似秋日竹竿。 #

忧伤孤舟整夜启程,送别时天色清冷云淡月微。酒杯前无需皱眉伤感。人生旅途多艰险,我也是漂泊的旅人。 #

这首《临江仙》由苏轼在元祐六年(1091年)离开杭州时所作,是赠予友人钱勰前往瀛洲的送别词。词中首先描绘了友人历经“天涯踏尽红尘”的仕途艰辛,然而钱勰却始终保持着“依然一笑作春温”的乐观态度,从容面对人生困境,其豁达令人赞叹。随后,词句“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刻画出钱勰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崇高风范,进一步彰显了他“依然一笑作春温”的坚韧品格。在此,友人面对人生逆境的态度也正是苏轼面对逆旅的态度。后半阕里“生命如同逆旅,我也是过客”这句话,让词中的哀愁顿时消散,既是安慰友人离去,更道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从眼前场景联想到整个人生,用看似平常的言语,却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你离开我也离开,大家都是一样,以“内心平静如古井”不必“酒前不用翠眉紧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这才是你我面对人生挫折应有的心态。一种泰然自若的豁达胸怀由此显现,这也是东坡旷达的性格使然。 #

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内心充满未竟事业的遗憾,同时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水汹涌的景象。担任苏州知州时,通过一位思妇的视角,表达了对赈灾途中无法返回杭州的哀伤,也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心情,始终以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中那些已属平常的外在烦恼。

#

总而言之,在杭州任职期间,无论是描写男女情爱,还是抒发个人感慨苏轼的人生态度,抒写旅途经历,或是描绘山水风光,作品的整体基调可以用“艰辛”来形容。到了守卫杭州的阶段,经历了世态炎凉的种种磨难苏轼的人生态度,借助佛道思想来排解心中的疲惫,超脱变得是诗词的主旋律,苏东坡总能在困顿中寻找乐趣,被视为一个“乐观者”。 #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个人表现与其性格密切相关,同时,仕途起伏也促使他思想发生深刻转变。他既信奉儒家,又尊崇道家,还接触佛学,三者相互交织,影响深远。面对不同哲学流派,他逐渐领悟到多元智慧的本质,最终形成了融合三家学说的独特见解。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